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根据现场录音整理而成,虽经再三审校,仍难免有所疏漏,敬请谅解。本文版归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一、导入师:对于假期大热天,还把你们叫来上课,心里不大高兴吧,是吧? 学生笑。 师:你来说说。 生:能够荣幸参加您的课程非常开心。 师:挺会说话,还荣幸的,跟谁学的?你本来计划去海南旅游的是吧?生:没有,没有。 师:再找一位。 生:能够上您的课我感到非常高兴。 师:好,请坐。 二、感知《诗经》,朗读课文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叫《关雎》,它选自《诗经》。知道《诗经》的举手?(无人举手)没有举手的?都不知道?(无)不知道也正常吧。同学们抓紧时间看一看课文注释1,来了解一下《诗经》是怎么回事? 板书:关雎 《诗经》 师:看完了吧?好,找同学来说说,你来说说,《诗经》是怎么回事呢? 生:《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民间诗歌总集。 师:好,早到什么时候啊? 生:西周到春秋。 师:好,书上有说的吗? 生:有。 师:好,有的,接着再讲。 生:分为儒、雅、颂三部分…… 师:儒、雅、颂啊? 生:风、雅、颂。 师:哎,风、雅、颂,这是什么? 生:三部分。 师:三部分什么? 生:三部分内容。 师:好,很好,三部分内容,还有吗? 生:没有了。 师:好,请坐下,你来说说,《诗经》是怎么回事啊? 生:《诗经》中的一个部分,“风”,又叫“国风”。 师:还是讲《诗经》,总体上来介绍《诗经》。 生:《诗经》一共分为…… 师:还是讲《诗经》,刚才同学说过的话你可以重复。 生:《诗经》最早从西周开始,一共分为305…… 师:停停,孩子,刚才他说的那句话你必须重复一遍。 生:《诗经》是一部诗歌总集? 师:什么诗歌总集? 生:《诗经》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师:继续说,是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世界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吗? 生:是我国。 师:嗯,我国,不错,再找个同学说,你来讲,还是讲《诗经》。 生:《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答不上来) 师:看书上怎么说的? 生: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师:还有吗? 生:没有了。 师:一共多少篇呢? 生:305篇。 师:又简称叫?知道吗?(学生摇头)这个不知道,注释上没有是吧。好,请坐。简称叫“诗三百”,大家写下来。 板书:诗三百 师:这是简称“诗三百”。好了,下面同桌、前后桌来互相说一说,不看书了,讲一讲《诗经》是什么呢?互相讲,你讲了我听,我讲了你听,不看书啊。 学生两人一组互相说《诗经》上述内容,教师来回观察。 师:好,说完了哈。刚才我问知道《诗经》的举手,没有人举手,也就说大家以前没有接触过《诗经》。今天是第一次,所以给大家种下这个最基本的知识,要知道《诗经》怎么回事,回家给你的爸爸妈妈讲,你说我给你讲讲《诗经》是怎么回事,就用简单的语言给他讲一讲,明白了吧? 生:明白了。 师:那现在知道《诗经》是怎么回事了吧? 生:知道了。 师:好,知道了。那由此我想同学们由此会产生一种感受,那就是我们中国人,那么早就有了一部诗歌总集啊。多早啊!对不对啊?孔子那时候就已经在读《诗经》了。当然,那个时候,它不叫《诗经》,那个时候就叫《诗》,同学们看啊,那个时候就叫《诗》,叫“诗三百”。后来,到了汉代,它慢慢成为“经书”了。