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妻财之念重,兄弟之情疏。 老婆把钱财看得太重,兄弟间的手足之情就疏远了。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妻子贤惠,丈夫的祸事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感到莫大的安慰。 欺人是祸,饶人是福。 欺负别人,招来的将是灾祸;宽恕别人,得到的将是福祉。 欺天行当人难识,立地机关鬼不知。 欺骗的勾当,使人难以识破;立下的阴谋诡计,人不知鬼不觉。 其曲弥高,其和弥寡。 语出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 乐曲的品位越高,能跟着唱的人越少。原意比喻知音难求,现常用以比喻太高深的东西难免会脱离群众。 其心难知,喜怒难中。 人的心事是最难了解的,喜怒常常使人捉摸不定。 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语出《论语·宪问》。 怍(zuò):惭愧。 全句意为:说大话而不惭愧的人,他做起来也难。 其益如毫,其损如刀。 形容所得利益极小,而所受损害极大。 棋逢敌手难藏幸,将遇良才好用功。 下棋遇到了强大的对手,难以侥幸取胜;将帅遇到了好的人才,将取得更好的功绩。 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语出元·关汉卿《五侯宴》。 战旗一挥,即取得胜利;战马所到之处,一举获得成功。比喻事情进展迅速,很快获得成功。 骐骥之衰,驽马先之。 语出《战国策》。 骐骥:良马。驽马:劣马。 全句意为:好马衰老了,劣马也能超过它。比喻年轻一代终将替代年老一代。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语出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奇异的文章,大家共同来欣赏;有疑问的地方,互相探讨分析。 耆艾而信,可以为师。 语出战国·荀况《荀子·致士》。 耆艾:古时称五十岁为艾,六十岁为耆。 全句意为:老年人讲诚信,可以做老师了。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语出三国魏·刘桢《赠从弟》。 松柏哪里是没有遭受到严寒?它之所以能经受住寒冷的考验,正是因为它有抗御严寒的本性。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哪能使别人都满意?只要做到问心无愧就行了。 岂无怀土心,所羡千里途。 语出清·顾炎武《丈夫》。 大丈夫并非没有怀念家乡的心,而是因为向往着能闯天下建功立业。 岂无远道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 远离亲人,虽然也会有思亲之泪,但总不及父母思念远方子女的心切。 岂因徼后福,其肯蹈危机? 语出宋·文天祥《答元将》。(张元帅谓予:“国亡矣,杀身以忠,谁复书之?”予谓:“商非不亡,夷齐自不食周粟。人臣自尽其心,岂论书与不书?”张为改容,因成一诗。) 徼(jiǎo):求。 全句意为:怎么能为了求得个人的名利,就丧失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的精神? 气是无名火,忍是敌灾星。 生气是一种伤人的无名之火,忍耐乃是战胜灾难的克星。 气同则和,声比则应。 语出《汉书·公孙弘传》。 气质相同的人,相处就和谐;说话相近的人,就互相感应。比喻性情相似的人,就比较容易接近。 气休不忍便动,友休不择便交。 生气时,不要不忍耐就发作。朋友,不要不加以选择便相交。 气血之怒不可有,理义之怒不可无。 语出《史典·愿体集》。 因个人意气而愤怒是不可取的,但为了真理和正义而愤怒是不能没有的。 气壮如牛,胆小如鼠。 形容某些人的双重性格:对弱者气壮如牛,对强者胆小如鼠。 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而高翔。 燕雀只在低处飞,故云其志小,鸿鹄(即天鹅)因飞得高,比喻志向远大。 全句意为:不要像燕雀那样只有在低处飞翔的小志,而要像天鹅那样具有展翅高飞的远大志向。这是教人要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 语出宋·范开《稼轩词序》。 闳:宏大。 全句意为:器量大的人,声音必定宏大。