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石市场五花八门, 真真假假, 你知道怎样区分真假石么?

 千冰室 2019-07-30

对于玩石人来说,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大家,那就是如何分辨出石头是否被动过手,甚至就是由作假者加工出来的。在玩石人中还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新手为了分辨一块石头形状或纹理的真假通常要花费很长时间,往往还找不出个究竟所以然,而一些资深石友则能够一眼就判断出个八九不离十,颇有些收藏家马未都先生所说的“只需要看一眼”的味道。

资深石友之所以能一眼就看透并看到底,靠的就是经验的积累,是经过多看、多思和多上手后获得的超强分辨力与专业自信,也可以用“见多识广”这四个字来解释总结。对于任何人来说,“见多识广”都是有条件的,其中的时间、金钱、精力甚至精神伤害上的铺垫往往一个都不能少,地理地质、水文矿物和物理化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样不可或缺。这也是一些资深玩家讲授作假石假在何处时,总是能讲得理论和实践俱全,观点与证据尽有的原因之所在。

但高深的专业理论知识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和掌握运用的,而且往往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也不可能要求所有喜欢石头的人都去钻图书馆查资料。那么能否给石友们提供一个比较简便易行的鉴定方法呢?我觉得完全可以,那就是一些资深石友一眼就能断定出奇石真假时所凭借的那种感觉,而且凭借这种感觉来判定奇石真假的情况,也远比应用各种专业理论知识的时候多。对于他们的这种感觉,总结一句话就是:假石总似曾相识,真石却只有一块。

假石总似曾相识,通俗来讲就是可能曾经见过,同时包括了可能真见过也可能并没见过两种情况。所谓真见过,当然是见多识广的缘故,既已见过,一眼即辨别出真伪也就不足为奇。而可能并没见过却也能辨别出真假这又是何故呢?这里所运用的就是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都知道,奇石之所以称奇就在于它们有着出乎人们想象之处,而假石的最大特点则是人为。

既是人为,就无法与人的想象分开,作假石最致命的缺点就是无法超越人的想象。想象是对日常所思所见事物的综合与归纳,凭空想象是从来都不存在的,即凡是人工制作的假石,它总是有着范本与依据的,绝不可能凭空而来,且由于在人工制作中,技术条件的限制始终制约着作品的表现张力,人们形容某个东西的制作水平极高时总是夸赞其为巧夺天工,这也正说明了人工水平永远也不可能与自然相比,凡人工制作出品,即便不能一望而知,也会因各种怪异而使人疑窦丛生。

此外,由于加工要耗费人力,制作成本就不能不考虑,作假者降低成本的首选就是批量生产,这就决定了凡作假石大多都会成批出现,人们只见过一件可能还不太在意,但若见到了第二,甚至更多件以后就会幡然醒悟。所以,凡是资深玩家,对似曾相识的东西即便不懂也会选择敬而远之。

再说真石却只有一块。当然,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同理,世界上也从来不会有两块一模一样的石头,包括每一块石头的边角、凹凸、棱槽等细节,尽管远看会有一些相似,但近观却极少雷同,其千姿百态之状,会让人百看不厌,越看越痴迷……而人工作品则正好相反,由于人的想象总是带有个人的局限性,加上技术条件的制约,使得人工制作出来的东西大多像是用模子刻出来的一样,呆板乏味,千篇一律,越看越堵心,这也正是真石永远只有一块的重要特性,使得资深玩家们在看石头时,总可以对只要看一眼就能凭感觉断定其真假充满信心。

如果哪位石友也想练就这快速分辨奇石真假的功夫,却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面对繁杂的地理地质、水文矿物和物理化学等专业术语时,不妨也多揣摩揣摩“假石总似曾相识,真石却只有一块”的含义,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也说不定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