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爱吃的扇贝……会跑路吗?

 零壹贰012 2019-07-30

多数双壳动物——平时我们常称之为“贝”——是不怎么动的。比如花蛤能动,但很慢,遇到危险只不过是钻到泥沙里面;牡蛎则根本动不了,全凭壳厚死扛。

扇贝不一样。虽然没有腿,但人家会游泳。

扇贝鼓掌哦不游泳图。图片:SuckieMcSuck

不会游泳的贝,肌肉是这样的

平时吃扇贝吃的几乎都是两个东西之一:要么是里面月牙形状或白或黄的那一条(这是人家的生殖腺);要么是中间那坨白色圆柱形的肉(干贝),这块肌肉叫闭壳肌,就是扇贝游泳的动力来源。

双壳动物都有闭壳肌,但大部分的闭壳肌都很小,而且有两个。打开一只花蛤,会发现它除了中央部分的大块肉之外,在两侧还各有一小段白色的、很结实的软圆柱,黏在壳上很难拔下来,这就是它的闭壳肌。<解剖一只贝,你在餐桌上就能做到>

多数双壳纲都有两个闭壳肌,2和3就分别是这两片肌肉和左壳的连接位点 。图片:terraclicks.com

之所以这么小,是因为任务并不繁重——它只需要在要闭上壳的时候拉一下就行。花蛤外壳光滑,两壳相接处严丝合缝,一般的捕食者又没有螺丝起子,很难强行把两壳起开,所以对闭壳肌的力量要求不高(它真正的死法往往是壳被钻破)。

各种各样的花蛤 。图片:wiki commons

扇贝的肌肉是这样的

扇贝的思路就不同了。它的一个闭壳肌退化,另一个却变得无比巨大,足以为它提供游泳动力。实际上,扇贝的整个外形都很适合游泳(当然是相对于别的贝而言):很扁,左右几乎对称,壳边缘浑圆,两片壳接合处十分灵活。只要快速开壳,从前方吸水,然后用缘膜遮住前方开口,再奋力闭上壳,把水从后方喷出去,就实现了游泳——看起来像是在一口一口吃海水的吃豆人

扇贝游泳图示。图片:Natural History Magazine

这一招能很有效地躲开海星之类的捕食者,不过和真正的游泳生物相比就输了。扇贝游泳的高度不过一米,速度不超过每秒半米,一次最多游五六米就会精疲力尽地掉回海底,接下来多半要休息好几个小时才能完全恢复。落地时还有可能落错方向变成左壳着地,所幸它有一个翻正反射可以翻回来。(是的,贝类的两壳是左右壳,而不是前后或者上下壳。)

看着扇贝的眼睛(边缘那些圆亮的小黑点),记住它没有上下壳,是左右壳。图片:wiki commons

来看扇贝跑路吧

但就算是烂成这样的游泳本领,如果搭上了洋流或者潮汐,积累起来理论上也能跑挺远的……有人猜测某些野生扇贝能随季节进行迁徙,只不过还缺乏实打实的证据。

换句话说,如果在我国发生了有据可考的大规模扇贝跑路事件,那可真是扇贝研究史上的大件事啊。

而且据说,还跑了不止一次呢。

视频:果然知道

日历娘の推荐

贝壳那么有趣

当然要多了解它们

100张细腻插画,观察自然从此始

100种贝壳学名,满足你的求知欲

果壳商店 每张纸都赏心悦目 每种贝都与众不同 小程序

↑↑翻开它,轻松认识各种贝壳

物种日历

微信号:GuokrPac

当岁月凝结成文明

当我遇见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