志向高的人,其愿望必定会想得很远。 器小以任大,跻颠理之常。 语出宋·欧阳修《镇阳读书》。 跻:登,上升。颠:跌落,倒下来。 全句意为:没有本事而担当重任,即使升上去了,必定会摔下来。 千般易学,一窍难通。 不论什么都容易学,唯有其中的奥妙——窍门难以融会贯通。 千错万错,总是我错。 形容一个人勇于承认错误,但有时也包含着些许无奈。 千方易得,一效难求。 治病的药方容易得到,但能求得有治疗效果的却很难。 千夫所指,无疾而死。 《汉书·王喜传》:“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遭到众多人的指责,就是没有疾病,也会抑郁而死。比喻众怒难犯,民心不可违。 千高万高,人心最高。 人的欲望最大。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 千个朋友嫌少,一个敌人嫌多。 朋友是人生的助力,敌人是人生的阻力。当然,朋友是越多越好,敌人是越少越好。如能化敌为友更佳。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春雷第一声。 语出清·张维屏《新雷》。 大自然已为春天的来临做好了安排,只等待报春的第一声春雷响起,那万紫千红的景象就将出现。比喻一切条件均已成熟,只待一个关键性的条件具备,即可获得成功。 千金何足重,所存意气间。 语出南朝宋·鲍照《代朗月行》。 千金有什么值得贵重的?最贵重的是一个人的志气。 千金买产,八百买邻。 比喻购置房产时,要注意选择好的邻居。说明环境对人的重要意义。 千金难买雪里炭,一钱不值锦上花。 世间最难得的是雪中送炭,而常人却往往更愿锦上添花。正是“锦上添花人人愿,雪中送炭个个难”。 千金易得,良将难求。 千两黄金容易获得,而一员好的将领却难以得到。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语出元·马致远《汉宫秋》。 一千个士兵容易得到,而一个将领却难以求得。说明领导人物的重要。 千钧势易压,一柱力难榰。 语出唐·白居易《代书一百韵寄微之》。 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榰(zhī):支撑。 全句意为:千钧之势易于压倒一切,一根木柱却难以支撑一座大厦。比喻单靠个别力量,是不能成就大事业的。 千里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语出宋·苏轼《和陈述古拒霜花》。 芙蓉:常指“荷花”,但此处所指为木芙蓉,俗称“芙蓉花”。落叶灌木,秋季开花,花腋生,至枝梢簇集一处,花冠白色或淡红色,产于我国,栽培供观赏。 全句意为:当大地上的众多树木纷纷黄叶飘零时,唯有那芙蓉还独自发出芬芳。比喻在厄境中经得起考验的人,才是最美好的。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 传说唐朝地方官缅伯高,从千里外给皇帝进贡天鹅。途中天鹅飞走,缅伯高只拾得一根鹅毛。当晋见皇上时,缅伯高说:“微臣跋山涉水,进贡一群天鹅给陛下,谁知途中让它们飞跑了,只留下这根羽毛献给陛下。微臣是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啊!”皇上听了他的这番话深受感动,不但没有怪他,反而给予奖赏。以后这句话便成为送礼人的谦词。 千里相送,终有一别。 送别亲人挚友,自是难舍难分。然而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唯有道声珍重,以期早日再见。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战国·韩非《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千里之堤坝,往往因为一个小小的蚂蚁洞漏水,而引起溃决。比喻不可忽视小问题,要有防微杜渐的意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语出春秋·李耳《老子》。 千里路的行程,必从脚下第一步开始。比喻事情的成功,总是经过许多努力逐步积累而来;做大事者必从小处开始。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语出宋·王安石《元日》。 曈曈(tóng):日出时光亮的样子。桃符:古代在大门上挂的两块画着门神或题着门神名字——神荼、郁垒的桃木板,作为压邪之用。后来在上面贴春联,因此借指春联。 