“经书”就是它的地位越来越提高了,是后来读书人必须要读的书。再往后发展呢?它是儒家的经典了,同学们记下来。 板书:儒家经典 师:它成为儒家的经典了,我们国家在文化典籍里,有一个著名的“十三经”,你们听说过吗? 板书:十三经 生:没有。 师:没听说过,是吧,你们今天呢,要跟程老师学一点古代文化常识。有一个著名的“十三经”,“十三经”里面都是儒家的经典,这是古代读书人必须要读的书,其中“四书五经”这些都在里面,“十三经”就有《诗经》在里面。所以今天我们要了解那么一点知识,要知道《诗经》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好了,同学们看,我们今天不是学《诗经》整本书,我们是学其中的一首诗,这首诗叫什么呢? 生:《关雎》。 师:叫《关雎》。大家知道《关雎》在《诗经》在“诗三百”里,它处在哪个位置吗? 生:第一。 师:对了,第一首。好了,这个记下来了。它是“诗三百”当中的第一首。 《诗经》书影 板书:第一首 师:重要不重要啊? 生:重要。 师:孔子在《论语》当中就提到过《关雎》这首诗,好了,下面同学们,来把这首诗自己先读一遍吧,好吧,自己读。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来回观察 师:嗯。读完了啊,下面看注释,一边看注释,一边再读。 学生默读 师:看注释的时候要注意圈点勾画一下。 师:看完了吗?看完了,下面我问问大家,看了原文了,也看了注释了,看懂了吗?看懂的举手。都没有举手的,你来说说。 生:没有看太懂。 师:没有看太懂,懂了一点是吧? 生:是。 师:那你说说看懂了哪一点? 生:这里有个课下注释,结合着文章,有一个“好逑”就是好的配偶,我猜一下,这首诗应该就是歌颂爱情的。 师:噢,歌颂爱情的。我问你一下,小伙子,你以前写作文写过爱情作文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没写呢? 生:因为…… 师:因为什么呀,老师不让写是吧? 生:不是,老师不让写,我如果想写也可以写。 师:那你为什么没写呀? 生:因为……(笑) 师:好好,你坐,你坐,我记得有个同学说,老师不让写,我说为什么不让写,他说思想不健康。可今天要学的这首诗你说是爱情诗,如果思想不健康,干嘛要学爱情诗呢?这里面就给同学们头脑里打了一个大问号。 师:这位同学,你来说说,你看懂了吗? 生:看的还可以。 师:他说这首诗写的爱情,你这种观点吗? 生:同意。 师:那你说说,你怎么理解的这首诗? 生:这首诗,上面预习提示上有,说是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师:噢,同学们,我觉得咱们的教材编的有问题哦。上面告诉你们了对吧,告诉你们表达爱情的诗。你坐你坐,现在同学们理解的,就是这首诗是表达爱情的诗,下面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谁来读,请举手,读给大家听。后面那位同学你甭低头,你越低头我越叫你,来,你来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朗读(熟练,快速) 师:你觉得你读的怎么样? 生:不太好。 师:不太好在哪里你知道吗? 生:有点快。 师:哎,有点快,你自己很清楚(笑)知道有点快,你可以再慢一点嘛,来第二遍,慢一点。 学生再读。(寤寐读三声) 师:寤寐(四声)还是寤寐(三声)啊? 生:寤寐(四声) 师:寤寐是什么意思? 生:日日夜夜。 师:日日夜夜是吧,寤是什么意思? 生:醒来。 师:就是指的什么?白天,寐呢? 生:晚上。 师:寐的本义是什么? 生:睡觉。 师:就是指的是什么天? 生:晚上。 师:晚上,好,搞清楚,请坐。“寤”本来是指的醒来,在这里指的是白天;“寐”本来是睡着,在这里指的是黑夜。“寤寐”就是指的白天和黑天,日日夜夜,干吗呢?思念,想要找寻他。好,再请一位学生读,旁边这位小伙子你来读一下。 