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新生儿的哪一个器官生长得最快吗? 当然是胃。 新生婴儿的胃容量平均只有30毫升左右,也就是说一次只能装进去半两(25毫升)左右的奶,只是大人们很小很小的一口呢。但到两个月时,就可以轻松地装下120毫升以上的奶了。 两个月的时间里增加四倍以上的容量,算不算快? 岂只是快,简直就是神速。所以我说胃是新生儿生长得最快的器官。 它为什么会生长得这么快呢? 因为生命的机制转化后,它要承担起供给人体所需的重任,时间还相当急迫。时间紧,任务重,当然要加速增长啊。 这个胃怎么知道自己要快点长的呢? 它还真不知道呢,是生命的机制在起作用。 连接妈妈的脐带被剪断后,人体会自动发出饥饿的信号,宝宝开始用嘴吸收营养。 但这时的胃容量还太小,容不下人体所需的量,属于人体器官中的短板。于是宝宝吃进去的奶就会多出一部分并溢出来,形成吐奶这一现象。 奶都溢出来了,当然是在撑着胃,向它发出快点扩容的信号。 同时,人体还会生产出一些气体来刺激肠道和胃,以加快其扩张和生长。这种刺激就形成了打嗝、放屁和肚子痛等一系列新生儿特有的现象。 胃的组织本身是有较强伸缩性的,正是在奶水及气体的不断刺激和支撑下,才可以在短短两个月时间里,生长和扩容四倍以上,从而装下人体所需的营养。换句话说:胃是在人体的生长机制下,被奶水和气体撑大的。 这种生长机制的突破对新生儿来说可不好受,我们只要想想大人们偶然作气时的情形就不难体会了。所以这个时期的宝宝们常常会表现得烦燥不安,也常常会使那些初为人父母者无所适从,以为是孩子生病了。其实这时期的吐奶、打嗝、放屁、肚子疼、大便不好等一系列表现,大多都是这种突破时才会有的正常生理现象,都不是病,也大多不用治疗,是会在一两个月内自愈的。 吐奶是因为胃太小,装不下。因为没有进入到胃的里层去,婴儿吐出的奶大多不带胃液,其对咽喉的伤害并不大,宝宝的痛苦自然也小。需要大人们注意的主要是不要呛着宝宝了。特别是躺在床上时。所以在宝宝吃过奶后,要再抱他们一会,拍拍他的后背。书上说是在拍嗝,把喝进去的空气拍出来。其实是在等待胃消化一点点后挤出更多的空间出来,等待的同时拍一拍,把胃中的气体排出来,有利于胃中的奶装得更实。 这个阶段的婴儿打嗝和放屁都较多,书上说是喝奶时喝进空气了。其实主要是人体自己制造出来以疏通和扩张肠胃道的。所以当肠胃扩大到够用时就好了。否则为什么只这个时期的宝宝会喝进那么多使人难受的空气,两三个月后就不再喝进去了呢? 即然是扩容,宝宝们的肚子当然会疼,俗称胀气。他们这时会表现得烦燥不安,做怪相,大人可以做的主要是安抚,多抱抱他们,帮他们轻轻地按摩一下肚子,或者抱着走走路。走路或按摩时,他们会感觉舒适一些。这也就是这个时期的宝宝喜欢让人抱着走路,而不喜欢大人傻坐着的原因。 真的不是他们太挑剔,而是他们太难受,太需要大人的安抚了。 肠胃道在快速扩张期间,消化功能当然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这时的宝宝常常会有些消化不良,表现为拉稀便,次数多等。 这些现象都是正常的,是新生儿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是新生儿黄疸后的又一道坎。如果将其当着疾病对待,弄些药来调理,效果未必更好。肚子该疼还是疼,大便该稀依然稀。而且如果运气不好,遇到个别喜欢乱处方的庸医,还有可能产生副作用呢。况且医院的环境对婴儿并不好,受到细菌及病毒感染的机率增大不少。 当然,也的确有极个别不幸的孩子在这个时期会出现腹股沟疝、细菌性腹泄等疾病,由此引起的肚子疼和腹泄,是需要立即就医的,但大多数是正常的,是不需要治疗的。 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判断其是否正常呢? 关键的一点是看孩子的精神面貌。如果孩子的精神状态好,吃奶及睡眠与平时差不多,就是正常的,不用担心。否则的话,如果精神面貌不好,吃不进,睡不实,哭闹不止,甚至发烧,就可能是疾病,需要立即去求医。 宝贝:你很幸运,也很坚强,己经顺利地走过了这段不太舒适的成长之路。而且也帮爷爷把身体锻炼得更好了,谢谢了哦。 但是…… 但是你做的怪相真的太难看了。 想欣赏一下吗? 我模仿不了,也形容不出来,爷爷水平不够。 我给你留了几张照片,你长大后自己偷着乐吧。 不敢多留,怕打击你的自信心,呵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