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州水资源

 贵理工涛声涛影 2019-07-30

 贵州省水资源
  
 贵州省水资源总量丰富,年降水量1100至1300毫米,地表水资源量超过1200亿立方米。由于产水模数高,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水能资源达1874.5万千瓦,排名中国第六位。每平方千米拥有水能资源106千瓦,列国内第三。其可开发量l683.3万千瓦,占中国总量的4.4%,居第七位。

 贵州省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乌江、南盘江、北盘江、清水江、赤水河上,这四江一河的水位落差集中的河段多,开发条件优越,水能蕴藏量和可开发容量占全省的80%,可建设大型电站15座,装机l150万千瓦;中型电站73座,装机413.74万千瓦;小型电站3000多座,装机200多万千瓦。贵州水能资源的特点是:分布均、造价低、发力高、区位优。

 贵州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山高谷深,工程性缺水严重。贵州水利建设始于20世纪30年代,当时的贵州省建设厅主持对全省水利资源进行进行了初步普查,编制了《贵州全省水利计划》。1944年,贵州开展惠水涟江灌区规划及贵阳、安龙、贵定等地的水利工程规划,实施了局部性、小规模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解放后,贵州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和小水电工程的选点查勘,1958年进行了猫跳河、舞阳河、锦江、北盘江等河流水利资源开发的建设工作。

 由于地处典型的喀斯特高原山地,天上的降雨都往地底下流,即便形成了地表径流,也往往由于江河两岸是高山,中间是峡谷,取用难度大、成本高。工程性缺水问题成为制约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加快水利事业发展,关系到到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贵州两大水系

长江水系的乌江

乌江
     乌江
  乌江发源于威宁县的香炉山,流经毕节、大方、黔西、织金、息峰、思南、沿河等县,由重庆市的涪陵市汇入长江,干流全长1037公里,贵州境内875公里,总流域面积为8.79万平方公里,贵州部分为6.68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376亿立方米。主要支流有六冲河、猫跳河、湘江、洪渡河、芙蓉江。

乌江珠江水系的南北盘江

  南盘江位于西江上游,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交界处三江口,沿省界东流至望漠县的蔗香注入北盘江,蔗香以下称红水河。南盘江流域面积为5.7万平方公里,贵州省境内部分7840平方公里,年径流量为52亿立方米。

  北盘江发源于云南沾益县马雄山西北坡,流经宣威至都格入境,又经茅口、盘江桥,百层至蔗香与南盘江汇合,干流全长442公里,贵州境内327公里,天然落差1932米,平均坡降4.4%,流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贵州部分2.1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121亿立方米。

贵州水资源现状

贵州水资源总量丰富
  贵州水资源总量丰富
  
  新中国建立以来,贵州始终坚持把水利建设摆在重要战略位置来抓。1949年底,全省蓄水总库容仅有2133万立方米,蓄、引、提各类水利工程总计有效灌溉面积为206.5万亩(包括浸水田74万亩),其中保证灌溉面积148万亩,仅占当时全省稻田面积的12.1%,其余基本上是“靠天吃饭”的“望天田”。经过60年的不懈努力,到2008年底,全省共建成各类水利工程8.9万余处,建成水库1971座(不含水电站),总库容25亿方,是新中国成立前的近120倍。全省农业灌溉有效灌溉面积达1481.11万亩,是新中国成立前的7倍以上。

  进入“十一五”,贵州水利建设掀起了新高潮。贵州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确保2009年以前农村人均有效灌溉面积达到0.5亩,2012年以前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围绕这一目标,贵州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科学思维和系统统筹的办法推进水利建设。

  --在目标统筹上,贵州把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和建成农村人口人均半亩有效灌溉面积作为现阶段水利建设最基本的目标。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从2006年到今年上半年,贵州已累计解决了74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今年下半年计划解决140万,明后两年再继续加大力度,就能基本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在人均半亩有效灌溉面积建设方面,这几年贵州的工作力度明显加大,目前已达到人均0.52亩,在实现这一目标后,省委、省政府又明确提出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加快建成农村人口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目前贵州省水利厅已经制定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建设规划,根据这一规划,在现有农村人均0.24亩水田灌溉面积的基础上,通过改扩建和新建灌溉工程,可分别增加农村人均水田灌溉面积0.18亩和0.08亩,实现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的目标。

  --在资金统筹上,“十一五”初期,贵州建成人均半亩有效灌溉面积和解决城乡饮水困难问题,需要资金120亿元以上。通过资金统筹,目前贵州已落实了资金来源渠道。据了解,国家在“十一五”期间支持贵州实施烟水配套工程的投入达39.5亿元;中央每年投入贵州水利建设资金8亿元以上,五年就是40亿元;五年内省本级财政投入可超过40亿元。加上其他资金渠道,就可以保障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和建设人均半亩有效灌溉面积的资金需求。

  在资金筹集过程中,贵州明确要求,必须坚持条块结合,除了中央和省安排的水利资金外,各地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切实落实配套资金;同时,省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全省水利建设大局,千方百计增加对水利建设的投入。

  在资金使用方面,贵州按照项目的统一规划,坚持统筹考虑、集中投入、打捆使用,确保水利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特别是要分清轻重缓急,优先用于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建设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方面。据统计,2006年至2008年中央和省投入全省水利建设的财政资金就达70.4亿元,是“十五”期间的1.5倍。