学生朗读 师:好的读的蛮流畅的。那位同学,再来读一遍。 学生朗读 师:读的不错啊,声音蛮洪亮的,如果再加点感情的话呢就更好了,现在呢?感情还没进去呢,对吧,请坐。好,现在来一起读吧。 学生齐读 三、解读诗歌师:好的,一共分几段啊? 生:三段。 师:在古人那里啊,不叫段,大家知道叫什么吗?叫章,记下来。 板书:章 师:就这首诗呢,一共分为三章。那是不是都分成三章呢?不是,有的人不是分成三章,但是我们课本分的是三章,所以我们就按照课本的这个分法吧。 (1)解读第一章师:好,同学们,我们先来看第一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位同学你来说,“关关”是什么意思啊? 生:这里是拟声字,指的是雎鸠的叫声。 师:噢,对,这是鸟的一种叫声。一种什么鸟? 生:一种水鸟。 师:关关这个声音是传到了? 生:一位男子。 师:一位男子的? 生:耳朵里。 师:传到了一位男子的耳朵里。然后?然后他就怎么着了? 生:不知道。 师:看书看书,先是听到了关关的雎鸠鸟的叫声,这个声音传入了一位男子的耳朵里。然后这个男子就? 生:对这个女子就产生了爱慕。 师:哎,没那么早,没那么快。太快了孩子。然后这个男子就顺着这个声音的方向? 生:寻找…… 师:寻找,结果寻找到了什么? 生:一位女子。 师:一位女子,还是太早了,太早了孩子,太快了。然后他就顺着声音去看,哦,原来……?其他同学谁来说,你先请坐。 师:你来说,然后就看到了什么? 生:水中的陆地。 师:水中的陆地,看到了水中的陆地的什么?就看到了水中的陆地吗?他顺着那个声音去看,难道是为了去看那个陆地吗? 生:雎鸠。 师:对,他就看到了雎鸠,雎鸠在哪里呢? 生:在水中的陆地。 师:哎,对喽,对喽,好请坐,来同学们看,抬起头来,抬起头来,抬起头来看老师。这有一男子,这男子是谁啊?不是你吧?(指一男生)肯定不是你啊,(学生大笑)你还小啊,这是一个成年男子,对吧!这个男子他也不知道干什么的,就来到了这个地方,突然就传来了雎鸠鸟的叫声,于是呢,他就顺着鸟的叫声呢,就看到了这个鸟呢,原来在河之州。(“河之州”三字一字一顿) 师:是这样吧,来同学们。你看,这里首先是写了听到的,对吧?然后又写了他看到的,对吧。这叫“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一起来读,一二。 板书:听 看 学生齐读 师:接着往下看同学们。“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问问你,什么叫“窈窕”? 生:“窈窕”是文静美好的样子。 师:哦,文静美好的样子。“淑女”是什么意思? 生:“淑女”是美好的女子。 师:哦,是美好的女子。“君子好逑”是什么意思? 生:“君子”在这里应该指的是那个男子 师:“君子”是指那个男子。 生:“好逑”意思是好的配偶。 师:好的配偶,也就是谁的配偶? 生:这个男子的配偶。 师:成了配偶了吗? 生:没有。 师:好,没有,请坐。来看黑板,前面那个是听到的,看到的,你看下面“窈窕淑女”这是什么到的? 生:想到的。 师:噢!为什么是想到的呢? 生:因为这是他内心的思念。 师:也就是说没有一个? 生:并没有一个女子。 师:并没有一个女子也站在河之洲,是吧?是这个意思吧。好,这是想到的,这是“窈窕淑女”。 板书:想 师:“君子好逑”是什么到的? 生:也是想到的。 师:也是想到的。这个想和这个想好像还不太一样哎。这个想就是想到了有一个女子,再进一步,这个女子就成为他的好的配偶了,这是他的什么? 生:妄想。 师:哈哈,妄想,同学们,这是他的什么?用一个什么词?内心美好的什么? 生:内心美好的幻想。 师:美好的幻想?还是让小伙子来说吧。 生:我觉得还是妄想。 师:还是妄想。(笑)你坐,你坐,你也坐,主要是年龄太小,我作为一个成年人,我觉得这是他美好的愿望。写下来。 板书:愿望 师:你看,第一章就这么四句,实际上就写了这位男子他听到的,然后他所看到的,然后他所想到的,然后他心中的一个美好的愿望。