分享

仫佬族节日大全,关于仫佬族的节日

 大成教育图书馆 2019-07-29

仫佬族节日

  祭社
  祭社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仫佬族民间宗教节日,一年分两次举行,农历二月社日的祭祀为春祈,八月社日的祭祀为秋报。仫佬族认为,社王是他们的保护神,所以,在村口路旁都立有社王庙,或用石块垒一台子作为社坛。到社日那天,全村人集中在社坛前,杀猪宰鸡,把牲血供给社王,请社王享用,然后再供以猪头、猪尾和猪内脏及一只鸡。祭祀由村内老人轮流主持,无须法师念经作法,事毕后,把肉分给村民,村民把这些肉拿来再祭祀自己的祖先,然后全家食用。春祈的目的是祈求丰年,而秋报是为感谢社王的功德,并提出对来年的愿望。有的地方还有报丁的活动,即当年出生的男孩,要集中起来给社王献祭,意在告诉社王,他要保佑的人又多了几个。

  祭树节
  祭树节是贵州省六枝地区仡佬族传统节日。时间在每年农历三月第一个龙场天。传说仡佬族袓先从天上初到地下时,就住在大树上。也有的说祖先从树上经过,所以要祭树。日子选在龙日,是纪念金角老龙。说祖先从天上下来时的第一天晚上,是金角老龙让住在树上的。祭树时要选一种叫倒毛鸡的树,因为这种树的皮象龙鳞。也可选——有古藤垂吊的大树。祭祀由几村联合推一年长而又德高望重的人主持。届时主持人打着红伞,将一只红公鸡和一只母鸡宰杀,用血围树淋一圈,并虔诚地请求金角老龙受献,还要说一些感恩大树的话。每户也用红公鸡血淋大树一周。然后大家共餐。当地高姓仡佬族在祭祀时必须把全部祭品吃完,漱口洗手后方可回家,否则认为金龙没领受。

  祭土主
  祭土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仫佬族民间宗教节日。各地日期不统一,多在农历一月上旬举行。土主又叫地主,是仫佬族村寨的保护神。传说专管村民平安和牲畜不受猛兽的伤害。在仫佬族村子,均有土主庙。土主庙是个半人多高的小棚子,内有一小石台,用来供奉香火。届时全村共同备办酒肉集体祭祀。另外,还要用纸或木头做成刀、斧、剑、链条等器械放在土主面前。意为给土主换新的武器,以增强其防御猛兽的能力。

  敬牛节
  敬牛节又称牛王节、祭牛节。仡佬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十月一日举行。仡佬族认为这一天是牛的生日。节日里,人们要杀鸡、备酒敬奉牛王菩萨,祈求它保佑耕牛健壮无病。为了让牛过好生曰,这一天不让牛干活,并要喂其上好的草料。贵州遵义、仁怀、镇宁的仡佬族,还要打两个大糯米粑,挂在牛角上,再把牛牵到水边,或打一盆水让牛看,然后取下糯米粑喂牛。有的地方还放炮竹,给牛披红挂彩,表示庆贺。人们在节日里也要做上一些好的酒食共餐。

  立春节
  立春节是贵州省遵义地区务川县仡佬族的节日。每年农历立春日举行。节日里禁止人们洗衣服,认为洗衣服会污染春水。这天还要举行抢春水活动。节日前一天晚上要准备好抢水工具和鞭炮。抢春水由家里未婚男子或女子承担,如家中有几位末婚男女,则挑诚实能干机智者承头。没有未婚男女,则到别人家去借一个,并在节日头一天晚上请到家里住宿,鸡叫头遍开始行动,动作要轻,不能弄出声响,否则会惊动春水。舀水也是轻轻的,平年舀十二碗,闰年舀十三碗。

  舀完,便高声叫喊“抢春水啦!”同时鸣放鞭炮。谁家鞭炮先响,“头水”就被谁家抢到,说明他家儿女勤快。抬水回家时,边走边喊“春水到我家!到我家!”到家后马上烧火煨水,待全家起床后每人喝一盅春水香茶,再喝一盅蜂蜜米花茶,然后用春水煮汤圆。人们认为,喝了春水,一年内会平安健康。

  牛生日
  农历四月八是牛生日,家家户户清扫牛栏,把牛洗得干干净净,给牛吃好料,这天不使用牛,给牛放假休息,这一天还宰鸡宰鸭,备酒备肉供奉“牛栏神”,用枫树叶汁蒸黑糯米饭祭祖先。黑糯饭先请牛吃,然后人才吃。在大门上插枫树叶,以驱蚊蝇。

  六月二
  六月二又称祭伯公,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仫佬族的祭祀节日,以种水田为主的仫佬族每年农历六月初二举行,以种早地为主的仫佬族称此节为祭伯公,每年六月初六进行。这段时间正是稻谷长胎、玉米结苞的季节,过此节意在祈求保苗神保护秧苗。祭祀活动在托灵社坛附近的大树下,祌像前或村前田垌的土台上进行。有的旱田区则在田边地角以石头为祌像进行。

  首先要将祭猪拉到神坛或庙里宰杀,目的是让神灵享用血食。然后砍下头、脚、尾连同内脏一起煮熟,(另外还有一只煮熟的鸡)做为祭品,陈列于神前,焚香斟酒进行祭祀。祭毕,每家一人参加神坛前的大会餐。最后将猪肉分给各户。主持各种公共祷祭活动的两个头人、两位副手,由各户轮流拘任。第一年先当副手,以便熟悉仪式过程,次年转为正职。正头人任期一年,不得连任。

