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部国漫之光,有多少父母看哭,是因为“家有魔童”!

 小笨猪就是你 2019-07-30

看点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正在热映,新版哪吒不但颠覆了传统形象,也引发了关于家庭教育的讨论。当哪吒不是期待中的天选之子,而是不断惹事的“魔童”,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的李靖夫妇如何应对?从这部电影出发,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被贴上种种标签的孩子。在他们从自我探索到自我构建的成长之路上,父母能够如何帮助他们?或许电影可以带给我们一些思考。群发百度快照更新外链推广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90分妈咪 (ID: eduMirror)

文丨90分妈咪 编丨Travis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和女儿在《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狮子王》之间选了哪吒,我看哭了。

从电影院出来,我感慨地想,这真是一则绝好的教育隐喻。

然而回去后在网上搜了一圈评论,发现同一部国漫,大家看到的都是不一样的光啊!

哪吒和敖丙初遇之地

微博上全是哪吒和敖丙的CP情的番外,豆瓣上则是一群拿着放大镜的电影史学家,在争吵《哪吒》中的无厘头和《大话西游》中的无厘头,哪个经典哪个更LOW。

而我,默默把频道转回到一个老母亲的泪点。我从电影里看到的,是一对父母陪孩子一路走过自我探索历程的那些艰难时刻。

“魔童”小哪吒

故事开始:元始天尊从混元珠中炼化了一对神珠,一颗蓝色,一颗红色,蓝色是灵丸,红色是魔丸;灵丸集天地之精华,红丸魔性强大,元神亦强大。

因为陈塘关李靖夫妇保家卫国,是天选之人,所以把灵丸赐给他们,投胎去做李家第三个孩子。

魔丸呢,因为估计连元始天尊也教化不了,所以施了天雷劫,三年之后将会被雷打风吹去。皆大欢喜。

然而作为李靖夫妻,当时的感觉不亚于一对清华北大常青藤背景的名校夫妇,已经做好全部准备,心心念念要迎接一个注定的状元做儿子:从出生开始就能自学习、自修炼,直至进入封神殿堂——既享受许仙夫妇的清闲,又享受学霸家长的荣誉。

然而,生出来的却是魔丸。

整件事充满了戏剧化的变数。其中既有申公豹的阴谋,也有太乙真人的醉酒渎职。豆瓣上的细节控啧啧称怪,觉得灵丸投胎这么大的事怎么会被如此儿戏对待;中年人却见怪不怪,毫不怨天尤人。

天下多少事在临门一脚突然局面突变?甚至连“儿戏”的原因都找不到,也不多灵丸变魔丸这一桩。

不管是不是魔丸,孩子生下来,就是“亲生的”,就算元始天尊、太乙真人和全陈塘关的百姓都说这孩子是“有害垃圾”,李靖夫妇也不能任由别人,随便把自己娃给简单粗暴分类了。

但“躺赢”状元,别想了;不操心?也是白日梦!

元始天尊开头就说,魔丸个性特别强,难教育是不可避免的了,最可怕的一桩是,这娃特别能闯祸!所以,半辈子从未体验过成长烦恼的名校生李靖夫妇,开始新技能get——不停地给人道歉。

道完歉,还得关起家门陪孩子踢毽子、讲道理,即使是哪吒他妈,也得平衡事业与家庭。一边被哪吒虐完,一边还要带着愧疚,披起战袍出门打怪。

成年人的艰难,有时候真是从老天想要奖励你的时候开始的。

说出“下次陪你玩”,妈妈也很心痛

魔童成长“三部曲”

对于青年来说,哪吒是叛逆者的代言人,酷,自我,敢想敢做,燃得不能再燃;但哪吒成长之痛,我觉得只有为人父母之后,才能有更深切的领悟。

现实生活中到处充满哪吒型人格的投影。

出不去、没玩伴的哪吒,对着结界发呆

他聪明,但也自负到自我为中心,除非有高度认同感,否则很难与别人共情;

他善良敏感,但这种善良敏感掩盖在他顽固自大的表象性格之下,也很难唤发别人的共情;

他固执莽进,这种劲头同样是来自于自负与对他者的轻视,觉得他人不值得介怀。

这样的人一旦进入青年阶段,很可能会成为网络上的有态度的人,成为意见领袖,受百千万粉丝追捧,但不幸的是,如果他是一个孩子,那么他就只能绳之于单一评估方式,绳之于“好学生”的准则。

这种在单一评价体系下“不够格”的孩子,难道我们见得少吗?除了那种视他人底线如草芥的真正熊孩子外,现在我们所谓叛逆有个性的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有“魔童”的特征。

