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敦煌遗珍|流失海外绘画珍品-天王•金刚

 Michael430 2022-12-08 发布于中国香港

Image

所谓天王,即身居欲界六天之最下天的护世四天王。此重天位于须弥山的半腹,半腹有犍陀罗山,其山有四山头,四天王各居一山,各自护守其领地。根据《止持会集音义四王天》所讲,“东方持国天王,谓能护持国土,故居须弥山黄金埵。南方增长天王,谓能令他善根增长,故居须弥山珫璃埵。西方广目天王,谓以净天眼常观拥护此阎浮提,故居须弥山白银埵。北方多闻天王,谓福德之名闻四方,故居须弥山水晶埵。”

在本篇中,天王的形象几乎全以武将的形象出现,身披铠甲,八面威风,一副常人不可逼近的貌相。之所以如此,本来便与天王类似君王的身份有关。而具体到每一位天王,仅从程序化的服饰、面容很难对应,所以必须依靠供养题记或是其手中所持的法器来断定身份。即如东方持国天王持弓箭,西方广目天王持宝剑,北方多闻天王持长戟,南方增长王持棒。天王的画像多出自于幢幡,由于幡的主体幡身是一狭长的绢带,画面所限,因此呈现给观者的画像基本上是单独的立像。有两幅绢画《行道天王图》,是难得一睹的群像,虽然画幅不大,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场面壮阔,气魄非凡。两幅作品是相同的题材,而且构图也大体接近,主要描绘了北方多闸天王即毗沙门天王带领众眷属随从,乘云渡海,巡查领地。

很显然,诸天王中北方毗沙门天王的地位最高,最受信众的崇拜。据有关学者推浙,对毗沙门天王的信仰,既缘于其作为财富之神的地位,也跟当时唐代将其作为战神崇拜有关。特别是关于后者战神崇拜,对印证唐代敦煌绘画中毗沙门天王的题材非常有意义。唐代开元年间,不空法师翻译了 《北方毗沙门天随军护法真言》、《北方毗沙门天随军护法仪轨》,从此之后,武士装束、以驱魔降妖为职责的毗沙门天王便很快“参与〞到了当时的战争。时人记载道,吐蕃等国连兵侵犯于阗,夜间看见毗沙门天王显圣,犹如金人一般披发持戟行于城上。随后,吐蕃千万士兵尽染疮疾,唐兵大败之。也有的是这样记载:天王变化出成群黑鼠,咬断了吐蕃军队的弓弦,致使其不战而退。于是唐玄宗下诏在全国各地建造天王庙,供奉 “身披金甲,右手持戟,左手擎塔’” 的天王造像。而且每当行军作战,必先制作天王形象的旌旗,而后以 《祭毗沙门天王文》加以祭祀。这些都无不说明,唐代社会从最高統治者到普通百姓、士卒,对北方毗沙门天王的崇信已经到了何等程度。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在敦煌遗画中,唯独出现毗沙门天王的群像图也就不足为奇了。

除少数几件带有眷属的群像,几乎所有的天王像都脚踩鬼怪。这些俯伏扭曲的鬼怪,无不面相狰狞,少数接近人像,多数龇牙咧嘴,几类兽面。有些毛发卷曲,有些则红发直竖,犹如火焰,让观者不寒而栗。论及此类鬼怪的原型,有作食人的捷疾鬼夜叉讲,有作耐重鬼讲。至于其形象的来源,除了受到外域的影响,同时也不禁让人联想到先秦时代青铜器所表现的狞厉之美。

敦煌天王造像的研究价值不仅体现在宗教、绘画方面,对于今人研究唐代服饰文化也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如果稍加留意,便会发现一些天王像所登的鞋子紧裹双脚,而一些天王像则脚登类似凉鞋的宽松麻鞋。而大凡前一类天王,其体貌更多印度或中亚的风格,而后一类则多是中国本士的风格。这不完全是艺术风格的区分,还有历史实物作证——从古楼兰、古长城一带便发现了与天王所穿麻鞋一样的鞋子。此外我们不妨关注一下天王身上所披的铠甲,诸如甲片的重叠方式、串连方式等等。如:上身的鳞甲多为圆形,下身的鳞甲多为长条状,肩头则披戴兽面护甲。

最后简单提一下金刚画像。该类画像大体遵循着下面的程序:身躯紧张,肌肉凸起;两眼怒睁,眉骨突出,微作俯视。金刚身上虽不乏精美的饰品,但着衣裸露,目的是为了充分表现隆起的夸张肌肉。画工利用圆劲流畅的用笔,以及富有高光立体感的敷色,将金刚威猛愤怒的形象塑造得毕现无遗。而探寻金刚造像的演变,可以追溯到龙门石窟,甚至湖源至犍陀罗艺术中的〝持雷电者”。此外,从库车到吐鲁番的北部绿洲中发现的许多壁画,对研究金刚造像的演变也极富价值。

——内容节选自《西域绘画·5(天王·金刚)》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流失海外绘画珍品

马炜 蒙中 编著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