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门凤池庵冤案始末

 苏迷 2019-07-30
《姑苏晚报》
2019-07-28 

  竺清

  一

  清末小说《苏州凤池庵小馥》说盘门凤池庵有一名中年尼与小贩私通数年。庵里闹贼,找来少年织匠守夜。中年尼又与少年勾搭。宣统元年(1909)秋,有名年少的常熟客人路过凤池庵。织匠见少年衣着华丽,手戴金戒,便把他往庵里引,打算“宰肥羊”。天色渐晚,中年尼暗示少年留宿。少年从怀里掏出银包,拈一枚相赠,便要告辞。织匠见了银子垂涎欲滴,要中年尼以“供佛”酒和素斋答谢,庵门已关,少年只好入席,喝下几杯酒便醉倒。织匠在中年尼协助下用厨刀杀害少年。又偷偷叫来住在庵旁的小贩,一同把尸体丢弃在庵后积水中。分赃后小贩回家,织匠当夜逃走。第二天案发,官府来现场勘验。凤池庵重门紧闭。小馥在外做法事三天,正好回来。县差不由分说把凤池庵女尼都抓到县衙。织匠入夜后回庵被抓。县官升堂询问,织匠对中年尼“爱情激发”要包庇她,便反诬小馥。县官竟照录他的口供定罪。凤池庵其他女尼被驱逐。庵产没收,后院挖出窖藏银一千五百圆充公。织匠和小馥被加罪。作者说“于全案之底蕴,小馥且到死不能明。冤哉!冤哉!”小馥是“年不过二九外,体态苗条,丰神韶秀,刘海发黝然覆额,一可人也。”

  凤池庵发生过谋财害命的凶案?妙龄女尼小馥无辜受屈?想知晓案情是小说家的臆想还是现实的折射,可在《各省审判厅判牍》的相关判词,上海《新闻报》宣统三年(1911)连载的记事小说《苏州凤池庵冤案始末记》和同年上海《时报》《民立报》社会新闻中找寻更接近真相的答案。

  二

  宣统元年(1909),凤池庵的确惹过人命官司。这年农历九月十四日,地保张仁山巡逻时在离凤池庵百余步远一片杂草很高的荒野中发现一具男尸。尸手握有头发一绺,尸旁有灯笼。他到吴县县衙禀报后,县令陈其寿很快到现场勘验。仵作邵成章按程序验尸并大声报出:无名男尸年约三十余岁,仰面卧地,面色已变,双目被挖,身受多处重伤(约伤痕二十余处),左手握头发一绺。是因伤致命身死。陈县令确认属实。死者身穿白布短衫,外罩黑色布背心;下身穿白布单裤,外罩青布单裤;腰束白带;右足有袜无鞋,左足鞋袜俱全。尸旁遗留洋绉纱长夹袄一件,绉纱马褂一件,黑色洋缎鞋一只。地上血迹经雨洗尽。现场只有几根草被踩倒,没有践踏痕迹。周围除一近一远两所尼庵外没有住户。地保张仁山告诉县令,离现场近的是凤池庵。凤池庵有女尼三人。年纪轻的妙莲,平日声名不佳。陈其寿听后没有说话。回官署后,他上报案情,发签票派差役张斌、魏廉侦查真凶。两人未及时破案,陈其寿派胡荣协助。