全句意为:初升的太阳照亮千家万户,新春联总是取代着旧春联。现常将后半句比喻以旧代新的客观规律。 千年成败俱成土,消得人间说丈夫。 语出宋·文天祥《金陵驿》。 历史上的成功与失败都已经过去,要能够经得起后世人的称道,才是真正的好汉。 千年铁树开花易,一日酆都出世难。 语出明·冯梦龙《古今小说》二十卷。 酆都:迷信传说中的鬼城,说人死后都到了酆都。 全句意为:铁树开花原本是很难的,而人死后进了酆都要想再出世,那就比铁树开花更难了。 千秋龟鉴示兴亡,仁义从来为国宝。 语出清·张映斗《咸阳》。 龟:古人以龟甲占卜,以示凶吉。此处比喻警戒。鉴:镜子。唐太宗李世民说:“用史作镜,可以见兴亡。” 全句意为:从历史上兴亡的警戒和反省中,可以总结出一件国宝,那就是“行仁义”。 千人同船合条命,千朵桃花一树生。 很多人同乘一条船,他们的生命都与船联系在一起;千朵桃花长在一棵树上,它们的生命都与这棵树联系在一起。意在教人同舟共济。 千人万人中,一人两人知。 语出五代前蜀·贯休《古意》。 在千人万人之中,能够有一两个知己,就已经很不错了。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语出唐·刘禹锡《浪淘沙词九首》之八:“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本句原意为:遭到谗言冤屈的人,终会有真相大白的一天。广义地说:只有经历一番艰苦的磨难,才能得到丰硕的成果。 千载一时,不可失也。 语出《文中子·关朗篇》。 千载难逢的时机,必须好好把握,千万不可错失。 迁善惧其不及,改恶恐其有余。 语出汉·徐干《中论·虚道》。 学习好的,总担心追赶不上;改正错的,唯恐不能彻底。 牵牛要牵牛鼻子,打蛇要打蛇七寸。 凡事要抓住要害,方能奏效。比喻做事要抓主要矛盾。 谦卑何曾致祸,忍默没个招灾。 如能做到谦虚,不自高自大,且又能忍耐,就不会招来灾祸。 谦恭待人,忠孝传家。 以谦虚、恭敬的态度对待别人。忠于国家、孝顺长辈,世代相传。 谦谦君子德,罄折何所求? 语出三国魏·曹植《箜篌引》。 罄折:同“磬折”,像磬一般弯曲着身体,以示谦恭。 全句意为:具有谦虚品德的君子,他的谦恭是为什么呢?引申的意思是,他有着远大的追求。 前辈如瓶戒,无言胜有言。 语出宋·文天祥《和言字韵》。 前辈有“守口如瓶”的告诫,教人慎言。现在自己既已被俘,对待敌人,与其说话,不如什么也不说。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语出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形容空前绝后,创造了至高的境界。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班固《汉书·贾谊传》:“前车覆,后车戒。” 前面的车翻了,后面的车就应该引以为戒,以免重蹈覆辙。 前机多为因循误,后悔皆以决断迟。 语出唐明浩《曾国藩》。 以前的机遇,多半因为犹豫不决而被耽误;而后悔之事,都是因为优柔寡断,没有及时作出正确的决策。 前虑不定,后有大患。 语出《战国策·魏策》。 事前没有经过周密的考虑,必然会有大的后患。 前面追着麻雀鸟,后面失掉老母鸡。 形容因小失大,犹言“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前门驱狼,后门防虎。 形容敌人前后夹攻,需要加强防范。 前人失脚,后人把滑。 语出明·叶盛《水东日记》。 前面的人跌倒了,后面的人就会警惕防跌。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语出清·颐琐《黄绣球》。 后辈总是享受着前辈的福荫,而每一代人也都努力造福于子孙。比喻先人为后人造福。 前人踬,后人戒。 踬(zhì):被绊倒。 全句意为:看到前面的人被绊倒,就应引以为戒。此句意在教人应从前人的失败中吸取教训。 前世无冤,今世无仇。 比喻矛盾的双方,并非不能和解。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 师:借鉴。全句意为:历史是一面镜子,牢记历史教训,以后做事就可有所借鉴。 前贤多晚达,莫怕鬓霜侵。 语出唐·方干《感怀》。 从前的许多贤人,都是在晚年才得志的,因此,不要惧怕自己年老。 钱财容易得,人意最难求。 语出明·汪廷讷《天书记》。 钱财比较容易得到,人的真情实意最难以得到。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后半句一作:情谊重千金。 