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正在走向弗诺·文奇预言的未来

 昵称散步收藏 2019-07-31

💻

2019年7月17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旗下公司Neuralink的发布会上宣布,借助于新研发的连接大脑和设备的电极线,他们已经找到高效实现脑机接口的方法,将在2020年底实现人脑与电脑对接。

37年前由科幻作者弗诺·文奇提出的人类计划的梦想即将实现!

1982年,科幻作家弗诺·文奇在美国人工智能协会的年会上提出“超人剧变”的理论,其中人类进行的方向就有智能扩大的方式,即人类和计算机的结合来提高人类的智能,这也是人类能够战胜智能AI的唯一方式。

37年的今天,现代科技的发展正在逐步走向弗诺·文奇预言的未来,埃隆·马斯克成立Neuralink的原因与弗诺·文奇的理论几乎完全一致!

弗诺·文奇在随后的数年内不断完善他的想法,并且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创作了几十部科幻小说,凭借这些小说,他曾3次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2次获得雨果奖最佳中长篇,这些小说中,有开创赛博朋克潮流的《真名实姓》,更特别的是,在黄金时代之后科幻小说持续低迷的今天,他走出了一条十分特别的赛博朋克+太空歌剧的道路,让科幻小说迸发出新的光彩。

01 弗诺·文奇是谁?

1944年出生于美国的弗诺·文奇,1868年和1971年先后获得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数学专业硕士和计算机专业博士学位,之后选择留校任教。

早在1962年,18岁的他就创作了一篇关于人机结合的科幻小说。这篇的最初设定是把智能放大器装到人类身上,制造出一个拥有超级智能的英雄主角,不过故事里先用大猩猩作为实验对象。当他将故事的构思讲给妹妹听的时候,得到的确实“除了大猩猩那部分以外,这个故事简直无聊透顶”的反馈,弗诺·文奇并没有气馁,他还是将大猩猩改造的这部分写了出来,并且将其投给了科幻杂志。

约翰·坎贝尔很喜欢这篇稿子,对,就是曾培养了阿西莫夫、海因莱因等科幻巨头,并且一手打造了美国科幻黄金时代的约翰·坎贝尔!他买下了这篇稿子,将其刊登在1966年3月刊的《类比》杂志上,这篇小说名为《书呆子快跑》(Bookworm,Run! )。

这并不是弗诺·文奇第一篇发表的稿子,1985年,讲述核战后幸存人类故事的《隔离》(Apartness )发表在英国的一本科幻杂志上。故事里,澳大利亚因为没有遭受核战的打击而成为最先进的国家,南极大陆上突然出现了核战前的幸存人类……

数学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背景让弗诺·文奇的科幻创作受益匪浅,特别是在计算机专业执教的经历,让他对未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了更深的理解,创作此类型的科幻小说时更为得心应手。

1981年,中篇小说《真名实姓》同时入围星云奖和雨果奖,虽然没有得奖,但是也让弗诺·文奇名声大噪,之后弗诺·文奇陆续开始创作多部小说,开始了拿奖拿到手软,顺便拯救下科幻界和人工智能界的开挂征途。

02 “有希望”的赛博朋克

1981年,这一年互联网技术中的电子邮件服务、论坛服务刚刚诞生,在现在已经成为互联网连接标准的TCP/IP协议那时候还刚刚诞生,没有几家公司采用这种模式。而前一年,当时最著名的阿帕网(ARPANET)因为感染了“蠕虫”病毒而瘫痪。

这一年,WWW(万维网)还没有诞生。

这一年,弗诺·文奇发表了让他声名鹊起的《真名实姓》,讲述了虚拟互联网中,电脑骇客与企图控制世界的人工智能之间的一场战争。这篇讲述人工智能与骇客的小说,第一次描述了赛博空间,并且在故事中成功预言了互联网骇客的存在,文中对于互联网身份和真实身份的讨论完美应验了现在的互联网现状,你的互联网身份可以伪造,但是只要知道你的“真名”,你就无处躲藏。

这篇小说在国内外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2003年这篇中篇小说以连载的形式刊登在《科幻世界》上,因为急于看到结局,很多读者用过论坛、邮件、电话和信件的方式向《科幻世界》进行疯狂催稿,可以说,能在国内引起如此反响的国外科幻作者,也只有他一个人了。

这篇小说发表的时候,“赛博朋克“这个科幻分类型还没有诞生。

1982年,根据菲利普·迪克小说《机器人会梦到电子羊么?》改编的电影——赛博朋克电影代表作品《银翼杀手》上映,故事中的未来人类文明开始衰败,陷入机器控制中的人类开始思考自己的命运。菲利普·迪克的作品深深影响了后续赛博朋克小说的创作。

