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INTRODUCTION 菊花湾大桥南引桥起点位于顺德河道南大堤,经勒流稔海村和扶吕村,终点与港口路相接,起止里程K1+800~K3+088.756,项目主桥梁工程设计为15*30m简支箱梁,长度450米。其中墩身共计56个,盖梁28个,盖梁长11.8m,宽2m,高1.75m,墩柱加厚区高2.25m,盖梁顶面水平,侧面及底面边角处均采用15cm×15cm倒角,盖梁外侧悬臂265cm。盖梁均采用C40混凝土,单个盖梁混凝土方量43.7m3,钢筋6.4t。盖梁距离地面高度3~9m。 图1 盖梁正面图 图2 盖梁侧面图 1 目的 2 思路 3 工作原理 施工工艺 盖梁施工支架采用墩身预埋钢棒,利用预埋钢棒搭设盖梁支架。在墩柱顶向下1.33m(到PVC管底)高度垂直于盖梁轴线沿墩身径向预埋安装钢棒的孔洞,预留孔洞采用PVC材料,管内径为160mm,模板安装前将管口封堵,避免管内被混凝土充填。承重支撑采用直径为140mm穿心钢棒,在棒上支设钢楔块为调整体系高度用,在钢楔块上架设HM588型钢作为支撑系统纵梁。在纵梁HM588上设置Φ18螺栓孔与钢楔块栓接,纵梁上横向按500mm间距架设I16工字钢做为分配梁,分布梁两端各留出1.0m作为施工操作平台,平台上满铺3cm木板,平台四周设栏杆并挂设防护网,防护网高度1.2m,盖梁钢底模铺设在分配梁上。
01 钢棒安装 图5 钢棒吊环示意图 02 调节块与纵横梁安装
图8 盖梁施工图 03 支架平台 ①作业平台布置 盖梁长11.8m,宽2m,每侧留出1.5m的人行通道和作业平台,作业平台采用3mm厚钢板满铺,具体布置图如下图所示。 图9 作业平台布置图 ②登高设备 本工程盖梁施工登高主要采用梯笼,梯笼安装前应先打好梯笼混凝土基础,并做好锚筋预埋。梯笼与盖梁支架不得采用受力连接而密贴,采用脚手板进行连通上下出口即可。 图10 梯笼示意图及实物图 04 底模安装 盖梁底部支架采用采用钢管加顶托,顶托顶部设置10cm*10cm方木,钢管横向间距50cm,纵向间距60cm。盖梁两侧底模采用三角桁架支撑,三角桁架由模板厂家统一加工,桁架采用I16工字钢,槽钢之间采用焊接连接,焊接稳固牢靠 ,桁架安装时前后两侧安装限位楔块,限位楔块使用15mm厚钢板。
05 钢筋安装 盖梁钢筋在钢筋场绑扎成型,运输到施工现场整体进行安装,盖梁钢筋笼长11.8m,宽2.4m,高1.75m,总重6.4t,采用1台25t吊车安装,如下图所示。 图12盖梁钢筋笼整体吊装图 技术难度 盖梁支架法施工地基处理要求高,对于本项目的软土地基需进行换填并硬化混凝土,支架法施工易产生非弹性变形,每个盖梁施工前需要进行堆载预压。钢筋现场绑扎属于高空作业,操作空间受限,易出现安全隐患。 创新点 菊花湾大桥墩柱形状为矩形,截面尺寸为1.4m*1.5m,盖梁采用钢棒施工法施工,在墩身上预埋钢棒,利用预埋钢棒搭设盖梁支架。支架体系主要创新点是在墩柱上预埋钢棒作为支架体系的承重支撑,盖梁的重量通过型型钢传递到墩柱,墩柱受力,传力途径简单明确,不存在支架下沉问题,支撑的稳定性较好。因墩柱为矩形墩柱,若采用抱箍法施工,抱箍与墩柱之间摩擦力不均匀,安全性能较差,不建议采用抱箍法施工。与传统的钢管支架体系相比有以下优点。 1 本项目地基较软,钢管支架施工时需对地基进行换填处理并浇筑混凝土。钢棒法施工避免了钢管支架施工的地基处理,减少了地基处理成本; 2 钢管支架施工时,支架搭设时间较长,材料消耗较大,钢棒法施工减少支架搭设及拆除时间,缩短了盖梁施工工期,降低了施工的安全风险; 3 墩柱较高时,钢管支架体系非弹性变形较大,钢棒法施工非弹性较小; 4 水中墩等地质复杂地段,无法用钢管支架法施工,钢棒法施工不受影响。 盖梁采用无支架法施工工艺和盖梁钢筋整体安装的工艺,革新了传统的支架法施工和现场钢筋绑扎工艺,避免了地基处理费用、减少了高空作业时间,降低了安全隐患,缩短了施工工期,提高了施工效益,安全质量文明施工有了保障。 ![]() 效益及推广价值 (来源:市政工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