钱财、富贵如过眼云烟,不值得看重;只有仁义,才是最为宝贵的。 钱到公事毕,火到猪头烂。 只要肯花钱,就能办妥事,好比火功到,猪头就能烧烂一样。形容有钱好办事。 浅近轻浮莫与交,地卑只解生荆棘。 语出五代前蜀·贯休《行路难五首》。 不要与那些庸俗浅陋、轻浮之人结交做朋友,与这些人交往只会降低自己的品位。要知道洼地里是长不出高大乔木的,那里只能生长些荆棘。 浅人好夸富,贪人好哭穷。 语出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浅薄的人,喜欢吹嘘自己富有;贪婪的人,总是觉得自己钱财不富足。 欠债还钱,杀人偿命。 欠了别人的债,就要还钱;伤害了别人的性命,就要用自己的性命来抵偿。此乃天经地义的事。 欠债如管下,还了两平交。 欠人钱,就受人管制;还了债,双方才能平等交往。 强辩者饰非,谦恭者无争。 语出宋·林逋《省心录》。 强词夺理的人,往往文过饰非。谦虚恭顺的人,则与人无争。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不懂装懂,这是最大的愚蠢。无事生非,这是自减福分。 强而骄者损其强,弱而骄者亟死亡。 语出《管子·白心》。 亟(jí):急迫地。 全句意为:强势者骄傲,就会削弱他的力量;弱小者骄傲,就会加速他的灭亡。 强毋攘弱,众毋暴寡。 语出《汉书·景帝纪》。 攘(rǎng):侵夺,侵犯。暴:损害。全句意为:强大者不要侵夺弱小的,人多的不要损害孤寡的。 强摘的瓜果不甜,强撮的姻缘不贤。 勉强撮合在一起的婚姻不会幸福,就像勉强摘下未成熟的瓜果一样,不会甜美。 强中还有强中手,莫在人前夸海口。 不要自以为强,就在别人面前自夸,须知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意在教人谦虚谨慎。 强中更有强中手,恶人终被恶人磨。 语出元·无名氏杂剧《桃花女》。 强人中,自有比他更厉害强大的对手。恶人,终究会有比他还凶恶的人来对付他。 墙崩因隙,器坏因衅。 语出《鬼谷子》。 衅:间隙,破绽。 全句意为:墙壁倒塌是因为有了缝隙,器物损坏是因为有了裂痕。 墙倒众人推,鼓破众人槌。 比喻一个人在遭受失败时,常会受到一些人的非难。 墙头一蔸草,风吹两边倒。 比喻立场不稳,容易动摇。 墙有缝,壁有耳。 所谓“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意在教人言行谨慎,以防别人偷窥、偷听。 敲冰水也动,打水鱼亦昏。 敲冰会振动水,打水会惊动鱼,世间事物大都有其内在联系。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投鼠忌器”,正是考虑到客观的影响。 且闻过称己,一何过不渝。 语出唐·孟郊《旅次湘沅有怀灵均》。 称:度,引申为反省之意。渝:改变。 全句意为:一听到批评意见就能反省自己,还有什么过错不能改正呢?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语出战国·荀况《荀子·劝学》。 锲、镂:都是雕刻的意思。全句意为:不断地雕刻,就是金石也可以按照人的意志来塑造它。比喻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亲不过父母,好不过夫妻。 一作:亲不过娘儿,好不过夫妻。 最亲的是有血缘关系的父母子女,最好的莫过于能结为夫妻的伴侣。 亲不亲故乡人,美不美乡中水。 语出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三回。 他乡遇见故乡人,自是感到亲切。家乡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即便是最普通的水。极言热爱故乡之情。 亲不择骨肉,恨不记旧仇。 亲近的不一定是有血缘关系的骨肉,不因旧仇而记恨别人。 亲戚不共财,共财断往来。 人有私心,共财就易发生矛盾。故亲戚共财,最后就可能不相往来。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事必躬亲。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知道事物的真相。 亲贤如就芝兰,避恶如畏蛇蝎。 语出宋·朱熹《小学·嘉言》。 芝兰:香草。 全句意为:亲近贤良有道德的人,就像喜欢接近香草一样;躲开坏人,如同逃避蛇蝎一般。 亲兄弟,明算账。 经济牵涉到人的根本利益,因此,即使是亲兄弟,也应该把账算清,以免日后发生矛盾。 亲者割之不断,疏者续之不坚。 