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纽约修道院艺术博物馆游-3 中世纪欧洲修道院风格

 青松he 2019-07-30

       前三张是修道士(或修女)们讨论问题和修道院艺术博物馆学习的场所。中间三张门庭很高,更给人庄严肃穆的感觉。

 

  纽约修道院艺术博物馆一景 中世纪欧洲修道院风格 2019.7摄

洛克菲勒外,還有三位人士也為這座博物館作出了許多貢獻,他們是查爾斯.科倫斯(Charles Collens,1873-1956)、約瑟夫.布瑞克(Joseph Breck,1885-1933)和詹姆斯.羅里默(James Rorimer,1905-1966)。他們以伯納德先驅性的陳列方式為指引,並在新舘的設計中加入了新的學術理念和專業技術。博物館的建築師科倫斯是實踐新哥德風格的靈魂人物,最著名的作品是曼哈頓的河濱教堂(Riverside Church)。科倫斯拒绝抄襲现存的中世紀建築,而是透過反映中世紀建築規模和風格的設計来展現中世紀的風采。布瑞克是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裝飾藝術部的主任兼副館長,主要負責新館的內部設計。兼顧到科倫斯對歷史風格的詮釋,和館方對歴史準確性的嚴格要求,布瑞克為展館設計了從羅馬風格時期(約西元 1000-1150/1200 年)延續到哥德時期(約西元 1150-1520 年)的参觀流程,清晰且富邏輯。布瑞克於 1933 年突然去世後,他的工作便由早已開始參與博物館擴建計畫的羅里默接手。羅里默不僅具有高度的管理天賦,也擅於談判技巧,與洛克菲勒攜手完成了博物館後期的建造工作。新博物館不僅承繼了伯納德修道院博物館原有的藏品,還收藏了洛克菲勒所捐贈的藝術品,例如著名的描繪獵捕獨角獸的掛毯,至今仍為修道院藝術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博物館不斷增加所收藏中世紀藝術品的種類和範圍,重要藏品包括羅伯特?坎平(Robert Campin)的《梅洛德祭壇畫》(Annunciation Triptych,又名Mérode Altarpiece)、法國王后珍妮?德弗曾使用過的每日祈禱書(The Hours of Jeanne d’Evreux)、奧地利埃布賴希斯多夫城堡教堂的彩繪玻璃窗,以及眾多著名的雕塑作品,例如修道院海象牙十字架,以及萊茵河上游斯特拉斯堡地區 13 世紀末的石刻頭像等。這些藝術品體現了館方為了增加一般民眾對中世紀藝術瞭解所付出的努力。修道院藝術博物館的三座花園也非常有名,它們分別是位於庫峡中庭(Cuxa Cloister)的 Judy Black 花園,以及位於博納豐(Bonnefont)和特里(Trie)中庭的花園。這些花園是1938 年博物館開館時原始設計的一部分,如今繼續為博物館增添靚麗的風景,不僅與館中的中世紀藝術藏品相得益彰,也能幫助參觀者更加理解中世紀的生活。 

 纽约修道院艺术博物馆一景 中世纪欧洲修道院风格 2019.7摄
 纽约修道院艺术博物馆一景 中世纪欧洲修道院风格 2019.7摄
 纽约修道院艺术博物馆一景 中世纪欧洲修道院风格 2019.7摄
 纽约修道院艺术博物馆一景 中世纪欧洲修道院风格 2019.7摄
 纽约修道院艺术博物馆一景 中世纪欧洲修道院风格 2019.7摄
 纽约修道院艺术博物馆一景 中世纪欧洲修道院风格 2019.7摄
 纽约修道院艺术博物馆一景 中世纪欧洲修道院风格 2019.7摄

 纽约修道院艺术博物馆一景 中世纪欧洲修道院风格 2019.7摄

                    2019.7.3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