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年相伴 感谢有你——写在《吴江警方》专刊出版500期之际

 吴越尽说 2019-07-31
 
 
 
 

梦开始的地方

2008年5月,你刚呱呱坠地,而我即将走出校园。一定是特别的缘分吧,让我这个学建筑的理科生和你结下不解之缘。这一年,我走进了《吴江警方》 专刊编辑部,这个梦开始的地方。

当时的你,有些青涩,每月一期一个版面,内容不多,倒也精致。当时的领导和我说:“做好一份报纸,打造一个窗口,这是我们创办这份报纸的信念。”这句话也伴随着我走过了之后的十余个春夏秋冬。

与你短暂的邂逅之后,我如愿加入了警队。一直觉得,我的警队生涯有着别人双倍的体验。这一刻,我是一名人民警察,在路口指挥着交通,在校园传递安全知识,或在赶赴交通事故现场的路上。而那一刻,我亦像一名记者,拿起相机,捕捉同事们工作的点滴瞬间;拿起钢笔,记录下警队中的动人故事,也让更多的人了解警队。

8年的交警生涯,看似是与你的一种分别,其实更是从警路上的一种积累的历练。2016年秋天,我以一个新的面貌回到了你的身边,回到了《吴江警方》 专刊编辑部。此时的你早已褪去青涩的模样,但身体中流淌的血液依然那么年轻。这些年来,十多个来自全国、省市的奖项,见证着你的成长,而这些褒奖都将指引你我继续前行。

8年的一线工作经历,让我更加认识到人民警察这支英勇善战的队伍,默默奉献保一方平安,而他们的故事却很少被大家了解。这正是我们需要去做的——用朴素的文字,用真实的镜头讲好吴江警察故事,传播正能量,从而有效增进社会各界对公安工作的理解与支持,这正是我们公安新闻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去年秋天,盛泽的同事欣泽向我发来一条信息:“陈兄,我们单位的一位民警深夜下水救人,受了苦到现在还身体不舒服,想帮他宣传宣传。”收到这份特殊的“求助”后,我第一时间去了解情况,并收集了大量音视频的素材。随后,由我撰写的一篇《兄弟,我们一起活着!》的通讯稿刊登在《吴江警方》专刊上,民警陶标救人的英勇事迹很快被市、省级甚至中央的媒体争相报道。身边很多同事都和我聊起此事,纷纷表示被陶标的行为深深感动,并备受鼓舞,在从警路上增添了一份力量。

回到这梦开始的地方,一晃已近3年,而你,也在不知不觉中迎来第500期。感谢你,陪我走过十多年的青春岁月;祝福你,这片我们用心耕耘的方寸天堂。在这里,我们有真情交流,我们有诗和远方。如今,在融媒体发展的大潮下,新的机遇带来了新的挑战,而我和你必将迎着梦想,继续扬帆起航。(陈仁杰)

新时代开启新篇章

不知不觉间,《吴江警方》 专刊迎来了她的第 500期。500期,平均每周一期,《吴江警方》 专刊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感谢有你,《吴江警方》 专刊让更多人可以感受吴江公安的脉搏,也为吴江群众了解和认识吴江公安打开了一扇窗。

我是1995年开始接触对外宣传工作的,从最初的毛头小子到如今快奔六的人了。24年

,弹指一挥间。从2009年开始与《吴江警方》 专刊接触,这十年,我见证了她的成长。刚开始,《吴江警方》 内容单一,稿件多以案件为主,但经过这十年的发展,它的内容愈发丰富,囊括了治安、消防、交通等诸多方面,更习惯从群众角度来考量宣传对象和题材内容,通过多方位的展示,给市民一个更加立体化的吴江公安印象。

《吴江警方》 是我们吴江公安自己的专刊,也是吴江公安宣传的官方平台之一。《吴江警方》 专刊每周三刊发,雷打不动;我每期都看,不论是版面设计,还是刊载内容,都值得我学习。我是一名交警,也是一名通讯员,我特别爱看《吴江警方》专刊上刊载的一些先进典型和从警故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通过阅读,一方面学习一些新的文章写法和构思,另一方面也能通过学习其他民警的先进事例,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

每周三拿到新的一期《吴江警方》专刊,我都会仔细研读上面的稿件,琢磨如何提炼宣传亮点、丰富稿件写法、拓展宣传角度,每次都能在《吴江警方》专刊的版面上汲取到丰富的营养、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这些年来,《吴江警方》 专刊已成为我阅读学习公安宣传的小天地,在这里,我不但能看到吴江公安的新发展和新思路,更能感受到吴江公安人对公安宣传工作的拳拳之心。