亲近的人,关系是割不断的;疏远的人,关系也拉不拢。 亲者无悦耳之言,重病无甘美之药。 亲近的人之间,说话总是不讲客套。为治重病,不得不吃苦口之药。正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勤耕广种般般有,懒作生涯件件无。 勤劳能致富,而懒惰只能受穷。 勤乃立身本,俭用胜求人。 勤劳是为人立身的根本,节俭胜过向别人求助。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勤学能弥补笨拙,节俭可以培养廉洁。 勤能致富,俭能发家。 要想发家致富,必须勤劳节俭。 勤是福本,奢是败苗。 勤劳是创造幸福的根本,奢侈是败家的苗头。 勤为无价宝,慎为护身符。 勤劳是无价之宝,它能给人们带来幸福的生活。谨慎小心,是保护自身的法宝。 勤学又勤问,不愁无学问。 只有勤学又勤问,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成为有学问的人。 勤学为君子,不学为小人。 语出明·范受益《寻亲记》。 勤奋学习,就能成为有道德修养的知识分子;不学习,只能是无所作为、地位低下的人。 擒龙要下海,打虎要上山。 传说海底有龙宫,所以说擒龙要下海;而虎在深山,故云打虎要上山。比喻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深入实际,不怕艰难。 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语出《战国策·齐策五》。 睡不好,食无味。形容焦急不安。 青柴难烧,娇子难教。 青柴水分多,很难燃烧;娇惯的子女任性,则很难进行教育。 青春岂不惜,行乐非所欲。 语出宋·文天祥《山中感兴》。 怎能不珍惜青春年华?及时行乐并不是我所追求的。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语出唐·孟郊《劝学》。 要趁青春年少时,及早有所作为;要知道一个人宝贵的青少年时期,是不可能很长的。 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 语出唐·权德舆《放歌行》。 虚度青春而无所成就,到了老年悲哀也来不及了。 青春易逝,分秒必争。 人的青春时代,很容易就过去。因此要珍惜时间,分秒必争。 青春易逝,岁月难留。 青春年华容易消逝,时间是留不住的。故应珍惜青春,不可浪费时间。 青龙共白虎同行,吉凶事全然未保。 青龙:旧时被认为是吉神。白虎:旧时被认为是凶神。 此句比喻是吉是凶,难以预料。 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 语出宋·陆游《醉中出西门偶书》。 青山到处都可以掩埋忠骨,一生向来耻于向人低头弯腰。表现了一个正直士大夫的气节。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语出宋·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青山虽然能遮挡住人们的视线,然而它却挡不住东流的江水。深层的意思是:把大江东去比作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青史声名在,文章万古传。 在历史上留下好的名声,著作的文章万古流传。 青云有路终须上,宇宙无名死不休。 宇宙:一作“世上”。 人总是力争向上,希望留名于世。但真正能为后世景仰者,都是那些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 青竹蛇儿口,黄蜂尾上针。 青竹蛇的嘴,黄蜂尾部的针都是最具毒性的。比喻恶人的歹毒之心。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语出唐·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像出水的荷花一样清新自然,没有一点人工的修饰。形容没有经过包装的自然美。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语出明·佚名《衣珠记·赠剑》。 清白的人自然清白,龌龊的人自然龌龊。 清浊必异流,凫凤不并翔。 凫:野鸭。 全句意为:清水河与浊水河必定是分开的,野鸭与凤凰也不会在一起飞翔。 轻薄之心,还易翻复。 语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云翠仙》。 