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寺是老北京名刹,原为元朝丞相脱脱官邸,过去庙宇中供有脱脱夫妇像,初名崇国寺(北寺)。明宣德四年(1429年)更名为大隆善寺。明成化八年(1472年),明宪宗朱见深赐名为大隆善护国寺。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曾对寺庙大加修缮,名护国寺,又称西寺,与东寺隆福寺相呼应。 护国寺历史上命运多舛,明末清初曾毁于兵火,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又毁于庚子事变,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又遇大火,1920年1月,再遭火灾。清末《燕都杂咏》中曾叹息道:“萧条古寺太荒凉,惹惊沧桑漫断肠,皆因当年一把火,枯木残碑泣夕阳。” 本组图拍摄于1939年。护国寺虽已破败不堪,但所留残迹依旧让人震撼不已,从中我们能够真切感受到护国寺当年的精致与辉煌。 1939年北京护国寺山门 进入护国寺山门,第二层为金刚殿,金刚殿至今保存完好。 2017年拍摄的金刚殿 金刚殿后,是天王殿,内有四大天王造像,此时已毁,唯余几尊明制造像露天而立。 令人震撼的天王造像 为了保护,一尊天王用苇席包裹住,而另一尊之是稍稍遮盖了一下头部 天王造像部的细节 四大天王之一。外层已剥落殆尽 神威依在的天王造像 护国寺第四层为延寿殿,殿内原有精美壁画,已不存。 延寿殿内铁钟,上有铸字:‘太隆善护国寺国师后着癿〈音伽)领占铸“” 大钟重一千五百斤,为大明弘治七年四月铸成 第五层为崇寿殿,殿前有石碑数座,今已不存。 崇寿殿前陛石,上刻卷云纯属明人手法 崇寿殿前平台上的精美雕刻 原放置于平台中央的成化年间香炉 崇寿殿西侧的明成化八年碑 石碑底部精美的雕刻 崇寿殿配殿的扉孔 配殿无量殿的扉孔 第六层为千佛殿,俗称土坯殿,殿顶已圮尽,中祀三世佛,当时便已不存。另旁立十八罗汉像,只剩下残损的几尊。 面容生动 栩栩如生 千佛殿后木屋(殿套殿)中的天尊韦陀 千佛殿一角废弃的的造像 千佛殿后的垂花门 垂花门上的镂刻 垂花门前的的石兽(狻猊) 另一座石狻猊,神态与前不同 第八层为护法殿,护法殿东梢间内所藏的姚广孝木像。 姚广孝像 第九层为功课殿,第十层是后楼菩萨殿。 自在金刚像 如此精美绝伦之古物,大部已不存于世,让人扼腕叹息! 更多民国老照片,尽在右上角关注! |
|
来自: 明日大雪飘 > 《京沪,各地,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