因为本职工作的原因,我接触最多的还是交通宣传,借助《吴江警方》专刊,将交通管理、服务、宣传等各个方面的新举措展示给群众看,极大增强了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

十年之间,变化万千,唯一不变的是一名老公安通讯员的初心,庆幸的是,我遇到了这样一群小伙伴,他们和我一样,在吴江公安宣传岗位上,默默奉献,发现并记录一件件暖心的警民故事。我想,《吴江警方》 专刊必将在这新时代里开启新的篇章,绘就新的气象!

末了,祝《吴江警方》专刊出版500期,也衷心祝愿《吴江警方》专刊越办越好!(顾建明)

我与《吴江警方》的不解之缘

时光流转,不知不觉我已在震泽派出所的新闻宣传岗位上工作了整整8 个年头。还记得刚接触这份工作的时候,为了更快地进入角色,当好《吴江警方》专刊的通讯员,我几乎每天都要学习各类警方专刊上的文章,细心品读,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基础及写作技能。在这不经意的日复一日间,我与《吴江警方》专刊结下了不解之缘。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经历是2015年7月,我们震泽派出所与区公安局新闻中心一起组织策划的“五进走访送平安”安全防范知识竞赛专场活动,这次活动邀请了《吴江警方》 专刊的记者全程跟拍。此次活动我们三方通力合作,整个活动进展十分顺利,得到了参加本次活动市民的一致好评。当时,我工作中最大压力来自于如何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安全知识宣传到更多的人,传播到更广的面。所以,我在前期策划时,在活动形式、宣传内容两个方面做了创新。以前基层开展的安全防范宣传活动大多是说教式,枯燥无味,群众接收到的信息也少,既无“温度”,也无“地气”。针对这一情况,我首先精准定位受众人群,邀请了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社区居民、银行、学生及家长代表到现场参与互动,结合曾在《吴江警方》专刊上看到的本地真实案例精心设计防骗、防盗等安全知识相关题型。在环节设计上,突破场地限制,分为线上线下两部分,将现场参与群众分为10支队伍进行抢答比赛,不但拉近警民距离,还活跃了现场气氛。线上活动则在区公安局新闻中心的指导及配合下,创新引入“微现场”概念,依托区公安局满意警队微信平台,将场外群众的信息实时投放到现场活动大屏幕,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成为安全防范知识的传播员。

这场活动在《吴江警方》专刊记者们镜头与笔端的加持下,成为了吴江地区基层派出所开展宣传活动的样板,而我作为《吴江警方》 专刊长久以来的“学生”,也算是老师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张报纸,一份情愫。《吴江警方》 专刊是我们了解吴江警方工作的重要窗口,它熔铸了所有编辑、记者、通讯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心血与汗水。在今日恰逢《吴江警方》专刊第500期之际,我真诚地祝愿在以后的日子里她能越办越好,继续向大家展示吴江的发展变化及吴江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陈霞)

一次印象深刻的抓捕跟拍

人生的长河中总有些抹不去的记忆,好像河水中的浮萍,时隐时现,总会在不经意间想起它。作为一名从事宣传工作的民警,从警7年来,最难忘的也许就是两年前那艘古运河上的“赌船”了。“小戴,领导让你到办案队来一下。”还记得那是2017年的,一个电话赶走了我所有的睡意。带着一脸的疑惑,我匆匆赶往办案队。灯火通明的办公楼,行色匆匆的侦查员,紧盯着电脑屏幕的技术员……

紧张的气氛,让我这个从事内勤工作的小民警也感觉到了即将有大事发生。“根据线索,我们发现有一艘用于赌博的船只于近日流窜至平望,现在,我们要对他们进行抓捕。我们需要你对整个过程进行拍摄。”当领导告诉我这个消息时,我的脑中瞬间闪过了无数想法,心中也暗暗为自己鼓劲加油,一定要完成好此次任务,不辜负领导的嘱托。

