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拍·展讯丨披条帛,到粤博梦回大唐

 收藏家宾彦红 2019-07-29

藏拍先生梦回大唐的第一站,是第一部分“风”所展现的唐代流行风尚,多件现代复原的唐式汉服、唐代陶俑仕女、唐代首饰以及相关图文资料,向观众讲述何为真正的“唐装”和“唐妆”。“唐装”美则美矣,只是唐代美女们脸上五彩缤纷的“唐妆”,着实让藏拍先生觉得“尺度”有点大。

唐代女士喜欢美美哒,而唐代的男士们则骁勇善战,喜欢打马球,在藏拍先生看来,这项运动就像骑马打高尔夫,何等刺激!第一部分也通过陶俑、图像展现唐代爷们的英姿。

第二部分“雅”又细分成几个小部分,分别为“茶”“香”“诗”“酒”“乐”“舞”等,再现唐代文人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与乐趣。大名鼎鼎的诗仙李白不就“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嘛,唐代文人似乎更喜欢以酒和乐舞相伴,这一点可谓颇具大唐特色。这一部分,可以一边赏物、一边读诗,窥探一下大唐的风雅。

最后一部分,则将视角放大,从宏观上解构唐代的社会,包括鼎盛的国力,先进的政治制度、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等,它们共同促成了大唐强盛的文化,这一部分还通过长沙窑瓷器、唐三彩、宗教艺术文物等,再现唐代在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文化交流。

如果你爱好音乐,此次展览的音乐也不容错过。展览专门搜集了敦煌古乐、龟兹乐、西安鼓乐、梵呗、琴歌等13首天籁之音,这些音乐有的是从出土曲谱破译恢复的(敦煌古乐),有的是流传千年的世界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鼓乐),还有的是根据现今的地方音乐结合唐代文献做的音乐复原(龟兹遗韵),观众可在展厅扫描二维码聆听古乐,感受千年之前的美妙旋律,让知音识曲的观众陶醉在宛转悠扬的音韵里。除此之外,观众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投影、取阅《爱粤读》小报、完成《唐朝那些事儿》学习册等方式感受,也可在展览期间参与亲子茶会、音乐沙龙、专家讲座、策展人导赏等活动,进一步了解盛唐的生活与艺术。

最后,藏拍先生还是要提醒一下大家,本次展览为收费展览,票价为30元/人,符合规定的特定人群可享受半票或免票优惠喔。

此外,再现唐代生活

各位看官还可以披一条藏拍客的文创帔帛

(点击查看什么是帔帛pèi bó)

感受一下大唐美女们肩上的流行时尚

再细细观赏展览,也别有一番味道哟

进入微店

【重点文物】

1. 螺钿宝相花纹铜镜(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螺钿镜是唐代名镜,主要流行于唐玄宗朝及其稍后一段时期。主题纹饰有宝相花、人物、鸟兽等。螺钿镜的制作,是用螺蚌贝壳的内层磨制并雕刻出各种图案,按照设计要求粘贴于素镜背面,然后髹漆、研磨,最后再在螺钿镜上雕刻花纹。漆地为黑色,螺钿为白色,黑白分明,光彩华贵。

2. 三彩五花马(洛阳博物馆藏)

“五花马”是指马鬃剪成五簇的马,或毛色斑驳的马,是唐玄宗时期内苑良驹,后来演化为骏马、良马的泛称。李白的名篇《将进酒》有“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之句,把“五花马”与价值昂贵的“千金裘”等同,足可见其珍贵。唐人于马上得天下,对马有深厚情感。此件三彩马装饰华贵,令人联想到当时豪门贵族竞相饲养名驹的风尚。

3.凸花银盘(西安博物院藏)

这件银盘正中锤揲而成一朵硕大的宝相花,上有两朵花蕾含苞待放。纹饰表面鎏金,外侧素面,是唐代流行的“金花银器”。出土于西安南郊曲江池村,为唐曲江遗址的池心部分。曲江位于唐长安城的东南方,早在秦汉时期,这里就是皇家园囿内苑。在唐代,这里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新科进士及第后,也在曲江聚宴庆贺。这件银盘可能就是当日游船宴饮之时,不慎失落于江心的。

4.宝相花银茶托(西安博物院藏)

茶托,又称“茶船”、“茶托子”,是与茶杯相配套的茶具之一。浅盘形,小圈足。中央下凹处置茶盏,既可防止茶盏倾斜,又可避免烫手。茶托出现于晋代,唐代饮茶之风大盛,因此茶托广泛流行。

5.曲阳窑“官”字款三尖瓣白瓷盘(西安博物院藏)

“官”字款瓷器是晚唐、五代至北宋初年,地方官府监管下生产的高档瓷器,河北曲阳窑、陕西铜川黄堡窑、浙江越窑等窑厂都有烧造。曲阳窑“官”字款瓷器的造型样式多来自金银器,主要供给宫廷贵族,同时也作为时髦的高档商品销往国内外市场。曲阳窑位于河北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始烧于唐代,盛烧于北宋,即为定窑。

这件白瓷盘盘口为三瓣花形,尖状花瓣。胎薄质细,内外施满釉,釉色白中闪青,圈足底经过刀削,外底刻有一“官”字。

6. 长沙窑黄釉褐彩贴花椰枣纹执壶(广东省博物馆藏)

执壶又名“注子”或“偏提”,盛行于唐中期至宋代。唐代壶式多为敞口,溜肩,弧腹,平底或带圈足,肩腹部置一流口,另一侧装有一柄。唐中期壶流较短,作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为酒器。

