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材

 昼三夜二205 2019-07-31

皂荚子

皂荚子,中药名。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剥取种子,晒干。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南以及四川、贵州等地。具有润肠通便,祛风散热,化痰散结之功效。用于大便燥结,肠风下血,痢疾里急后重,痰喘肿满,疝气疼痛,瘰疬,肿毒,疮癣。

皂荚子图片

皂荚子图片

皂荚子图片

皂荚子图片

皂荚子简介

药材名:皂荚子

拼音:Zào Jiá Zǐ

别名:皂角子、皂子、皂儿、皂角核。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皂荚的种子。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剥取种子晒干。防虫蛀。

性状:干燥种子呈长椭圆形,一端略狭尖,长11~13毫米,宽7~8毫米,厚约7毫米。表面棕褐色,平滑而带有光泽,较狭尖的一端有微凹的点状种脐,有时不甚明显,种皮剥落后,可见2片大形鲜黄色的子叶。质极坚硬,气微,味淡,以颗粒饱满、坚实、无杂质、无虫蛀者为佳。

化学成分:种子含树胶(gum)。种子内胚乳含由半乳糖(galactose)与甘露糖(mannose),按摩尔比1:3.9-4.0组成的多糖。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肺;大肠经

贮藏:置干燥处。

禁忌:孕妇及体虚者禁服。

皂荚子的功效

润肠通便;祛风散热;化痰散结。主大便燥结;肠风下血;痢疾里急后重;痰喘肿满;疝气疼痛;瘰疬;肿毒;疮癣

皂荚子的用法

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5-9g;或入丸、散。--《中华本草》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中华本草》

皂荚子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①治大肠风秘

皂荚子三百粒。破作两片,慢火炒燥,入酥一枣大,又炒燥,又入酥至焦黑为度,为末,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蒺藜、酸枣仁汤,空心下,良久未利,再服,渐加至百丸,以通为度。(《妇人良方》)

②治肠风下血

皂荚子、槐实各一两。用粘谷糠炒香,去糠为末,陈粟米饮下一钱。(《圣惠方》神效散)

③治里急后重

积壳、皂荚子等分。炒令干燥为末,米饮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饮下。(《普济方》)

④治下痢不止

皂角子瓦焙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服四五十丸,陈茶下。(《医方摘要》)

⑤治腰脚风痛,不能履地

皂角子。洗净,以少酥熬香为末,蜜丸,梧子大。每空心以蒺藜子、酸枣仁汤下三十丸。(《千金方》)

⑥治瘰疬满项不破,及肿疼痛

不蛀皂子三百个,酒一升半,化硇砂一两,同浸皂子七日,以文武火熬成,候酒尽为度,每至临卧,含化三粒。(《博济方》)

温馨提示:用药需谨慎,请遵医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