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照片:在农村有一种“乘凉”叫睡竹床,如今很少见到了

 三农小毛 2021-03-04

文/农夫也疯狂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就是三伏天了,而在三伏天最热的就要数中伏了。头伏和末伏一般都是10天,而中伏有些年份是10天,有些年份是20天,很不巧的是今年的中伏就是20天,这也就意味着今年的酷暑天比往年要长。目前正是三伏天的中伏,也是在今夏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期间。“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古人所总结的这句农谚一点不夸张,非常的写实。如今在农村里也是一年比一年热了,不过幸好现在家家户户都通电了,热了的时候可以吹吹风扇,有些家庭还安装了空调,所以也不太热。可是在七八十年代的时候,农村里还没有通电,那在炎热的三伏天又是如何度夏呢?在过去农村有一种“乘凉”叫睡竹床,在当时就是农村人的消暑神器,如今很少见到了,你睡过吗?

在哪个年代,农村里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一张竹床,其就是用竹片编制而成的床。在大夏天的时候,睡在上面十分的凉爽。夏天到了,就会把家里的竹床搬出来,清洗干净以后,就成为了全家人纳凉的好去处了。还记得每天在天快黑的时候,当家里人吃过晚饭了,就会把自家的竹床从家里面搬到院子里,或者是家门口的走廊上来。一些比较讲究的人家,会先从水井里,或者是河里挑一担清水回来,然后洒在地面上给地面降降温,顺便还会在竹床上倒一些水,给它清凉一下。因为这些竹床是用竹子编制而成的,就算是用水打湿了,在夏天也一会就干了。当吃过晚饭了,一家人就会或坐、或躺在在竹床上乘凉、聊天。当时还没有蚊香,也没有风扇,大人们一般都会一人一把蒲扇,时不时扇一下,非常的惬意!

当时我们家门口还有一条小河,而河里还是有清澈见底的河水。因为靠近水源,并且在河边还有一排很高大的老槐树,所以夏季就成为了村里人集中乘凉的“圣地”了。白天村里人干活回来了,并不是先急着回家,而是在河边的这些老树下面坐一会。而在晚上的时候,这里更是相当热闹了,离着河边比较近的人家,都会把自家的竹床搬过来,然后就并排着摆放在小河边上。因为河边也有蚊子,当时虽然没有蚊香,但是农村人怎么会被这个问题难到呢?只要在河边割一些杂草,然后用火点燃之后,其燃放的一缕缕青烟,就能起到很好的驱蚊效果。

最让人怀念的,还是当年的竹床。这种床是纯竹子编织的,人坐在上面会发出“吱吱吱”的声音,尤其是人多的时候,就会凹下去好大一块。当时大人们就经常开玩笑,不能坐太多的人,不然床就会坐塌下去。有一次这样的事情还真的发生了,那是邻居家的老竹床了,其因为年数久了,床面的竹片也已经呈暗红色,但是摸起来光滑又冰凉,当人躺在上面时更是会有种透心凉的感觉,所以村里很多的小孩子也想去在上面玩耍。可能是因为年数久了被虫子蛀蚀了,这个老竹床不是很稳当了,稍微胖一点的人往上一坐,它就会发出痛苦的“吱呀”声,那次因为在上面玩耍的大人、小孩太多了,一下子就全部掉下去了。

在当时,因为室内实在是闷热,而在室外有风,再加上有小河的原因,所以是非常凉爽的,很多人就是直接在竹床上睡觉。可不是睡一会就会去,而是一直睡到大天亮。不过,很多的家长怕孩子受凉,都是前半夜在室外的竹床上睡觉,后半夜还是要抱到家里去睡。老辈人的说法是深夜了就露气重了,这样伤筋骨。有些小孩却不愿意了,经常发生半夜不愿回家睡觉而哭闹的。后来有些父母没办法了,就是直接把竹床抬回家里去了。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竹床在农村里基本很少见到了,就算是想买,也未必能买得到了。在夜晚也看不到有人到外面乘凉了,普遍是在家里吹风扇,或者是吹空调了。各位朋友,你还记得家里的竹床吗?可有睡过呢?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喜欢文章的朋友们,记得点赞、分享和关注农夫也疯狂,每天都会为大家免费分享一些农村的好玩、有趣的事情,谢谢大家!(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致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