和哪吒一样,对这类有个性的孩子来说,所能想象的最大伤害,便是那枚过早被贴在身上的魔童标签。

这样的孩子通常有两种处境,一种比较惨,父母也站着准绳的一面,让孩子长时间处于自我评估的最低点,另一种就是尽可能让孩子继续海阔天空,父母顶了大部分压力。

1979年版的哪吒,最后只有“剔肉还骨”了

在1979年版本的《哪吒脑海》中,李靖属于前者,今年的这版《哪吒》,则把这种矛盾撕开到更彻底的地步。

李靖夫妇的选择,显示了50年间亲子观点的进步:从人的角度培养人,接纳与引导,才能带给孩子真正的人格成长。

从魔童哪吒,到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他的自我探索与自我构建之路,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

1.无知者的叛逆阶段

当我们说小孩子是一张白纸的时候,我们常常觉得是教育者要去描画这张白纸,但其实真正执笔的人,是孩子自己,所以对这张白纸感知最深的,也是他们自己。

哪吒降生之初,魔童这个标签,李靖夫妇知道、陈塘关居民知道,但哪吒不知道。

在这种无知状态中,魔童哪吒的世界里有忧愁而忙碌的父母,完全针对他而设的结界,以及根深蒂固地敌视他的陈塘关居民。

一个孩子从婴儿状态发展成有自我意识的个体,一般都会经历这样一种过程:体验自我——体验他人——体验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一个人最初的自我体验,是一种不加反思的体验,是对自己欲望与情绪的直接体验。

所以儿童认知发展里有一个建议是:在3岁之前,给孩子“自我中心”状态一个宽容的空间。因为如果TA不能充分体验自己的欲望与情绪,真正的自我人格,也很难发展起来。

魔丸真的很像一个人“自我中心”的隐喻。

从体验自我,到体验他人,人和人的差异性就体现出来的。

的确会有一些孩子天生能感知他人的需求和情绪,共情能力很强,但是,那些自我意志强大的孩子,就要多花很多时间,才能将认知慢慢从内部世界迁移到外部世界去。

到了第三个阶段,便是反思能力的形成。通过对他人反应的感知,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与行为,直到进入一种协调模式。

如果对国际化教育有一些了解,就会发现在很多K12课程中,都有关于自我探索、自我建构的部分,国内课程其实也有相关设计,但多数是归结在德育课程中,更关注行为的规范的,很少会触及孩子的内在世界成长。

哪吒的早期叛逆,也正是因为“魔丸”属性,导致他的后两种认知发展进程比较慢,而结界(禁令型规矩)和来自陈塘关居民的敌对(标签与刻板印象)一定程度关闭了他探索他人、形成反思能力的机会,加剧了他的困惑与叛逆。

这段时间的哪吒,会表现得特别不懂事,而且会用一种变本加厉的方式继续让事情往坏的方向发展。

这就是无知者的叛逆阶段。

2.虚空的使命感阶段

魔童哪吒成长过程中的第一个转机,是李靖骗他是“灵珠转世”。

当一个孩子因为个性很强,而无法跟群体归类的时候,家长除了慢慢引导之外,其实需要给孩子建立一个“合理化解释”。

这一段设计得很妙。其实看到李靖被哪吒逼到别无选择,观众和殷夫人都觉得他要说出那个魔丸标签的时候,一种绝望又紧张的情绪被调动出来,结果李靖灵机一动,给了一个相反的说法。

“因为你是灵丸转世,所以你力量大、气性大,所以陈塘关百姓惧怕你,所以才躲避你。”

这个说法让哪吒对自己的“不一样”,有了一个自我接纳,也让太乙真人得以劝服哪吒去太乙真人的《千里江山图》中修炼,去接受一种将来要斩妖除魔、保家卫国的使命感。

《千里江山图》的图中世界,哪吒修炼的“校园”

为什么说这个使命感是虚空的呢?因为首先这里并不是真相,而更深层次的虚空在于:哪吒接受这样的使命感,却并没有真正认同这种使命感背后的意义,只是希望通过成为英雄,证明从前敌视他的人都错了。

这一阶段的成长,非常“少年人”,其实证明自己了不起,证明自己高出众人一头,的确是少年立志的一个原始出发点。没有这个出发点,人生更宏大的自我探索之旅是很难开启的。

不过从某种程度上说,有多少成年人立志奋发,最终也没高过这样一个出发点,这是另一个很有意思的讨论。

之所以说虚空,实际上与务实相对。这一个高于现实生活与当下状态的目标。

中国古时候自蒙童(指知识未开的儿童)开始,教育有块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立志。儿童的启蒙书,也会有大量的我们今天所谓“role model”的内容。

但有趣的事,就在最近一两代人之间,这些志向教育,都被去掉了。

小孩子不要去想什么成为岳飞李四光了,有时间去想想怎么考进好的初中和高中;漫威英雄和哈利波特,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孩子对理想人格的想象。

