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JTO 发表 | NGS全程管理帮助反式C-797S突变的晚期肺癌患者临床获益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7-30

划重点

1. 2019年6月初,JTO杂志再次报道了一例同时携带EGFR 19Del/T790M和反式C-797S突变的肺腺癌患者一代和三代EGFR-TKI联合用药临床获益的案例;

2. 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燃石医学NGS检测产品检出罕见基因变异,并采用液体活检的方法实时监控驱动突变及后续诱发的耐药机制,对患者进行全程管理。

本研究由上海胸科医院陆舜教授和周箴教授团队发表于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JTO,影响因子12.46),这是临床一代和三代EGFR-TKI联合治疗对携带EGFR T790M突变和反式C-797S突变的肿瘤有效、也是联合用药后诱导出顺势C797S耐药机制的再次报道;同时,在主治医生周箴教授对患者积极治疗下,本案例患者也获得了长达8个月的联合用药无进展生存期(PFS)。

案例回顾

01

患者诊疗流程

  • 2014年,42周岁女性患者确诊为IV期肺腺癌,伴随脑转移和骨转移。同时患者通过传统方法检测发现EGFR 19Del,根据检测结果分别于2014年2月和2014年12月分别使用厄洛替尼、化疗进行一、二线临床治疗。

  • 2015年10月,患者厄洛替尼耐药,病情发生进展,使用燃石朗康®panel检测发现EGFR T790M突变,改变治疗方案为奥希替尼,PFS长达30个月。

  • 2018年4月,患者奥希替尼耐药,分别使用燃石OncoScreen PlusTM和朗清®panel进行组织和血液样本的NGS检测,同时发现EGFR反式C-797S突变,患者开始尝试一代和三代 EGFR-TKI的联合治疗——吉非替尼250mg/天+ 厄洛替尼150mg/天,两个月后,患者吉非替尼发生耐药,治疗方案调整为奥希替尼 80mg/天+ 厄洛替尼 150mg/天,同时加入贝伐单抗(7.5 mg/kg,每三周)。

  • 联合治疗两个月后,患者临床症状如咳嗽、呼吸困难明显缓解,影像学显示肺部病灶明显减小,胸腔积液减少,疗效评价为PR;联合治疗4个月后,基于液体活检的ctDNA动态监测(燃石朗清®)只检测到EGFR 19Del,EGFR T790M和反式C-797S突变双双消失。8个月后患者又由于胸痛和呼吸困难入院,CT检测再次发现肺部病变扩大,肺结节和胸腔积液增加,肿瘤再次进展,联合治疗PFS为8个月。

一代和三代EGFR-TKI联合用药后,患者影像学上的病灶变化

案例讨论

02

1. 特定罕见基因突变提示临床治疗方案

EGFR C797S可以通过中止奥希替尼与EGFR的共价结合来介导耐药性,最常见于与T7090M的顺式构型(98%),该结构对第一代和第三代EGFR-TKI联合耐药,而C797S和T790M的反式构型很少发生(2%),但体外实验和临床实践都证明反式结构可能对联合治疗有反应。

同时,考虑到既往案例报道中的患者在联合用药1-3个月后疾病进展,本案中,主治医师周箴教授为患者推荐了更加积极的治疗方案,在奥希替尼 + 厄洛替尼用药的同时,联用贝伐单抗。贝伐单抗可以改变肿瘤微环境,有助于该例患者在一代和三代EGFR-TKI联合用药的基础上延长PFS。

2. NGS检测助力肿瘤患者全程管理

联合用药过程中患者基因变异演变图

联合用药前(2018/04)后 (2018/12) 患者EGFR突变丰度

了解耐药机制对于设计治疗策略和患者更佳临床获益至关重要,临床研究者们需要根据肿瘤基因的分子分型和克隆演化来探索用药策略和耐药机制。本案例中基于液体活检的ctDNA动态监控(燃石朗清®)也再次证明一代和三代EGFR-TKI联合治疗后诱导出顺势C797S是其潜在耐药机制。

随着NGS成为临床常规辅助检测手段之一,未来将为我们揭示出更多类似的罕见基因变异类型,让罕见基因变异不再只限于极个别患者。我们也期待,本案例对于未来指导同类患者的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指导意义,让更多肿瘤患者临床获益。

专家介绍

03

陆舜教授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肿瘤科(上海市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主任
国际肺癌研究会官方杂志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副主编
The Oncologist杂志编委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
国家重点项目首席专家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希斯科基金会副理事长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精准医疗分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疗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姑息治疗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学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肿瘤科分会副会长,肿瘤内科规培组长
上海市医学会理事
上海市抗癌协会理事
上海市领军人才
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

周箴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进修于MD ANDERSON癌症中心

中国医促会姑息与人文关怀委员会委员,国际肺癌学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会员,世界华人肿瘤医师协会委员

主要研究:肺部肿瘤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姑息治疗

参加多项全国性、亚洲和世界范围的多中心临床药物试验

参与多项国家科研基金项目并承担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卫计委课题多项

参与编写多部肺癌著作,已在国内外发表肺部肿瘤专业论文二十余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