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善读「论语」9.16:出则以道事公卿,入则以善事父兄

 投影侠 2019-07-30

「子罕篇第九」16

【原文】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在外谋事于公卿,在家奉事于父兄,丧事不敢不尽力,不因酒惑乱误事。哪件事我做得足够呢?”

【注释】

“出”,在外,亦指公共领域。

“事公卿”,谋事于公卿,亦即为政。“事”,职也,此处指从事、谋事。“公卿”,即为政者。“公”,周时诸侯之爵位,此处指诸侯。如孔子时代的鲁君——鲁昭公与鲁定公;“卿”,诸侯之上大夫。大国有三卿,小国有二卿。

“入”,在家,亦指私人领域。

“事父兄”,指奉事于父兄。

“勉”,尽力,用尽所有的力量。

“困”,阻碍。此处引申为乱、误。

“何有于我”,即“有何于我”。古汉语常用句,根据语境常有不同的含义。此处似应为孔子的自省之语。也有解作“于我何难之有”的,今不从。

【评析】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其实,以曾子的修为,一般意义上的谋而忠、交而信、传而习,曾子何尝做不到?但若求“忠”、“信”、“习”的“至善”之境,那就不容易做到了。是故曾子“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日思反省,时求精进,以期“止于至善”。这其实是表现了古圣先贤们严格自律、勇猛精进的修道精神。

同样,孔子所谓的“出则事公卿”,也并非是指庸常的“谋食”,而是指“谋道”,是指“以道事君”;而“入则事父兄”,也非庸常之“侍奉”,而是“善事”父兄。这两件事真要做好是很不容易的。至于“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也是一样,皆有庸常与至善两种境界。孔子为人从不自满,常常自省于此四事有无做得够好,故曰“何有于我哉”,以示检点自省之意。

庸常所行不难,而至善则行之不易。因为越是趋于至善,越是考验人性。夏禹饮了仪狄所酿的美酒后说:后世必有因饮酒而亡国者。他因而疏远仪狄、戒除饮酒;《尚书·酒诰》也将戒酒视为大事。然而古今中外“为酒困”者却不计其数。这是因为,普通人很难不受欲望的诱惑和控制。其实,无论是孟子的“三省”,还是孔子的“四事”,究至极处,皆不外“仁”“欲”之争。而纵人欲易,行仁义难。故志于道者,当效孔子、曾子之时时反躬、念念自省,虽物欲横流,亦不失道心。

善读「论语」9.16:出则以道事公卿,入则以善事父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