但说实话,文化差异的关系,这样的偶像很难形成有凝聚力的民族精神。

所以在电影里,当李靖说出灵童的答案时,其用心,挺让人感动的。他给了哪吒一种意义感,他可以成为像自己父母一样的人,并且有可能超越他们做得更好。

他所有的“不一样”,其实都是他尚未发挥出来的优势,而不是需要痛苦剪掉、斫去的东西。

在一切现实条件都没有变化的状态下,他领受了这个使命感,向成长迈出一大步。

3.自我觉醒阶段

真正的自我觉醒是痛苦的,他需要在第一阶段认清自己的欲望与性情,区分哪些是合理性,哪些是可能伤害别人,所以需要收敛的,并从中领悟到自由的边界。

第二阶段实际上是另一个幻梦。从少年时代进入成年人状态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将那些不可一世的踌躇满志,沉淀成情怀,然后踏踏实实地从能做的事情开始做起。

继续沉没在少年梦境中不肯出来,是不成熟;但如果从少年时都没经历过那些虚空的梦想,中年的人生很容易“危机”,对生活的意义发出质疑。

所以,在从少年时代发展为成年人的这个过程,才是一个真正自我觉醒,形成独立判断能力的过程。

哪吒的自我觉醒经过两个戏剧化的逆转。

第一个逆转,是申公豹告诉他的真实身份是魔丸转世,并且被施加了天雷劫咒,这个事实对哪吒这样的孩子来说,基本相当于这样两条结论:

  • 我是坏人。

  • 所有人都想放弃我。

在这种认知之下,他选择解除乾坤圈,真正变成魔王。

一场恶战之后,乾坤圈的本体飞猪,告诉他一桩秘密,李靖其实偷偷求了替身咒,准备在雷劫当天替哪吒去领受毁灭。这事连殷夫人都不知道。

这是第二个逆转。这让哪吒体会到父母那种无条件的接纳和爱,以及相信:李靖肯做出这样的决定,内心是不相信哪吒最终会变成涂炭生灵的恶魔。

乾坤圈锁住魔性,也锁住了哪吒的成长过程

李靖在求替身咒的时候,说要用两年时间把哪吒引上正路,这种决心也是来自对孩子的信。

所以,在知道李靖真正的选择之后,哪吒开始第一次领悟到自我存在与他人的关系,一种对他人的责任感。

他要去领受自己注定要领受的挑战雷劫,但领受的心理状态已经完全不同了,正因为此,哪吒生出一种未必不能战胜之的豪情。

他已经从内心撕掉了贴在他身上的魔丸或灵丸的标签,开始进入到一种“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的自由意志当中。

这种自由意志,不再是来自外在的赋予,甚至也不是为了证明自己,仅仅为了:当做,去做!

往往就是这种自由意志,让人能在绝境处,找到另一条出路;而这种自由意志,在中国的传统中一直在场,便是那句“知其不可而为之”

这是哪吒的觉醒时刻。

其实,每个人都会在生活中经历类似的时刻,说这种时刻才是人生的意义,我觉得都并不为过。经历过这样的时刻,一个人所做的事才能称得上自我实现,与成功与否、光鲜与否都没有关系。

再说回促成孩子觉醒的“爱与相信”,很有趣。

从观念上来说,多数人都觉得自己对孩子是无条件的爱和相信,毫无问题,但一旦进入现实的行动与选择,大家都会自动进入另一种模式:我爱你,也相信你,但你要先证明给我看你是不是值得被爱与被相信。

所以,并不是孩子有魔童与灵童的差别,而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经历一些类似魔童的时刻,在其中自我探索、自我建立,只是这样一个过程,成年人往往不够耐心,也不知道如何给以引导与帮助。

陪魔童慢慢长大

培养一个魔童,并等待他觉醒,自我实现,的确是一段让人操碎心的过程,但这个问题的另一面是,我们真的想养一个灵丸转世般的孩子吗?

做家长,我们的第一反应一定是:想啊想啊!让我跟着灵丸躺赢。

但灵丸真的能躺赢吗?除了敖丙的颜值这回事,当哪吒和敖丙最后站在一起的时候,做父母的,是不是多少更为哪吒骄傲?

因为,有个性的人更有能量点燃别人,而完美到敖丙的样子,其实有点让人同情的。

对比哪吒成长的三阶段,典型的敖丙式成长,实际上是压缩了自我体验的第一阶段,迅速跳转到背负起他人期待的状态中去。

他所体会到的父爱是沉重的,且无时无刻不传递着巨大压力;师傅申公豹是怀着报复的怨恨,高标准严要求的;而他的成长环境,虽然没有结界,但也许更加孤独与封闭。

但是,灵丸的属性是接受,是在一切环境中都能很好完成被赋予的使命,他的个性中没有反叛。

灵丸的成长过程也会热血沸腾的时候,但释放到什么程度,视乎他交往什么样的朋友。这样的人生,极有可能成功,但极少有可能有趣与尽兴。

敖丙的父亲龙王,和师傅申公豹。海底炼狱是敖丙的成长之地

灵丸敖丙的高光时刻,是和哪吒一起顶受天雷,但当哪吒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时候,敖丙一瞬间的顾虑仍是:我是被仙界歧视的龙族,我真的可能逃开命运注定的束缚吗?

所以在电影放到那一刻的时候,我会觉得,这的确是很灵(精)童(英)转(教)世(育)的风格,但我更想陪着魔童慢慢长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