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113方——桂枝加芍药汤,典型

 谷山居士 2022-11-01 发布于上海

Image

3腹痛——矢数道明医案

肠梗阻术后肠狭窄
患者,女性,55岁,初诊于19724月。幼时曾患阑尾炎,以中药治愈。至1956年时,出现肠梗阻,其原因考虑是既往患阑尾炎遗留粘连之故。当时已经化脓,遂住院行手术治疗。出院后不久,患者又诉腹痛,考虑肠壁破裂,遂行二次手术。出院后腹部情况仍然不佳,经查发现系手术缝合处开裂,无奈又行第三次手术。初诊时,患者主诉腹胀、排不出,寒冷时出现腰痛。总感到腹中之肠在蠕动,天气变化时经常作痛。患者身体瘦弱、面色苍白,呈疲劳状,血压亦偏低。看来当属疝气证候群,故投予桂枝加芍药汤。服后腹部感觉良好,其后断断续续,总共服药达3年之久。结果患者恢复健康,已能自由行走。以往冬季总离不开怀炉,现在已不需要。(《汉方治疗百话摘编》)
按:《伤寒论》中之桂枝加芍药汤及桂枝加大黄汤两方剂中之芍药乃是桂枝汤中的一倍。《经方研习

4腹痛——闫云科医案

黄某,女,64岁。腹满时痛四年余,久治不愈,今春在省城某医院就诊,经肠镜检查诊为溃疡性结肠炎、肠息肉。病理检查息肉有恶化之兆,行手术切除。术后满痛依旧,多发生于夜间,痛时喜按,或蜷卧亦可得减。胃纳不香,口不干、不苦,不思饮,不泛酸,微逆。大便一二日一行,鸭不畅。望其面色萎黄不华,鼻头微青,形体消瘦,舌润微暗,苔白腻。腹诊:腹皮薄弱,腹肌挛急,关元穴处压痛明显。脉来沉弦细弱。证属脾胃虚弱,寒凝血滞。治当温经化瘀,缓急止痛。拟桂枝加芍药汤加味:桂枝10克,白芍20克,炙甘草10克,莪术10克,三棱10克,生姜10片,红枣12枚。三剂,每日一剂,且须重视饮食治疗。
二诊:疼痛明显减轻,口中和,多唾涎,此虚寒证也。《沈氏尊生书》凡痛必温散,切不可补气,以气旺不通,则反甚之,系指寒实疼痛而言。虚寒疼痛者,舍温补何以为治?拟原方加吴萸10克,黄芪15克,三剂。
三诊:疼痛止,胃纳增,大便一日一行,仍溏不畅,嘱守方续服七剂,隔日一剂。
四诊:疼痛再未发作,精神大好,纳化一如病前,大便已成形,舌淡红,苔薄白微腻,脉弦细。改服参苓白术散善后。(《临证实验录》)经方直解》《经方躬行录
论:桂枝加芍药汤,核心症状,就是腹满时痛。更多的是虚满而虚痛。

5腹痛——闫云科医案

蔚某,女.40岁。腹痛胀年余。饥饿时嘈杂不适,喜温喜按,得食可缓。胃纳尚可,口干不欲饮,小便利,大便干秘,二三日一行,着凉即泄泻。动则自汗,神疲乏力。月经后期,量多色淡,即日将汛。望其面色萎黄少华,舌淡红、苔白腻。诊得脉沉弦,当脐悸动,腹软无压痛。
脉证观之,此中气不足、气血两虚之证也。中焦虚寒,是以腹痛喜温,得冷泄泻;运化无力,是以腹胀、便秘;统摄无权,是以经量过多。论温中健脾、补气益血,小建中汤最为得当,因难觅饴糖,遂拟桂枝加芍药汤以代,尊柯韵伯“桂枝加芍药小试建中”也。黄芪30g 当归10g 桂枝10g 白芍20g 炙甘草10g生姜5片红枣10枚三剂
二诊:腹痛止,嘈杂不再,大便一二日一行。经毕一日量明显减少。精神大好。
守方十剂《经方躬行录》