心态轻佻浮躁,容易反复无常。 轻财重气,卑躬厚士。 语出《陈书·蔡景虚传》。 轻钱财,重义气;谦虚待人,礼贤下士。 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 语出明·陈继儒《小窗幽记》。 看轻钱财,足以将大家聚集在自己的周围;严格要求自己,足以使众人信服。 轻忽细事,必有重忧。 语出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不重视细小的事情,必定会有大的忧患。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语出春秋·李耳《老子》。 轻易向人许诺,必然容易失信。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做起来必定会遇到很多困难。 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 轻微的霜就能将单根的草冻死;而狂风却难以摧毁大片的树林。意在说明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 轻誉者失实,轻许者失言。 语出宋·崔敦礼《刍言》。 轻易便赞美别人,往往不符合事实。随便许诺别人,往往说话不算话,难以兑现。 轻则寡谋,骄则无礼。 语出《国语·周语》。 轻举妄动者动脑筋少,很少有谋略。骄傲自满者,待人不讲礼仪。 倾家二字淫与赌,守家二字勤与俭。 使家庭败亡的两个字:一是淫(丧德、伤身),二是赌(倾家荡产)。能保住家庭的两个字:一是勤(勤劳方能致富),二是俭(节俭才能兴家)。 情到不堪回首处,一齐分付与东风。 语出明·佚名《赠书记》。 当旧情已经成为不忍再去回忆的经历,就让它随同东风一齐消逝吧! 情粘骨髓难揩洗,病在膏肓怎疗治。 语出元·王和卿《题情》。 前半句形容爱情关系的密切,难舍难分;后半句说相思病,就像一个人已病入膏肓,难以医治。 情深恭敬少,知己笑谈多。 情谊深,彼此就用不着太多的客气,不然反显见外;知己情投意合,自然谈笑风生,有说不完的话。 情太切伤心,欲太烈伤身。 用情太深往往容易受到伤害,嗜欲过盛则容易伤害身体。 情忧不在多,一夕能伤神。 语出唐·孟郊《偶作》。 为情忧伤,哪怕并不多,也令人伤神。 情欲信,辞欲巧。 语出《礼记·表记》。 与人相处,感情要真挚,措辞要合理,言辞要美好。 情知不是伴,事急且相随。 语出明·罗懋登《西洋记》。 情:一作“明”。 明知其人不是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但因事情紧急,姑且暂时跟随着他(她)。 情知语是钩和线,从头钓出是非来。 古人教人“慎言”,盖因言多必失。有时候,随意讲话,不顾后果,会引起一些是非来。 晴带雨伞,饱带饥粮。 晴天带伞防下雨,饱带干粮免受饥。凡事须有所准备,有备才能无患。 晴干不肯走,直待雨淋头。 比喻做事要掌握时机,有时失去时机,就失去了成功的希望。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语出唐·刘禹锡《杨柳枝九首》之一。 不要再演奏以前的那些旧曲调了,还是听唱新创作的杨柳枝歌曲吧!意在劝人不要老是沉湎于过去,而要勇于接受新的事物。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语出唐·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试问向东流去的江水,是水流长,还是离别的情意更长?诗句表达了无限的离情别意。 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此句是李密在控诉隋炀帝的罪行时所说。即使将南山的竹子全都制成竹简(古代书写工具),也写不尽他的罪行;就是用尽东海的水,也难以洗尽其罪恶。极言罪大恶极。 穷不失志,富不癫狂。 穷:一作“贫”。 贫穷不丧失志气,富裕了也不轻佻、放荡。 穷不易操,达不患失。 语出宋·林逋《省心录》。 贫穷失意不改变自己的节操,得志发达也不患得患失。 穷达由命,吉凶由人。 语出清·金缨《格言联璧》。 一个人的穷困或者发达是命中注定的,而吉凶祸福则是由自己掌握的。前半句有宿命论的观点,而后半句则反映了辩证法的主观能动性。 穷家难舍,故土难离。 家虽穷,却是自己的家,所以很难舍弃;而故土乡情也使人难以离去。 穷途未必末路,绝处犹可逢生。 在路的尽头未必就无路可走,虽处于绝境,还可能有一线生机。意在教人遇到困难、挫折时,要有乐观精神,勇往直前。 