你说这诗是不是写的很好啊?但是产生问题了,同学们产生问题了吗?产生问题的举手,谁产生问题了?你产生问题了是吧? 生:我觉得,从前四句来看,就是我理解的,他,那个成年男子是不是把那个水鸟当成那个美好的女子了?(笑)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他听到了鸟声就想到了一个特别美好的女子,然后我觉得就是…… 师:噢,很好,我觉得你产生的这个问题很好。也就是说,我们把这两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看成一个内容,把这两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看成是一个内容,就是你觉得它们之间好像是怎么着,没有? 生:联系。 师:没有联系啊。对不对啊?你比如说…还是换个小伙子吧。来,小伙子,我问你啊(学生先说话),来小伙子,你想说什么啊? 生:就是“雎鸠”在课下注释里面,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也是象征了一个爱情,他看到这个雎鸠,想到了爱情,就想到了自己,然后就想到了那个女子。 师:噢,这个小伙子,你看,你这个思维啊,你很注意看注释,而且再把它做一个个人的理解。 《诗经名物图解·雎鸠》 师:来同学们看黑板,抬起头来看黑板,就我们一般的人来讲,我们经常看见小鸟,我们看见小鸟,会不会想到找个漂亮女子啊?是不是啊?不会想到的。它们之间究竟有没有什么关系,我们不太清楚,但是你看这个鸟呢,它是成双成对的对吧,他所看到的那个河之洲的鸟是成双成对的,可是这个男子呢? 生:还是单身。 师:对对,(笑)还是单身呢。一个单身的男子看到了河之洲上一个成双成对的水鸟,于是他就联想到自己。我多么也想能够成双成对啊?有一位好女子能够成为配偶,这就是他们之间内在联系,有的人呢,把这种联系呢,给它起了一个名称。 板书:兴 师:叫兴,四声,兴的手法,在《诗经》里面呢,它有表现手法,叫赋、比、兴。 板书:赋比兴 师:这样的三种表现手法,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有人把它叫做“兴”的表现手法是可以的。好一起来读一遍。同学们,“关关雎鸠”一二。 学生齐读第一章 (2)解读第二章师:嗯,好的,产生了这么一个想法,再往下怎么写呢?它说“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什么叫做“参差荇菜”?这位同学你来讲一讲? 生:荇菜是一种可食的水草,“参差荇菜”大概是一种长得不一样,有高有低的,一种可食的水草。 师:很好,什么叫有高有低啊? 生:参差。 师:对,参差,我们今天还经常说? 生:参差不齐。 师:参差不齐,对,你理解的很好,你理解的很好,那个荇菜长得高低不齐。这个“荇”好像,你读谁的诗出现过啊? 生:徐志摩…… 师:你读过徐志摩《再别康桥》啊,青荇,是吧。好,咱们先不管这个了,先不要坐,同学,“左右流之”是什么意思啊? 生: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 师: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取,谁啊?是那个男子吗? 生:女子。 师:为什么是这个女子呢? 生:因为一切都是他的想象。 师:谁的想象啊? 生:男子的。 师:噢,男子的想象,他在想象他心目中的这个好的配偶是吧?是在干什么呢?她在那里干什么呢?这个女子。 生:捞取荇菜。 师:她干嘛要捞取荇菜?这位同学你说,这位男子他心目当中想象的女子在捞取荇菜,实际上他在想象这个女子是怎样的一个配偶? 生:勤劳、贤惠。 师:很好很好,请坐。这是一位爱劳动,娶到家里能持家的女子。不是整天吃饱了饭没事干。对不对同学们?要是找媳妇,就得找这么一个媳妇,在家里能干。 