1984年,威廉·吉布森发表《神经漫游者》,并且获得雨果奖、星云奖。同一年,科幻杂志编辑加德纳·多佐伊斯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文章《新的热点作家》,以“赛博朋克”形容以电脑自动化控制的社会为背景的科幻小说,这个科幻子类型正式诞生。

《银翼杀手》、《神经漫游者》等作为赛博朋克作品的先驱作品和代表性作品为人所知,这些作品的特点是是无政府主义、反乌托邦和高科技低生活。世界是冰冷颓废的;社会是大资本主义占据主导的,那个时候政府已经倒台了;整个社会的科技进步很快,尤其是与互联网相关的技术,但是人们的生活是贫穷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主流赛博朋克小说的社会,是一个没有未来的社会。

在赛博朋克这个概念不断深入人心之后,人们回过头来才发现,《真名实姓》和其他的赛博朋克小说是如此的不同,在这部小说中,社会的管理核心还是政府部门,人们的生活因为了科技的进步而有了明显的改善,故事的结局也是人类战胜了试图统治互联网的人工智能,人性的善战胜了恶。

在弗诺·文奇其他的赛博朋克小说中,尤其是获得雨果奖最佳中长篇的《费尔蒙特中学的流星岁月》和《循环》中,也是阳光和有希望的未来。即使是无政府主义,也是有序的,有其他机构自由管理和保护的状态,弗诺·文奇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当大多数赛博朋克作者在描写人工智能统治人类的时候,弗诺·文奇仍然相信人类+电脑+网络是人类社会进化的最有可能的方向,科技回归理性并最终为人类所用。

如果说威廉吉布森的赛博朋克是《攻壳机动队》的话,那么弗诺·文奇的赛博朋克则是《夏日大作战》。

只可惜弗诺·文奇开创的这一流派,在其他科幻作家的作品中很少得到继承和展现。这样导致现在的很多读者以为赛博朋克小说都是灰暗和颓废的故事。

来看看弗诺·文奇的《真名实姓》吧,你会对赛博朋克大为改观。

03 太空歌剧拯救者

作为在科幻黄金时代(20世界40年代)诞生并且一直流行到近代的子类型科幻流派,太空歌剧类型小说是很多人入坑科幻的作品。比如大家熟知的《基地》系列和《沙丘》系列,都是这一类的代表作品。

在星系背景下上演的具有浪漫倾向的拥有英雄式主角和阴谋的故事是这类小说的常见故事套路,一般伴随着战争、星际犯罪等。在1977年《星球大战》上映后,这类小说的流行达到了巅峰。

八十年代可谓是太空歌剧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看看80年代的雨果奖获奖长篇就知道了。

1982年,《Downbelow Station》,女作者C.J.Cherryh的太空歌剧作品。

1983年,《基地边缘》,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作品。

1984年,《星潮汹涌》,大卫·布林的“提升”系列作品。

1986年,《安德的游戏》,奥森·斯科特·卡德作品,也是国内最流行的科幻小说之一。

1987年,《死者代言人》,《安德的游戏》续集。卡德创下了连续两年获得最佳长篇小说的记录。

1988年,《提升之战》,《星潮汹涌》续集。

1989年,《Cytee》,82年获奖作品的续集。

1990年,《海伯利安》,丹·西蒙斯最为知名的作品。

1991年,《贵族们的游戏》,“迈尔斯”系列作品。

1992年,《贝拉亚》,《贵族们的游戏》前传作品。

进入90年代之后,虽然仍旧有太空歌剧小说发表和出版,并且“迈尔斯系列”的代表作品也得了雨果奖的认可,太空歌剧似乎陷入了死胡同,传统旧式太空歌剧不再受到读者的欢迎,新式太空歌剧如伊恩·班克斯的“文明系列”和丹·西蒙斯的“海伯利安”系列,他们虽然力图创新,但是对人类在宇宙中的命运缺乏足够的信念,被人认可的经典设定设定也很少出现,整个太空歌剧类型后续无力。与此相反的是,同时代的奇幻小说和其他类型的科幻小说却开始出现了大量经典作品,出现了很多为之称赞的文明设定。

这个时候,弗诺·文奇出手了!