穷易过,富难享。 人在穷困的日子,比较勤奋;而在富裕的生活中,往往容易滋生享乐思想,甚至腐化,就像俗话说的“男人有钱就变坏”。 穷则变,变则通。 语出《易经·系辞下》。 当事物的发展已到穷尽的时候,就要发生变化;唯有变革,才能继续发展下去。 秋到自然山有色,春来哪个树无花。 秋天,层林尽染,一片金黄;春天万树开花。以自然界时序变换所形成的美景,比喻逢到好的时机,必然会交好运。 秋来满山皆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 秋天的山上,到处都是艳丽好看的颜色;春天来临,到处都能闻到花的芳香。形容春华秋实,最是美好时光。比喻形势大好,机遇来临。 求福须求长远福,取财应取正当财。 意在教人不要贪图眼前的不义之财,而要谋求正当的长远幸福。 求快活时非快活,得便宜处失便宜。 意在教人不要寻求不正当的快活,也不要贪占别人的便宜。 求人须求大丈夫,济人须济急时无。 求人帮助,要找那乐善好施,愿意帮助别人的君子;救济别人,须要救济那种确实急需得到帮助的人。 求仁之方,无过克己。 语出《陈确集·不乱说》。 要想求得高尚的品德,莫过于努力克制自己的私欲。 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活又活不下去,死又死不了。反映了一种生存的无奈。 求闲不得闲,偷闲即是闲。 人生有做不完的事,要想求得空闲是很难的;唯有忙里偷闲,才可得到闲暇。 蛆枣先红,破蛋先臭。 生蛆的枣子先红,破损的蛋先臭。比喻坏的事物往往总有一些先兆。 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必遇敌。 语出宋·林逋《省心录》。 能忍受委屈的人,就能与众人相处;争强好胜的人,必定会遇到对手。 屈己者能处众,好胜者难容身。 能够委屈自己的人,就能与众人相处得好;如果只是一味地争强好胜,那就很难为众人所容纳。 屈死不告状,饿死不做贼。 如果没有公正的法律,老百姓即使有冤屈,也不愿去告状;而饿死不做贼,则反映了正直人的良心。 趋名者于朝,趋利者于市。 官吏在朝廷争夺名位;商人在市场上争夺利润。 趋人之急,甚于己私。 语出《汉书·游侠传》。 解救别人的急难,甚至要超过关心自己个人的私事。 趋时则吉,违众则危。 顺应大势、跟上潮流就吉利;违背大多数人的意志就危险。 曲则全,枉则正。 语出春秋·李耳《老子》。 委屈方能求全,矫枉才能过正。 取百家之长,补自家之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其短处,如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则能更趋完美。 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其下。 语出唐·李世民《帝范》。 以上等标准作为学习目标,只能达到中等水平;如果以中等标准为学习目标,难免只能达到下等水平。意在教人要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方能有所作为。 取人之长,避人之短。 语出清·魏源《治篇七》。 吸取别人的长处,避免别人的短处。 取时难,得后悭。 语出元·白朴《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第二折。 好不容易得到的东西,在得到之后就会倍加珍惜。 取友必须端,休将戏谑看。 语出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二十一卷。 交朋友必须谨慎选择,不可当成儿戏。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取不尽,用不完,如源头活水,可以不断地供应。常用以形容资源丰富,永不枯竭。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从老百姓中获取来的财富,也用在造福老百姓身上。 娶妻取德不取色,交友交心不交财。 娶妻,要娶有道德的女子,而不要只看重姿色;结交朋友,要交心,不要为钱财而交。 娶亲看娘,禾好靠秧。 娶媳妇看娘,也就是看她的家教;若母亲本身不好,也很难教育好女儿。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去得一分己私,便是一分圣学。 语出明·高拱《本语》三卷。 去掉一分私心,便能获得一分圣人的学问。 去年红花今年开,昨日红颜今日老。 