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人不常入画的植物,在他笔下却有着独特的美

 秦缘情 2019-07-31
康会永的工笔画辩性甚强,那份独有的、难以捉摸的神奇的美感,便是他的个人符号,是画家经年沉淀后逐渐探索出来的、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



做画难在自成一格,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符号,并能拨动人心,绝非易事,它无疑是艺术家开始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康会永:1973年7月出生,河北鹿泉人,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7年7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画专业,同年9月任教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2002年7月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郭怡宗花鸟画创作高研班。2008年12月获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术硕士。




对于熟悉传统的人来讲,传统便是一种很安全的教养,容易为“圈内人”,尤其是本地圈内人所认同,这对于年轻画家,尤其是像康会永这样北方“漂”到南方的艺术家来说,无疑是一种诱惑。







康会永深受恩师郭怡宗先生“大花鸟画精神”的影响,在绘画中,不再简单的追求“肖似”,不克求再现自然的真相,而是力求描绘出经过自己的心观照过的自然。








画家没有将传统国画的“高逸瞻遠”放在心上,也不去顾及谨慎的文人趣味,甚至难以照顾到真实的景物,他更多的专注于自身的感觉与视觉,眼前这株植物的生命律动才是他的聚焦点。








康会永偏爱清淡野逸。较之传统工笔画种常见的牡丹、荷花,他的目光更多的流连于山间、路旁、庭院一隅的闲花野草。滴水观音、木瓜、石斛……这些其他画家不常入画的植物,在康会永眼里,却有着独特的美。




《季风》 《青青河边草》 《花非花》……在这些作品中,不时会邂逅这些“非主流”花草,恐怕你也会如我一般,诧异于这些平日里并不起眼的植物,在画家笔下竟然变得如此不同凡响。它们就像是从童话中走出的植物,会说话,有情绪,很撩人。






康会永笔下的花草,远离了人为整体的自然,画家刻意回避过于传统、概念化的构图,以截景、特写的方式来控制画面的开合,花卉草木丰盈饱满,以致溢出画幅有限的空间,画面视野得以无穷延展。




虽然,现代审美意识已经微妙的进入了画家的笔端,它带给观者鲜活的、与传统工笔画迥异的视觉感受。






康会永说自己的生活简单而平静,教学、绘画,绘画、教学,两点一线,毫无涟漪。但是他的绘画,欲刺破了这种平静。你完全有理由相信,在艺术家平静的外表下,定然有诸多激情,暗流涌动。


-END-

书画论坛 与你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