  九月二十二日传讯凤池庵女尼。五十七岁的定修、二十二岁的妙莲和她徒弟九岁的世保被差役押至吴衙前茶馆候审。管理凤池庵香火的香工陈阿五不在。她们由机匠马有祥陪着吃茶。马有祥借凤池庵房屋摆放织机,人住在庵里。胡荣下属“白役”(没有公职身份的编外差役)小毛,把世保骗到荒僻无人之处,威逼她到县官面前供认师父妙莲有五个姘头,死者就是其中一个,被其他四人乱刀戳死。庭讯时世保按小毛所教作了口供。陈县令提审妙莲、定修、马有祥,均不承认通奸杀人。马有祥只供认须阿庆、丁道士常来庵中。当夜陈知县命提须、丁到案。陈阿五当晚回庵得知案发,去县衙探问被抓,因“在押患病”,其母先后交金四十一元保释。九月十九日,常熟人王叶卿到苏州表姐家。二十三日午后,听说凤池庵犯事,带外甥到庵后门口看热闹,推动庵门,王被抓捕到案。刑讯下妙莲招供死者是王阿根,常熟人,和她通奸很久。王阿根不许她与马有祥等四人往来。马有祥忿恨,纠同王叶卿、须阿庆、丁道士在初九晚上将王阿根乱刀杀死。杀人时她躲在楼上。“地上血迹,马有祥嘱令烧水洗去。复又抬尸出庵,抛弃荒地。”妙莲供称王叶卿对王阿根揪落他头发怀恨,所以挖掉死尸双眼。马有祥供述:“纠同王叶卿、须阿庆、丁道士三人,初九日午后分给小刀三把,是晚即将王阿根戳死。”又刑讯王叶卿、须阿庆、丁道士,获得与妙莲等“一字不异”的供词。陈县令按“谋杀人者造意者斩”旧律,对“主犯”马有祥拟斩监候,遵照沈家本等修订的《大清新刑律草案》,改绞监候。“从犯”丁道士、须阿庆、王叶卿按“从而加功者绞”律拟绞监候,秋后处决。妙莲是“和奸”拟杖八十,按律妇人罚款赎罪。赶上宣统元年(1908)十一月初四将颁布的大赦“恩诏”,犯人获“援免”轻判。妙莲免收赎。陈县令将此案上报,上司要求复查,县令重走一番流程,刑讯之下结论不变。

  三

  事发一年有余,该案送府一级复核。苏州知府何刚德细心审案,察觉疑点颇多,犯人也都翻供。何知府查知小毛教证人作伪证,将案发回原县重审。陈县令又给犯人上大刑。老尼定修供述“死者王阿根系常熟人,吃典当饭”。陈县令尚未上报就因事卸任,由新任知县接审。其时清廷施行新政,推进司法独立。在江苏巡抚程德全筹办下,宣统二年(1910)十一月,苏州高等审判厅成立。吴县地方审判厅同设一处,并各附检察厅及添置看守所。江苏各级审判厅、检察厅初创时,官职多由程德全任命。他奏请从法部调来杨年等八名官员。程德全任命郑言为江苏高等审判厅厅丞。郑言曾任京师地方审判厅民厅推事。冈田朝太郎等日本法学家在北京法律学堂任教时,郑言将他们的口授内容记录成《检察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检察专著。程德全任命没有法律背景的候补知府陆懋勋为该厅检察长。程德全以法部录取的法官未能及时到江苏为理由,“暂时”任用一批“曾习法政,并在司法研究所毕业”和“曾任州县治狱、素有经验”的人员为官。“至典簿、主簿以下各官,亦均以法政毕业、或在司法研究所各员内考验委用。”后来,通过法部考试的法官到江苏反倒找不到职位安插。新旧派司法人员间掀起斗争。

  凤池庵一案被新任县令移送检察厅起诉。审判厅官员调齐原卷,集讯犯人,结论与陈县令迥异。查知常熟县没有从事典当业的人走失未归,更无叫“王阿根”的失踪者。妙莲说自己从未和马有祥等有奸情,更未杀人移尸,是受刑不起信口乱供。她想到地保张仁山小名是阿根,便乱叫死者“阿根”。她喊冤被误听成死者姓王,才有了“王阿根”。她说“那里”,口供上记录的却是“常熟”。九月十九日午间,地保张仁山借口“因尸场办差赔钱”向住持定修借钱贴补,定修不给,妙莲听到张仁山扬言“没有也好,过几日看颜色,纸老虎要真就真,要假就假,不要后悔。”老尼定修作证说妙莲未通奸,张仁山借钱不遂言语威胁。小尼世保承认“师父姘头五个,死者系姘头中之一人,被这四人刀戳身死”等话是小毛哄她说的。“供出,买东西把我吃;不供,便要打死。”丁道士、须阿庆均否认和妙莲有奸情。他们常来是因丁道士在庵里寄放棺材,须阿庆与定修认识。两人称被差役带到茶馆后,地保张仁山向每人索要四十元洋钱,两人未给遭到恫吓。杨阿五说妙莲近来没有品行不端的表现,地保张仁山索要“保释金”,他母亲代为出钱,陆续将四十一元交到张仁山手上,他才没被牵累在案。王叶卿称带外甥到凤池庵看热闹。外甥不懂事推门,他替外甥赔礼,竟以“争闹”之名被抓。陈县令庭审时见王叶卿头发少,头顶有疤,居然以为是死者抓的。这回再审有西医验明死者手握头发并非王叶卿的。

