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也颇有特色,这是由于中华历史悠久,人们在漫长的岁月中进行探索,最终得以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在中国古代,理工科基本处于社会的底层阶段,而政治和诗文则成为评判一个人才能高低的标准。因此,倘若作为一个读书人,连吟诗作对都不会,必定成不了大大器。 不过,有些人虽然能力并不突出,科考之路也不顺遂,但是却懂得如何将自己的知识应用在生活之中。在中国古代的时候,有两位穷秀才欠钱不还,为了防止债主讨债,他们写了一副春联,最终债主看到后便不再上门了。 俗话说:“穷人过年如过关”。穷人的家中本来就没有多少银两,但是每次到了过年的时候,总免不了各种额外支出,因此很容易负债。尤其是原本就曾经负债之人,他们过年之时就容易受到债主的讨债。 但是毕竟是过年的大好时光,被人讨债总是不高兴的,因此有些人便卖弄文采,企图蒙混过关。有一天,两个穷秀才就遇到这样的窘境,他们自然是没法还钱的,但是又不想丢人,于是便想到了一个方法,过年前半月之时,在自己的家门口贴上了一副对联: 米无面无油盐酱醋皆无,如此贫寒,哪个小子敢讨账; 笔有墨有琴棋书画俱有,徒然富贵,何愁老子不还钱。 上门讨债的人看到了此番此景,心中对他们产生了怜惜之情,也知道自己今天是肯定讨不回钱的,人家连基本的生活都有问题,又哪里有钱还债,于是便离开了。 还有一个穷汉也遇到了这样的情况,眼见年关将至,他颇为焦虑,于是便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口: 年难过,今年更难过,得过且过; 债要还,是债都要还,有钱才还。 讨债者一见,便知道自己今天是白来了,喊了几声无人呼应,只好离去。 还有一个人,此人因为好赌而欠下了一屁股的债务,在年关之时,他的债主们纷纷前来讨债,让他头疼不已,于是乎,他便在门口贴上了一幅对联: 借新债还旧债,借债还债,债还债; 拆东墙补西墙,拆墙补墙,墙补墙。 讨债者一看,自然知道此人欠的钱太多了,已经成为了一个无赖,谁的钱都不想还了,于是便也走了。 虽然这些人凭借自己的小聪明告诉债主们今天是拿不回钱的,最终使得债主们纷纷离去,但是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他们最终还是逃不过的。 参考资料:《中国楹联趣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