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对于汉族文化非常尊崇,所以就一直想要把都城迁到洛阳。但是这件事在朝廷当中的阻力却是非常大,很多大臣对此都不同意。最终孝文帝以退为进,通过自己的智慧终于成功的把国都迁到了洛阳,把国家汉化的过程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孝文帝迁都的事情。 公元490年,孝文帝开始亲政,在刚刚自己处理朝政的时候他就把迁都洛阳的事情提上了日程。在他眼里洛阳是天下的正中心,经济非常发达,交通也非常便利。因为有很多个朝代都曾经定都洛阳,所以洛阳的文化发展也很成熟。迁都到这里之后既可以学习更多的汉族文化,又可以借机继续在国内推行汉化。但是他却没有想到自己的提议受到了朝廷守旧贵族的强烈反对。 当时无论是朝廷贵族还是普通百姓都认为皇帝这样做是对于祖宗的亵渎,对皇帝的这个想法是完全反对。可以预见皇帝想要达成这个愿望肯定是阻力重重,如果强行要求的话甚至会引起军队哗变或者百姓造反的可怕后果,最终让自己被拉下皇位,丢掉自己的性命。所以如果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迁都洛阳一定要另外想办法,不能就这样直接硬来。 最终孝文帝决定以南征的名义实现自己的目的。于是在皇帝做好充足的准备之后,带领着30万大军,御驾亲征,讨伐南边的齐国。这个时候后正是秋季雨水非常多的时候,所以道路都被雨水跑烂了,非常难走。对行军速度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就这样,他们走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这三十万大军才走到洛阳。 这个时候所有的将士都已经非常疲惫了,坐下之后急再也不想起来了。但是这个时候皇帝因为一直骑着马前行,所以还非常有精神。皇帝这个时候就开始一直催促士兵抓紧起来继续前进,摆出了一副这次一定要拿下齐国的样子。随行的官员看到皇帝如此坚持,全部都跪倒在地,请求皇帝能够体谅下属,根据现在的情况不要再继续往南前进了。 皇帝听到大臣们的请求内心开心,但是表面上却装出一副非常严厉的样子呵斥他们。皇帝告诉他们现在正是要统一天下最好的时候,但是你们这些官员却在这里故意阻拦行军,拖延行军速度。如果你们还不知道悔改的话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皇帝一番话说完这些大臣哭的更加凄惨了,但是却没有一个人离开这里整合队伍,他们还是在皇帝面前苦苦哀求,让皇帝不要再前进了。 皇帝看到这个时候时机已经非常成熟了,所以装作沉思了一会之后说,如果大家都不愿意再继续进行南征了,我们就索性把国都迁徙到这个地方。否则的话我们兴师动众的闹出了不孝的动静,但是却什么事情都没有办,在国内不好交代,也会让其他的国家瞧不起我们。皇帝说完之后要求官员同意的就到左边,不同意的就到右边。 大臣们虽然对于迁都也是一千一万个不愿意,但是他们更不愿意再继续南下了,所以最终中所有人都占到了左边,表示同意迁都到这里。皇帝看到大臣们都同意了之后也就不再继续折磨他们,要求继续南征了。所有的军士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都非常高兴,说还是皇帝体恤下属。就这样,皇帝自导自演亲自策划的这一场戏就实现了自己迁都洛阳的目的。 很显然,在这次迁都的事情当中,皇帝一个人占据了多个角色。先是通过强硬的手段来让王公贵族和大臣们进行南征,因为这些人平常一直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所以皇帝早就知道他们是不能一路走到齐国的。而等大家都走不动了之后,在提出来迁徙国都的想法。这个时候让大臣们做选择的话,肯定会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 如果选择迁都的话,肯定是会被百姓说三道四,说这些大臣们不阻止皇帝,他们都是奸臣。但是如果选择继续南征的话,自己肯定还要多受不少罪。而百姓骂他们是以后的事情,但是如果继续南征的话受罪可是现在就要接着受的。终于大臣们还是决定先管现在吧,至于百姓们会怎么说等到遇到情况的时候再想办法。虽然还有极少数的大臣这个时候内心还是有一些动摇的,但是看到大家都已经选择支持迁都了,自己再反对的话也没有什么意思,反而还会落得一个看不清局面的骂名,也就干脆同意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