  --在工程统筹上,贵州把水利工程建设作为一个大系统,按类别分成水源工程、防洪工程、水土保持工程和其他专项水利工程。对这些工程,以前往往从单个工程的角度考虑得比较多,从发挥工程综合效益的角度考虑得比较少,而现在贵州更加重视各种水利工程之间的衔接配套,围绕解决饮水、灌溉等问题进行系统考虑,充分挖掘水利工程的利用潜力,使之发挥更大综合效益。

  针对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实际,贵州明确把加大地下水勘察和开发力度作为水源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地下水开发过程中,贵州坚持既积极又审慎的原则,切实摸清地质状况,科学进行论证,避免在可能产生岩溶塌陷的地方抽用地下水;同时,防止过度抽采,避免造成对地下水资源的破坏。

  据初步勘查,贵州流量大于20升/秒的地下河1136条,岩溶大泉1700多个,岩溶水分布区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0%。全省地下水资源总量258.68亿立方米/年,允许开采量达到138.86亿立方米/年,远远超过现有的全省总供水量。而目前已开发的地下水只有16.03亿立方米/年,仅占允许开采量的11.5%。
乌江水电站
    乌江水电站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贵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快发展。一是针对城乡供水矛盾日益突出,水污染日趋加剧的情况,开展了水资源保护、城镇供水、水库及大型灌区的规划与建设。二是加强城市防洪能力建设,重点建设了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六盘水市、赤水市、都匀市、铜仁市和镇远、施秉、榕江、思南、沿河、湄潭等县一批重要城镇防洪基础设施。三是加大水资源开发利用,加强水电建设。在乌江干流及方村河、野纪河、洪渡河、桐梓河、习水河、芙蓉江、大田河、麻沙河、打狗河、曹渡河、六洞河、都柳江、坝王河、瓮安河、红辣河、洛泽河、清水江、三岔河等河流建设水电,促进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截止2008年底,全省农灌水库总库容达27.13亿立方米,为1949年总库容的127倍;有效灌溉面积达1481.11万亩,农村人均有效灌溉面积达到0.58亩,提前一年实现建成农村人均0.5亩有效灌溉面积的目标任务;建成堤防1534公里(其中达标堤防310公里),保护人口326万人、保护耕地164万亩;解决农村饮水困难1673.02万人,解决农村饮水安全417.74万人;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5676.14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73179.01平方公里的35.09%;地方小水电装机达181.45万千瓦,占技术可发开总量1948.9万千瓦的9.31%。建成21个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县及13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实施了11个小水电代燃料试点项目建设,1.97万农户、8.27万农民受益。

  2008年底,贵州有史以来最大的水利工程—黔中水利枢纽工程获得国家批准立项,此工程的一期工程建成后,可解决贵阳市和5个县城、27个乡镇共35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51.17万亩,使黔中地区半个世纪以来解决缺水难题的梦想变成现实,并从此改写贵州没有大型水利枢纽工程的历史。

  贵州2008年粮食产量1158万吨,其中水稻仅400多万吨,其他的都是玉米、马铃薯等杂粮。只要实现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的目标,按全省3000万农民计算,就有1500万亩基本口粮田,如果都用来种优质水稻,亩产争取达到800公斤,水稻产量就可以达1200万吨,贵州粮食安全就有了保障。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土地用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贵州在实施“西电东送”工程的过程中,新建了一大批水电站,除了充分发挥这些水电站工程的发电功能外,还充分挖掘其在灌溉、供水等方面的功能。对于一些集中供水工程,在水源有保障的前提下,还兼顾灌溉等方面,提高集约节约用水的水平。特别是在解决水源问题的基础上,贵州正在积极探索和推广以管代渠、实施长距离管道送水,按照城市集中供水的方式解决农村供水问题。

  据评估,目前贵州水利现代化综合实现程度为52.6%,在全国排第29位,水资源利用普遍比较粗放、利用率低,针对这一实际情况,贵州正在按照现代水利的要求,实现从传统向现代转变,从水资源的丰富大省发展为水资源利用充分的强省。

贵州地下水资源特点


  一是与北方地区地下水主要存在于含水土层中不同,贵州地下水基本上都是以地下河的形式存在,合理开采不会造成地表塌陷。

  二是补给充足,根据地质工作者对最近20年来全省地下水资源总量的观测,现在的资源总量比20年前有所增加。

  三是水质优良,94%的地下水环境质量处于良好以上。

  四是勘查开采成本较低,去年贵州启动地下水资源勘查和开发试点工作后,仅花2000万元就找到了1.3亿立方米的水源。同时,全省适宜机井开采和分散开采的地下水资源量加起来超过40亿立方米/年。

贵州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旱使得黄果树瘦身
  大旱使得黄果树瘦身
  
  一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水利工程尤其是中型以上骨干水利工程少。全省已建成的以农业灌溉为主的水利工程中,无一座大型支撑性水库,中型水库也仅有30座,占全省水库总数的1.55%,其余均为小型工程和山塘、堰,蓄水保水能力差,灌溉、供水保证率低。

  二是水资源调配能力弱,城镇居民的生活用水缺乏坚实的供水工程的保障,全省50%以上的城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

  三是农村饮水不安全的面还很大。

  四是小型病险水库多,安全隐患突出。

  五是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任务重。全省坡耕地比重大,山洪灾害突出,水土流失严重。全省山洪灾害高易发区面积达9.4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53.9%,有近7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需要治理。同时石漠化问题突出,全省轻度以上石漠化面积高达3.5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0.39%。六是中小型灌区不配套,灌溉效率低下。必须加快编制和实施以水利为关键、包括生态建设和石漠化治理在内的“三位一体”规划,这些问题才能逐步得到解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