师:我们书上说的是“窈窕淑女”,是一个文静美好,是一个善良美好的,大家一定要搞清楚,这个女子是善良美好的,一定是有着非常好的品格的这样的女子。他就想象,她在那里劳动。“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找同学,嗯,小伙子刚刚朗读的声音很洪亮,你来说说,什么意思啊? 生:这个美好的女子,使他日日夜夜都在…… 师:大胆的说出来。 生:思念。 师:思念啊,他所寻求的,他所希望的,能够得到的,你看他在这里用了一个词。是“寤寐求之”,也就是说,他对这样的女子他想到了一种什么程度? 生:日日夜夜。 师:日日夜夜,你有过这样的情感吗?没有啊,还小,将来会有的。好,你再往下看,他“求之”得到了吗? 生:没有 师:哦,没有,你接着往下看,你说,“求之不得”? 生:他想要寻求但却没有得到。 师:没有得到,就是没有实现的意思。没有实现,然后呢? 生:然后日日夜夜的在那里思念。 师:哎,他就思念,他思念到什么程度?接着往下看,你看下面用的这个词,“悠哉悠哉”什么意思啊?这位同学,你说 生:形容思念之情绵绵不绝。 师:你知道要是把它翻译成白话,应该是什么意思啊?“悠哉悠哉”把它翻译成白话是什么意思啊? 学生小声讨论 师:我无限的思念啊,我思念了又思念啊,我想了又想啊,这就叫“悠哉悠哉”。记住啊。 生:老师,这太长了啊。 师:就是长,“悠哉”就是长,就是长期时间的去思念,想了又想,这就叫“悠哉”。你接着往下说。 生:“辗转反侧”,我认为他应该是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师:为啥睡不着啊? 生:思念。 师:对对,思念,那不是很长吗?白天想,晚上该睡觉了吧,仍然在想,想的都睡不着了。你看“辗转”,就是翻来覆去,你刚才说的。我们老百姓说“烙饼”,你们知道吗?烙饼的时候就是翻来覆去啊,是不是啊,就想到了这种程度。这位同学,我问你,那你说,我们这个男子,对这个女子想到这种程度,他内心里面有点什么了? 生:抑郁。 师:噢,有点抑郁,哈哈哈,有点抑郁了,实际上就是痛苦造成的一种抑郁了是吧,这就是痛苦,在这种时候就是一种痛苦,你没有这种生活体验的。请坐。所以孔子讲啊,说《关雎》这首诗啊是“哀而不伤。” 板书:哀而不伤 师:这里孔子用到一个词,“哀”,然后,他又说呢又“哀而不伤”。虽然这种思念给他带来了痛苦,但并没有达到伤害自己内心,所以说还没到抑郁的程度。对不对?要到抑郁就伤了,知道了吧。“哀而不伤”,就是对自己是有所?用一个词,同学们,对自己的情感是有所? 生:克制(控制) 板书:克制 师:很好,克制,是克制。怎么就能看出了他是有所克制的呢?他并没有做过分的动作,知道吧,同学们。他对自己的感情是有所控制的,这一点很重要。在座的诸位同学,你们将来慢慢长大了,你就会思念一个人,当你去思念这人的时候,你就会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你要知道,当你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你总是去想一个人的时候,就说明你爱上了她。但是这样的一种思念的感情,会不会让你始终放不下?但是你一定要记住,要克制住自己。小伙子知道吧?不能因为这个就不学习了,对不对啊?不能因为这个就不吃饭了,更不能像这个小伙子因为这个要抑郁了。(笑)那就叫“伤”了,孔子说的是“哀而不伤”。 好,一起读一下,“参差荇菜”一二 学生朗读第二章 (2)讲解第三章师:好的好的,我觉得我们《诗经》啊,写得真好,那么大胆的把这个男子内心的思念给写了出来,这就叫做真情实感。你们写作文这样写过吗?没写过是吧,老师不让写,思想不健康是吧?(笑)其实思想是健康的。 师:好,接着往下看同学们。“参差荇菜,左右采之”你看了,这是个“采之”,上面是什么啊? 生:“流之”。 师:这就好像是变化很少哎,只有一个字,是吧?这就叫《诗经》当中的一种手法,同学们,叫重章叠句。