但连着十来天,因为机会不成熟,抓捕行动并未开展。11月8 日晚,时机终于成熟,抓捕行动正式开始。由于赌船停靠在运河边,一旦有风吹草动,就有可能开船逃跑,且运河浪大水深,一旦有人落水,后果将不堪设想。为了确保抓捕行动万无一失,专案组将人员分为了水上抓捕、陆上包围、救援、救护等十支队伍,并租借了一艘类似的货船作为伪装船,在由陆面进击展开抓捕的同时,实施水上抓捕。为了捕捉到最前沿、最直接、最精彩的画面,我毅然跟着第一抓捕组登上了伪装船。

还记得当时的心情既紧张又激动,不知将要面临怎样的惊险和挑战,为了不引人注目,我和二十余名特勤队员蹲在狭小、漆黑、脏污的船舱里3个多小时,这样的守候并不能浇灭我激动的心。深夜 11 点半,伪装船终于慢慢靠近了赌船,一声“行动”,队员们都如脱缰的野马般蜂拥而出,一手拿着摄像机、一手拎着大手电的我也不甘示弱地从甲板上一跃到了赌船上。多距离,下面就是暗潮汹涌的运河,胆小的我在那时已然忘却了害怕。

十秒钟之后的情景令我终生难忘——灯火通明、人潮涌动的船舱内,摆放着七八张只在电视里才见过的赌桌,上面撒满了筹码,乍一眼,还以为到了澳门。在一声声“不许动,手抱头”的喊声中,队员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船舱,七八十号人束手就擒。清点筹码、人员登记、固定证据、押送嫌疑人……不知不觉,东边的天已渐渐亮起。

说真的,很幸运作为《吴江警方》专刊的通讯员参加那次行动。从警以来,作为一名内勤,这种行动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又紧张又刺激,但同样的,我并不希望再有第二次,毕竟辖区安定有序才是我们公安机关的工作目标。

祝《吴江警方》专刊成功出版500期,感谢你带给我的这段经历,希望你越办越好,将更多更好的公安新闻带给我们。(戴薇)

一名通讯员的心声

我是一名警察,一名基层派出所的内勤民警。7年前,我来到了现在的这个岗位,这个在别人眼中“舒服、惬意”的内勤岗位。

大多数人会认为,做一名警察就应该像成龙的电影《警察故事》 中演的那样:威武潇洒、动作敏捷、弹无虚发,所以许多人对我们“内勤”这个岗位也就充满了好奇。但事实上这7年来,我的工作并没有那么轰轰烈烈,只是在夜深人静时,与笔为友,与纸为伴,徜徉文字间,传递正能量,在字斟句酌中挥洒磅礴才情,在鼠标与键盘的合奏里演绎人生精彩。

作为一名负责文化宣传的内勤,每天的工作就是和文字打交道:编写、修改、审核、发稿都已成为我每天的必修课。记得刚接手宣传工作时,正好赶上季末考核,事情的紧迫加上繁琐,让我当初的那份热情顿时消退了一半。现实的骨感曾一度让我觉得力不从心,有时甚至会萌生一丝退意。但当困难真正扑面而来时,庆幸自己能迎难而上,高品质完成了自己的工作。经过半年的摸索,我渐渐地走上了“正轨”,也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新闻宣传工作方法:平时工作时要把待办事项按轻重缓急顺序列好,做到紧急的事情首先办、群众的事情优先办、惯例的事情按时办、领导交办的事情抓紧办。与此同时,我更领悟到了一条真谛:宣传工作一定要细心外加“脑勤、手勤、腿勤、嘴勤、耳勤、眼勤”,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将最及时、老百姓最关心的新闻传播出去。

这些年来,有人羡慕我的“舒适、安逸”,有人批评我没有完成保护群众的使命,而我却想说,我的工作虽然很普通,没有刑警的轰轰烈烈,没有交警的飒爽英姿,有的只是抄抄写写、总结撰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是文章、简报、总结、报表,这每一项都记录着同事们日日夜夜的辛勤劳作。当网页、《吴江警方》专刊等刊载着他们救助的身影、帮扶的笑脸,当他们的英雄事迹传遍千家万户、为人熟知时,我想这就是我工作最大的动力与成就了吧。

内勤的岗位上一路走来,哭过、笑过,累过、苦过,但回头一看,才发现,只有在泪水中才能成长、在困难中才会前行、在微笑中才有信心、在疲惫中才会清醒,酸甜苦辣相伴的生活才能铸就无怨无悔的青春,催我在公安工作的道路上继续踏歌前行。

值此《吴江警方》专刊出版500期之际,请接受一名基层通讯员的诚挚祝贺。(王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