这件执壶腹部饰以椰枣纹,椰枣树是阿拉伯地区的常见植物,也是伊斯兰文化的重要象征。椰枣树在唐代传入中国,长沙窑瓷器上的椰枣纹正是唐王朝与西亚文化交流的印记。

长沙窑创烧于唐,终于五代。压花彩绘是长沙窑的制作工艺之一,绘画题材多样,还有许多反应北方生活和西亚文化的纹饰,如骆驼、大象、胡人乐舞、骑射等等,有的瓷器上还有阿拉伯文字。在唐代,长沙已连接通往南亚、北非的“海上丝绸之路”,当时的长沙窑瓷器沿着湘江起航,进入洞庭湖后顺长江出海,最远到达非洲。

7. 莲花纹高足银杯(广东省博物馆藏)

银杯腹部饰有六瓣莲花,莲瓣内以鱼子纹为地,间隔雕饰骑马狩猎纹与凤鸟纹。狩猎纹中,身着胡服的骑手策马飞驰,双眼正望向在骏马旁贴地奔跑的一只狡兔,一只手高举弯弓,似乎正要以弓臂击打狡兔。纹饰定格于狩猎场中最惊心动魄的一刻,画面充满动感与张力。相间的莲瓣中,鱼子纹地上,一只凤鸟曲颈回首,长长的尾羽在身后层层铺展开,画面优美祥和。动静迥异的场景相间装饰于杯腹上,极具艺术效果。

8. 素面高足银杯(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高足杯最早出现于罗马时期,拜占庭时期沿用,在唐朝以前就随丝路传入中国,至唐代已成为金银器中的常见器型。质地有金、银、玉、水晶、玛瑙、三彩等,其中尤以银器居多。现知的银高足杯实物,包括在中国出土和世界各地博物馆的收藏,大约有三十余件。这件高足杯造型简洁,具有典型的粟特风格。

9.彩绘陶羯鼓(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泥质红陶,中空。两头原蒙有皮革鼓面,出土时已朽坏,仅余铁箍、铁环等配件。鼔身施白彩,上饰以团花图案。唐人《羯鼓录》中记述唐玄宗与宰相宋璟论羯鼓时说:“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说明在唐代,青州石末与鲁山花瓷两种羯鼓最为名贵。石末是对陶制品的称谓,李宪墓出土的这件陶羯鼓,很可能就是《羯鼓录》所载的“青州石末”羯鼓。

10. 胡人伎乐纹白玉带銙(广东省博物馆藏)

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唐 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在唐代,玉带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存世唐代玉带銙数量很少,装饰胡人伎乐纹样的玉带銙尤为珍贵,来自西域的美玉和乐舞同样成为大唐文化的组成部分。这件玉带上浮雕一位胡人乐师,盘坐于席上,左手持曲颈琵琶,右手持拨正在弹奏。

11. 彩绘陶乐舞俑(洛阳博物馆藏)

这组俑由两件舞俑和五件乐俑组成。舞俑们头梳双髻,表情温婉,双手分执帛巾两端,两者相对,正挥动双臂,婆娑起舞;五件乐俑中有一人头梳单螺髻,双手斜放右边作吹长笛状,其余四人均头梳双螺髻,一人击鼓,另外三人的乐器虽已消失,但动态犹存。她们围坐在地上,全神贯注地为舞蹈者伴奏。

12. 组玉佩(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组玉佩的主人是唐高宗时代的中央中级官员——朝散大夫行司宰寺丞上柱国刘智。

出于礼仪制度的需要,组玉佩是唐代朝服中必不可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品至五品官员出席正式场合必须佩戴。

13. 玉梁金筐宝钿真珠装蹀躞带(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玉带表框以青白玉制作,框内为“金筐宝钿真珠装”。玉表框在唐代文献中称为“玉梁”,该玉带玉质温润莹秀,制作考究,“金筐宝钿真珠装”豪华富丽,工艺精湛。玉带在唐代是官阶品位的标志。这条玉带形制特殊,由十数块玉版连缀而成,下方可悬挂小饰件,这种形制的腰带称为“蹀躞带”,是从北方游牧民族的腰带演变而来。

14.三彩陶厕(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藏)

高8.5厘米,底板边长约13厘米

三彩陶厕为首次出土。此陶厕模型侧边开门,正面凿一小窗,便于如厕之人观察提醒,避免尴尬。厕坑前装置有导污槽,设计十分合理。

15.杨国忠银饼(洛阳博物馆藏)

直径最长处为14厘米,实测重940克

这枚银饼与两件银铤一起出土,是研究唐代货币制度和赋税制度的珍贵实物。其中一银铤正面有“专知采市银使右相兼文部尚书杨国忠进”铭文一行;另一银铤无铭文。银饼正面铭文“通州税口银纳官朱义云二十三两”。通州在唐代属山南道,位于今四川省达县。

杨国忠,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唐玄宗李隆基时期的外戚和权臣。杨国忠是武则天时期幸臣张易之的外甥,杨贵妃堂兄,本名钊,借助与杨贵妃的裙带亲谊,于天宝七载(748)任度支朗兼御史,善于逢迎玄宗好恶,并聚敛钱财。天宝九载(750)十月,杨钊因图谶有“金刀”二字,请求改名以示忠诚,玄宗赐名“国忠”,在仕途上迅速飞黄腾达。

-END-

文/雨田

今日编辑/里木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如需转载请后台联系

平台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