记住啊,叫重章叠句。 板书:重章叠句 师:我们读《诗经》的会发现,它这个现象非常突出,重章叠句,因此我们在理解的时候呢,也就比较好理解了,就是只要那一个字抓住了,就能够理解了。接着往下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前面是什么来? 生:寤寐求之。 师:这里是“友之”,“友之”是啥意思啊? 生:亲近。(齐答) 师:哦,好的,你来说说,“友之”什么意思? 生:“友之”,我认为是他已经…… 师:就说这个字,什么意思,“友之”什么意思? 生:“友”,亲近。 师:“之”是什么意思? 生:代指。 师:噢,代指,对,用什么来表示亲近? 生:弹琴鼓瑟。 师:哎,弹琴鼓瑟,也就是说这个男子突然产生一种想法,什么想法啊? 生:用弹琴鼓瑟来表达他的好感。 师:给谁弹琴? 生:给她。 师:这个女子是吧。后来呢,就在我们国家的文化史上就产生了一个词,这个词啊,专门来表示夫妻关系美好,你知道叫什么吗?请坐,你来说。 生:琴瑟和鸣。 师:非常好,大家写下来,叫“琴瑟和鸣”。 板书:琴瑟和鸣 师:前面就是那两个字,琴瑟和鸣,或者叫琴瑟和谐。如果说是夫妻关系不好的话呢?就叫什么呢?就叫,用这个词,琴瑟失和。 板书:琴瑟失和 师:同学们看,这种说法,这种词语就是由《诗经》这首诗而产生的,流传下来的。所以这首诗啊,它还是表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特点,更重要的呢我们以后再继续学习。 师:“参差荇菜,左右芼之”,“芼”是什么意思啊? 生:挑选。 师:哎,对,挑选。“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乐”是什么意思啊? 生:快乐。 师:你看我们课文注释用了一个什么字啊? 生:使。 师:哎,对,使她快乐,好,我找同学来说说了啊,那个小伙子吧,你来讲你说“钟鼓乐之”,你怎么理解的? 生:给她击钟敲鼓使她快乐 师:哟,那不把她给吓跑了?咚咚咚,敲起来多吓人啊?“琴瑟友之”那可以,弹琴那很优美的,敲鼓那太厉害了。怎么理解啊? 生:这个是使她快乐, 师:使她快乐。 生:然后,琴瑟友之是表示亲近。 师:哦,表示亲近。你看这个关系在一步一步发展是吧,好请坐。哪位同学再继续讲,你怎么理解的,来,中间那位小伙子你来讲,钟鼓乐之。 生:“钟鼓乐之”应该不是指的那种特别浩荡的声音,而是一种特别柔和的。 师:钟鼓是比较柔和的?还是琴瑟是比较柔和的? 生:琴瑟是柔和。 师:那钟鼓呢,是浩荡的? 生:浩荡的 师:应该是浩荡的,那这个浩荡在什么情况下才浩荡呢?你想想,在什么场面,什么场合下大家才敲鼓敲钟,形成一个浩大的场面啊? 生:结婚。 师:哎,对!结婚啦!结婚啦!他就想象着他心中这个女子,他和她“琴瑟友之”进一步和她结婚了,结婚的那个场面,“钟鼓乐之”是这样吗?同学们,这都是在写这个男子,在想象着心中的这个女子,他和她的交往,最后终于走上了婚姻的殿堂。哎,对,一起来读这一段,参差荇菜一二。 学生朗读第三章 四、探讨诗歌主题师:好的,到这里同学们,又一个问题可能要产生了。哪位同学产生了?请举手。看他所希望得到的这位淑女,我们来看看,这个词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我们说一个女子非常美好,我们常用这个词,这是一个淑女。而且“窈窕淑女”,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她长得很窈窕,不是这个意思。“窈窕淑女”指的是有修养的女子,修为特别好的女子。那么在这首诗里,我们可以想象这个女子是一个勤劳的女子,是一个善于劳动持家的女子。所以这才叫“淑女”。那么问题就来了,那么能够配得上这样的女子的男子,那你说他应该是个什么样的男子呢? 生:君子。 板书:君子 师:书上的话是什么? 生:君子。 师:那为什么不是高富帅呢?为什么不是官二代呢?这位同学你笑了,你说为什么非得要是君子? 