  春耕节
  仫佬族春耕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一带仫佬族民间农祀节日,每年农历立春前一日举行,节期为两天,旧时,人们前往县城东郊春牛亭观看县太爷主持的“开土迎春”仪式。先由县太爷手持燃香,拜神仙、土地和公民,随后脱鞋挽裤,下到水田中,一手扶牛犁,一手持长鞭,向众人高喊:“立春已到,农夫下田”。然后在牛身上打三鞭,打第一鞭时说“风调雨顺”,打第二鞭时说:“物阜民安”,打第三鞭时说:“天下太平”。而后在水田中犁三犁,“冬头,(村长)随其后将谷种撒向田里,以示春耕开始。翌日,各户自行举行立春开土仪式,各村冬头将一些谷种分给各户,各户将这些谷种和酒肉作为祭品,祭祀祖先,接着将牛牵到自家田中开犁,将谷种撒到田里。冬头要逐户检查耕种情况。

  春节
  春节期间,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一带仫佬族由于受佛教思想影响,初一不吃荤腥。人们认为一年开头的日子斋戒荤腥,全年里不再斋戒也可以。这一天每家都要舂糯米粉做水圆。初二才过新年,吃除夕留下的酒肉。十五日为过大年,这一天要杀鸡、煮肉、蒸糯米饭。从初一到十五,人们不从事劳动,青年男女要集中在歌堂内纵情吹歌,白天唱“欢冬久”(情歌,又称风歌),夜晚则唱“欢古”(古歌、故事歌)。十五日晚上,人们都要在别人家的菜园子里摘几片青菜叶回来,名曰“偷青”,认为这样做会使一年清洁平安。如果没有菜,就拔几棵草代替,大部分仫佬族地区不兴互相拜年和请客。有的地方请“采茶”戏班演出。有的地方还要在初一、初七、十五日祭祖。

  端午节
  广西壮族自洽区仫佬族在农历五月初五日这天,每个村子都要请来师公,穿上红道服,由两个人抬着一个纸船,到田间去。师公不停地诵念经词,巡游赶虫,以祈保佑禾苗苗壮成长,获得丰收。

  祭祖节
  祭祖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仫佬族民间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日举行,到十四日为止。初七那天,要行接祖仪式,各家杀鸡宰鸭,焚香烧纸,迎接祖先魂魄的归来。此后每天三顿饭前,都要先拿饭菜敬奉祖先,全家才能进餐直到最后一天送走祖先。在此期间,出嫁的女儿,必须回家来敬袓。十四日那天,各家准备一桌有鸡、鸭、鱼,猪肉和粽子的宴席,先祭拜祖先牌位,再尽情畅饮,即为送袓。并把香灰、纸灰包好扔进河里,意为送祖宗“下船”。本世纪五十年代后此节日已不兴了。

  三月三
  三月三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仫佬族民间宗教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相传三月初三日是婆王的诞日,婆王又叫圣母、花婆,专管人间的生育之事。有不生育者若是求子,就在三月初三口到婆王庙去祭拜。庙内设三尊木雕神像,一个是手拿一支笔的判官,一个是抱婴儿的母亲,另一个是正给婴儿喂奶的母亲,祭祀是集体举行的,要杀一头猪,用猪头、猪尾、猪脚和猪内脏作祭品。众人焚香烧纸,行祭祀之礼,以求婆王保佑喜得贵子。如有谁家儿童生病,也要向婆王求告,以祈婆王保佑儿童及早病愈。

  依饭节
  “依饭”,仫佬语是祭袓的意思,仫佬族的节日。每三年或五年一次,于立冬后择一吉日,以同姓家族为单位举行,以求得祖先保佑,五谷丰登。节日里各家各户同时杀鸡鸭、宰猪、包棕子。祭祀时将最丰满、穗最长的糯稻谷用彩线系起来,挂在唱经地点的墙壁上。堂屋的大桌子上摆满用芋头和红薯制成的大小水牛和黄牛,用猪牙插成牛角,用香根和麻线做成牛尾巴。

  桌面上摆着一盘五色糯米团,饭盘周围一圈圈地摆有甜酒、芝麻、黄豆、花生、胡椒、沙姜、八角等十二种香料,加上猪心、蹄、肝、鸡、瞩、鱼、蛋等十二种祭品,五光十色,表示五谷丰收,六畜兴旺。请来的师公,一位穿红法衣、草鞋,专做请神动作;另一位穿便衣,专门唱经书,请三十六位神,每唱到一位就要换一种唱词。师公每唱一句,周围父老便发出“呵——呼”的附合。活动从头天早晨开始直到第二天天亮才结束。祭毕,将谷穗和“耕牛”发给各家各户。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大银村银姓仫佬族过此节规模最大。

  走坡节
  走坡节又称后生节,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县仫佬族节日。过去没有固定日期,多在春节或秋后的农闲时间进行。后来,将农历八月十五定为走坡日。走坡,即到山上去对耿游乐,现在人们多在集市上进行节日活动。节日,到,青年们三三两两,结伴而行,找到对歌人后,便一起到风景优美的草坪、坡地、山脚或大石边、林荫道旁盘歌对唱。对歌时,一般为男女二人,一个主唱,一个伴唱。仫佬族民歌唱腔形式很多,走坡时只唱四句腔和六句腔。各地走坡的规模大小不一,人数不等。罗城县的花源洞是当地最有名的走坡场之一。周围的宜山县、柳城县、河池县的仫佬族称这一节日为“后生节”,说明节日活动的主角是年轻男女。

2015羊年十二星座运程
白羊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 处女座 天秤座 天蝎座
射手座 摩羯座 水瓶座 双鱼座

2015羊年十二生肖运程
属鼠人 属牛人 属虎人 属兔人
属龙人 属蛇人 属马人 属羊人
属猴人 属鸡人 属狗人 属猪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