1992年,《深渊上的火》出版,并且一举夺得第二年的雨果奖最佳长篇。

1999年,《深渊上的火》前传《天渊》出版,毫无意外夺得了2000年的雨果奖最佳长篇,这一次,与它竞争的有《编码宝典》和《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

同一系列的两部作品相继获得了雨果奖长篇,弗诺·文奇让逐渐式微的太空歌剧在90年代重现辉煌,并且赋予了这一流派以崭新的灵魂,让读者重新喜欢上太空歌剧。

这个系列作品是弗诺·文奇除《真名实姓》外最有名的作品,在这个系列故事里,不同层次的文明位于不同的界区中,主要分为爬行界、飞跃界和超限界。

爬行界:地球所在的界区,由于物理规律的限制,爬行界内无法进行超光速飞行和通讯,也不存在人类水平之上的智能生物。

飞跃界:爬行界之上,可以进行超光速飞行和通讯,对有机体和技能的限制减少,是很多超越人类的智慧生物的所在地。

超限界:被称为“天人”的超级智能的居住地,对纳米技术没有任何限制,可以使用超光速飞行和超光速通讯。

低界区的生物可以飞升或者进化至高界区,高界区的高科技设备进入低界区后无法发挥其优势或者可能会无法使用,这样限制了高级文明无法随意控制或者毁灭低级文明,也让低级文明有了进步的空间和条件。

宇宙再不是类似黑暗森林或者其他充满邪恶高级外星人的宇宙,而是充满希望的,不同等级文明可以共存,人类和外星人可以共存的宇宙。

弗诺·文奇的太空歌剧的魅力就在于此。

04 超人剧变理论

为什么弗诺·文奇的作品,不管是赛博朋克还是太空歌剧都是如此新颖而充满希望的呢?

这跟他一直推崇的理论有关——“超人剧变”理论。

在1982年提出“超人剧变”理论后,1993年,弗诺·文奇在NASA举办的一次会议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超人剧变即将来临:后人类时代生存指南》,在这篇论文中弗诺·文奇系统阐述了自己的“超人剧变”理论。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人类迟早会进入一个剧变的时刻,在剧变之后的人类将与现在的人类完全不同 ,剧变后的世界是现在的我们完全无法想象和理解的。

而产生剧变的途径可能有以下几种:

1. 人工智能觉醒,这是现在大多数人所担心的。

2. 互联网突然有一天有了自己的意识,比如终结者中的“天网”。

3. 人类通过与计算机的集合,实现了进化。

4. 生物科学大大提升了人类的智能。

前三种都依赖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按照现在技术的发展速度,弗诺·文奇甚至预测说剧变在2005年到2030年之间可能发生。超人剧变是一个临界点,当它来临的时候,旧的社会模式将一去不复返,新的规则开始主宰世界。

“超人剧变”的关键是超级智能的出现,超级智能的产生有两种:没有人类参与的人工智能AI和有人类参与的智能扩大AI,根本区别在于剧变后人类在未来世界中的地位。

在弗诺·文奇看来,智能扩大无疑是最有可能而且是对人类最有利的方式,所以在他的小说中也同样遵循着这一原则。

同时,弗诺·文奇也指出,有三种因素可能会阻止超人剧变的来临。

1. 大规模的灾难导致人类文明消失或者倒退

2. 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但是始终没有苏醒。

3. 人脑的计算能力太过于复杂以至于机器无法匹配或者超越人脑。

《真名实姓》中,最后战胜人工智能的就是人类和计算机组合而成的“超人”,而且超人可以控制地球及其周围的全部互联运算资源;《《费尔蒙特中学的流星岁月》中,因为有了机器的辅助,人类在各方面得到了提升,在没有网络辅助下参加考试甚至被他们视为“裸体考试”……

以《天渊》为代表的“银河界区三部曲”里,“天人”和界区的设定无疑就是弗诺·文奇对于“超人剧变”的进一步延伸,超限界的生活不仅是我们无法想象的,作者本人也着墨甚少,我们只能通过书中人物的只言片语可以得到,天人具有毁天灭地的能力。

埃隆·马斯克的这次实验,让人类朝着“超人剧变”的方向更近了一步,也许我们真有可能按照弗诺·文奇所说,在2030年之前发生超人剧变。

至于剧变后会发生什么,来弗诺·文奇的小说中寻找吧!

作者 | 万户

弗诺·文奇

《银河界区三部曲》

今天的文章,来自我们的一位新朋友——「未读」

「未读」可能是最皮的阅读号,他们让读书成为一种new sexy。新书太多,他们只安利有趣、实用、长知识的好书;世界太大,他们只聊“书系青年”好奇、新鲜的话题。

有的时候,与其自己埋头苦苦寻觅,不如找到一个懂你的引导者,一个有趣的指南针。

未读

ID:unreadsky

↓即可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