生:我认为君子比起,那些高富帅、官二代他更有文化修养有内涵。 师:很好,你知道君子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吗? 生:在《论语》中君子经常出现,它是一种对人所有美好的向往,集于一身。 师:好,你还读过《论语》,你知道在《论语》里经常出现这个词。君子这个词,出现的非常早,在《周易》当中就已经出现了,在《尚书》当中也出现了,在《论语》当中它还出现了,《诗经》当中也有,“君子”的本意是什么?是指的“贵族”,大家记住啊!“君子”的本意是指的贵族,是有地位的人。那后来呢,人们又给它又加了一项内涵,就是指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因此我们说“君子”的内涵就是指的有地位的,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它一般是形容男子的。那么能够配得上“淑女”的那就是“君子”。“君子”和“淑女”的结合就构成了理想的婚姻。 板书:理想的婚姻 师:刚才咱们一开课的时候同学们说了,这首诗写的什么呢?写的是爱情。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个理解呢,做一点稍微的修正。这首诗主要是表达了理想的婚姻。理想的婚姻里面包含了美好的爱情,但是如果仅仅说是美好的爱情是远远不够的,主要就是表达了理想的婚姻。那为什么它是表达了理想的婚姻呢?哎,同学们,这和这个(圈画板书“儒家”)有关系。一开始我们就讲了《诗经》它是儒家经典,这个理想的婚姻就是表现了儒家的思想,儒家有一个观点,你们把它记下来。 板书:夫妇,人伦之始 师:它说:夫妇,人伦之始。夫妇,就是指的夫妻之间,夫妻的感情。美好的夫妻感情所建立起来的美好的家庭,这是人伦,人伦的源头,美好的人伦的源头。如果没有了美好的婚姻,就不会有美好的人伦。而儒家呢,就在于提倡建立一个美好人伦的社会,因此,《诗经》是属于儒家经典,它绝不是仅仅歌颂美好的爱情。懂了吧孩子们,所以为什么说它是在“诗三百”当中,它是第一首呢?孔子说他“哀而不伤,乐而不淫。”还有这四个字。 板书:乐而不淫 师:乐而不淫,“淫”是过分的意思。下面我们把这首诗来一起读一遍,完整的读一遍。关关雎鸠一二。 学生齐读全诗 师:大家是一个调子读下来的,那我们现在是知道了这三章的它的情感发展是有变化的。最后进入了婚姻的殿堂,这个时候感情达到了? 生:高潮。 师:中间这一章,它反复的,翻来覆去的睡不着,辗转反侧,那一段是有内心的一种,有一种伤感的,因此在读的时候?要慢,要低沉,有一点悲哀的那种味道。刚才那位声音很洪亮的小伙子,你来把这首诗读一遍吧,表现出这种变化来。 学生朗读。 师:有进步了,但是呢,缺少一点技巧,这位同学我告诉你啊,你说他辗转反侧的,这个第二章,你在发音的时候可以变化一下,多用气声。 板书:气声 师:会用气声吗?你看老师给你说,这叫实声。气声是这样。 教师示范 师:按照这样的气声,看第三章呢,到婚姻的殿堂了,特别是后来到了钟鼓乐之了,到了高潮了,“乐之”这两个字我们拉长,拖腔。钟鼓乐之,(示范朗读)拉长。好,你从头再来一遍,我相信你一定能够读得好。 学生再读 师:好,好的,有进步,很好,请坐。下面我们来一起读,同学们按照刚才老师说的那样,把这个感情的变化给读出来。关关雎鸠一二。 学生齐读全诗 师:嗯!这个变化已经体现出来了,课下大家再去反复练习,以后在诗歌朗诵的时候你就可以把这首诗作为你的节目。这里面好多技巧你还可以进一步的练习。今天时间有限,我们就不再展开了。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下课! 说明:本文各级标题均为整理者添加。 声明:本文根据现场录音整理而成,虽经再三审校,仍难免有所疏漏,敬请谅解。本文版归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