语出元·黄清老《樵水集·行路难》。 红花年年开不变,美丽红颜却容易衰老。怎不教人对青春倍加珍惜? 去时留人情,转来好相见。 离别的时候留下情义,下次回来时才好相处。 去食去兵,不可去信。 语出元·关汉卿《独赴单刀会》。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即便失去粮食、失去军队,也不可以失去诚信。 去一恶,长十善。 人如能去掉一分邪恶的思想,就等于增长了十分的善念。 全生之说胜,则廉耻不立。 语出《管子·立政九败解》。 苟全生命如果占据上风,那么廉耻就不存在了。 全则必缺,极则必反。 语出《吕氏春秋·博志》。 太全、太满,就必定会缺。物极必反,事物发展到了顶点,就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 泉竭则流涸,根朽则叶枯。 语出三国魏·曹冏《六代论》。 源头的泉水没有了,则河流也就干涸了。树根腐朽了,树叶也就枯萎了。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打拳,要时时动手去练;练歌,也要常常开口去唱。这样方可熟能生巧,打好拳,唱好歌。 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 语出宋·普济《五灯会元》。 口似碑:口碑,比喻大众口头上的赞颂(古代常将赞颂的文字镌刻于石碑上)。 此句意在劝人不用修建功德碑,只要真正为社会、为人民做好事,那老百姓永远也不会忘记。 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 奉劝人们不要打春天的鸟儿,因为春天正是雏鸟出世的时候;巢中的幼鸟还不会飞翔觅食,它们正在巢中,等待着父母觅食归来喂它们呢!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语出唐·杜秋娘《金缕衣》。 金线编织的衣服,虽然可贵,但比起宝贵的青春时代,就算不得什么了。为人更要珍惜青少年时代。 劝君莫作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 语出明·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二十六卷。 谁做了坏事,谁就会遭报应。正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报。” 劝君莫做守财奴,死去何曾带一文。 奉劝人不要做视钱如命的守财奴,当用则用。“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死去何曾能带走一分钱?李白诗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重要的是钱财要用得有意义。 劝君著意惜芳菲,莫待行人攀折尽。 语出宋·欧阳修《玉楼春》。 芳菲:芳香的花草,比喻青春。此句意在教人珍惜青春,努力奋斗,不要待青春逝去,而懊悔不已。 劝君作福便无钱,祸到临头使万千。 有的人有钱时不肯做善事,宁可在遇到灾祸以后花费千万。 劝人莫设虚言誓,湛湛青天在上头。 语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六卷。 奉劝世人不要发虚伪的誓言,那蓝蓝的苍天就在你的头上注视着你呢!深层的意思是:说假话终将会被人识破。 却愁前面无多路,及早承欢向膝前。 年事已高,来日不多,这时应该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 却愿在家相对贫,不愿天涯金绕身。 宁愿亲人在家贫困相守,不愿让相爱的人为赚大钱而远离家乡。 却之不恭,受之有愧。 拒绝别人的好意(馈赠),未免不恭敬;而接受下来,又感到惭愧。 雀捕螳螂人捕雀,暗送无常死不知。 黄雀在前面捕捉螳螂,却不知道人在后面捉黄雀;它们到死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比喻想算计别人者,却又被别人所暗算。 鹊噪未为喜,鸦鸣岂是凶。 迷信者认为:鹊声报喜,鸦声报凶。其实喜鹊和乌鸦的叫声,与人的喜庆或凶祸并没有关系。 群沙秽明珠,众草凌孤芳。 语出李白诗。 沙尘污浊了明珠,野草欺凌着孤独的鲜花。比喻怀才不遇,贤才遭妒。 群雁无首不成行,羊群出圈看头羊。 说明领头人的重要,一个群体状况的好坏,往往与领导者有着重大的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