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脊椎蛛网膜网症

 影像吧 2019-07-31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医学院的Peyton L. Nisson等对脊椎蛛网膜网症进行文献综述,同时报道作者所在医学中心的2例患者。文章发表于2019年4月《J Neurosurg Spine》在线。

——摘自文章章节

长按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

【Ref: Nisson PL, et al. J Neurosurg  Spine . 2019 Apr 19:1-10. doi: 10.3171/2019.1.SPINE181371. [Epub ahead of print]】

研究背景


脊椎蛛网膜网症(Arachnoid Web of The Spine,AWS)是一种罕见的、诊断困难的脊椎疾病,影像学上有一定的特征(图1)。病变可影响患者神经功能。迄今为止,有关该病的病例报告数量较少。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医学院的Peyton L. Nisson等对脊椎蛛网膜网症进行文献综述,同时报道作者所在医学中心的2例患者。文章发表于2019年4月《J Neurosurg Spine》在线。

研究方法


作者根据PRISMA指南,于2018年9月检索1946年至2018年的Ovid MEDLINE、1946年至2018年的PubMed、Wiley Cochrane Library:1898年至2018年对照试验注册中心,和Thompson Reuters Web of Science:1900年至2018年引文索引的文献。文献入选标准为临床考虑脊椎蛛网膜网症并经手术治疗患者的所有研究和病例报告。排除蛛网膜囊肿和未记载治疗或结果的患者。

图1. 2例AWS患者的术前MRI成像和CT脊髓造影像。A~D:病例1.MRI-T2矢状位成像(A图)和CT脊髓造影矢状位像(C图)显示T4节段“手术刀征”,特征为脊髓背侧受压凹陷,压迫物呈脑脊液信号,非硬膜下实质性肿块。MRI-T2轴位成像(B图)和CT脊髓造影轴位像(D图)显示扩大的蛛网膜腔压迫脊髓,使之向腹侧移位,压迫物呈造影剂密度,非实质性肿块。E~H:病例2.E、G图显示T5节段“手术刀征”;F、H图显示脊髓背侧受压。

该研究共纳入19篇文献内的41例患者,加上在医学中心经高年资医师治疗的2例,共43例AWS患者。年龄28-77岁,平均52岁;31例(72%)为男性。29例(67%)存在脊髓空洞症(syrinx)。43例AWS均位于胸椎,41例(95%)于脊髓背侧,1例腹侧和1例包绕脊髓。最常见的症状是无力,占29例(67%);其次是麻木或感觉丧失,28例(65%);35例(81%)的症状以下肢为主。

研究结果


结果发现,20例(47%)患者术前症状已持续1年或以上;文献报告称,15例(35%)症状呈进行性发展。36例(86%)患者作椎板切除术+硬膜下切除蛛网膜网(图2)。术后随访时间0-51个月,平均9.2个月;39例(91%)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改善。

图2. 术中照片:病例1.A.作脊髓背侧硬脊膜正中切口。B.硬脊膜切口的尾侧见一层混浊的增厚的蛛网膜网。蛛网膜网下是正常脊髓。C.解剖蛛网膜网;轻轻提起蛛网膜网并将其与脊髓分离,并切除。病例2.D.硬膜外不能见到其下方的蛛网膜网,于脊髓背侧中线切开硬脊膜。E.可见混浊增厚的蛛网膜网。F.在硬膜下将蛛网膜网与脊髓分离。C=尾侧;D=背侧;R=吻侧;V=腹侧。

结论


最后作者指出,蛛网膜网症是致残性脊椎疾病。神经影像学检查可发现明显的脊髓受压,多位于胸椎。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超过2/3患者伴有脊髓空洞症,90%以上的患者在术后神经功能得到改善。

组稿

王兴文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编译

胡柯嘉 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附属瑞金医院

审校

王兴文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终审

陈衔城 教授

《神外资讯》主编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