  四

  真相大白,审判厅平反冤案。“主犯”马有祥不幸“病故”,“生为负屈之冤民,死作不平之厉鬼。”丁道士、须阿庆、王叶卿、陈阿五释放。妙莲供认曾与已死之僧犯奸,因“恩赦”可免罪。她“年未四十收徒”,依“违令律”处“五等罚”(罚银二两五钱)并勒令还俗,发堂择配,即先在“善堂”收容,再由官媒许配嫁人。世保被逼“诬供”,本应作为从犯判罪,但当时她是十岁以下,按律不予追究,被发堂留养,即暂由“善堂”收养,待其年长后择配。允许定修领回县衙所存钱物和她自置的十全街房屋一所继续修行。凤池庵已罚没入官不可要回。

  毛顺即“小毛”定为主犯,律例设有“白役教供诬告,被诬之人致死”专条,因此定罪为“教唆词讼诬告人致死”,拟绞监候。他指使世保诬陷妙莲通奸,从张仁山那里分得赃银。此二轻罪“不议”。地保张仁山是从犯。陈阿五交给张仁山四十一元。张独吞二十二元。洋钱每元按六钱八分算,二十二元折合十四两九钱六分。按律“内外大小衙门蠹役恐吓索诈贫民者,计赃十两以上者发近边充军”,定流罪二千五百里。勒索定修、丁道士等未遂属轻罪不议。张仁山分给原差(承办凤池庵案的差役)张斌六元,魏廉三元,刑书(掌管文书的狱吏)朱兆钧六元。这三人“计赃一两至伍两,徒一年”,革除差使,照新律例不坐牢,入罪犯习艺所,按原罪年限收押劳役。胡荣是“正身(有正式身份的)衙役”,“违禁私带白役”,按新律处十等罚(罚银十五两)。胡荣自己未留赃银,只将分得的四元给了毛顺,但“如白役犯赃,照衙役犯赃例治罪。正身衙役知情同行者,与同罪”,判胡荣革去差使,入习艺所服劳役一年,私带白役之轻罪不议。幕友(师爷)钱品斋负责搜查庵中存款,“搬取凤池庵器物洋元附卷之单”与朱兆钧呈上的凤池庵财物原始清单不符。县衙赏差役一百元,从凤池庵原银中扣除。魏廉等均供述没有领到。审判厅建议让负责司法行政的提法司责令该县查账并回复明白。无名男尸由吴县及巡警各区寻找家属认领,并另行缉凶。知府何刚德1900年到任苏州后创办了除租界外中国最早的警察局。1903年5月,江苏省保甲总局改为省警察总局,设在府前街苏州府署内。

  此时是辛亥革命前夕。追凶不了了之。涉案小人物们的最终命运不得而知,只留下半真半假的小说和滑稽戏等在民间流传。《冤案始末记》作者对只抓小虾米放走钱品斋、李师爷等侵吞庵产的大鱼愤愤不平,揭露潘巡捕欲占庵宅充作公馆,陈县令“大搜积蓄,老爷亲行”。作者对受害者们深表同情,围绕男尸身上诸多谜团和疑点提出对其死因的各种假想,甚至猜测凤池庵富名在外,遭衙门中人觊觎,合谋借男尸诬陷夺产。

  凤池庵一案审理时,提法使左孝同、检察长陆懋勋、地方审判厅长杨元勋等滋事干扰审判。冤案平反得罪了旧派人士,杨元勋袒护县令陈其寿,到程德全面前中伤新派人物郑言等。程德全先是偏信旧派,将办理该案的刑科庭长姚生范和刑科推事杜光桥撤职。民科庭长杨年被记过,郑言被申饬。后因舆论哗然和新派审检人员努力,逼使旧派势力辞职离开。程德全改变态度,新派险胜,司法独立精神也遭受重创。没有查到陈其寿因凤池庵案受罚的记录。陈其寿一向手段高明,光绪二十七年(1901)他在奉贤县任试用知县时,江苏布政使陆元鼎向慈禧弹劾他“徇庇书差,嗜利病民”。陈其寿不但没被罢官,后来还当上吴县县令。传言陈在苏州任上开脱过黄金荣之父黄炳泉的死罪。辛亥革命后陈其寿去上海租界会审公廨做中方会审官,据说任刑庭庭长十八年颇有权势,左右逢源于几股势力间,都赞颂他秉公执法,专门出头为中国人做好事,对革命贡献良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