6腹痛——门德纯医案

周某,男,52岁,上腹部疼痛已两月余,午后疼痛较剧,伴恶心呕吐,不思饮食,靠输液维持。钡餐造影诊断为:胃小弯溃疡,伴有胃炎、胃痉挛曾用解痉镇痛等西药稍绥解,后渐无效,又予中药补气、健脾、调胃等汤剂效果不太明显,病情日加重。诊时见:面色苍黄,形体赢瘦,心悸气短,冷汗自出,言微语颤,自觉上腹疼痛,痞胀不已,触之则滞软无块。脉象微弱,舌淡苔薄。此证为,体质虚弱已极,营卫失和,脾虚肝急。应以调营养卫,柔肝建中,缓急止痛而立法。令服桂枝加芍药汤(桂枝9克、生白芍20克、炙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4枚)一剂后,疼痛明显缓解,次日二剂服毕,疼痛基本消失,精神亦渐好,又令服四剂,诸症大见好转,也能少许进食。结合自拟和胃散、西药维生素类药物,治疗月余,逐渐恢复健康,一直工作至今。名方广用

Image

7腹痛——门德纯医案

陶某,男,25岁,汽车司机。因饮食不节,外出受寒致胃脘疼痛二十余日,有时绞痛难忍,医院诊断为胃炎、胃痉挛,经服各类制酸、健胃、止痛等中西药物效果不显。诊其脉象略有弦意,遂认为中虚里急”.本应投小建中汤,恐其饴糖导致胃酸增加,故予以桂枝加芍药汤加全蝎6克研末,以汤药冲服,两剂而愈.名方广用

8腹痛——矢数道明医案

下腹部隐隐作痛用桂枝加芍药汤
相某,51岁,男。初诊19786月。由东北地方专程来东京求诊,体型肥胖。当时主诉为20余年的鼻,经常喷嚏不断,鼻涕、鼻塞,病院建议手术,本人不肯,忍受了20年之久。投给小青龙汤加云芝3g之后,鼻病明显好转。患者属神经质,曾大量翻阅汉方医书,并坚决要求告知所服处方名称,告知后,颇为满意。后因结果良好,故停药2年。
今年3月又来信称,2个月前,两侧下腹部及胁腹部有不适感,原因不明地腹胀并隐隐作痛,发作次数日见增多。右下腹部可触及板结样硬物,腹中积气,腹胀,大便每日1次。据此,寄出桂枝加芍药汤并注明处方内容。
服药1个月后又来信称,服药第3天起,下腹部的隐隐作痛已减轻,其后不久完全消失;胁腹部不快感也已基本消除,睡眠很好。认为本方十分有效。(《汉方临床治验精粹》)汉方治验选读

Image

18下利——大塚敬节医案

急性大肠炎

家住牛込的四十六岁男性,一九四五年二月八日往诊。患者从二月一日开始出现腹泻,伴有里急后重,每隔二十分钟左右腹泻一次,为大量白色黏液样便。若强忍大便,会全身发抖。无腹痛,虽有食欲,但食不知味,口臭,无舌苔,口微渴。每次大便时伴有小便。左脉浮大,右脉沉小弱,腹满。诊断为大肠炎。

诊右脉时,似乎可看作为真武汤证。可是如果以真武汤证比照,该证里急后重程度过于重了。左脉浮大无力。无论如何,大黄禁用。所以用桂枝加芍药汤治疗。

服用三天后,大便变成一至二个小时一次,自诉身体感觉好转了许多。二月十四日,又给予三天药物,大便变成一日二次。

桂枝加芍药汤由桂枝汤的芍药增量而来,用于里急后重、腹痛,但是如本病例的情况,没有腹痛也可以用。如果里急后重的程度较重,大便只有少许,伴有腹痛者,选用配有大黄的芍药汤和桂枝芍药大黄汤为好。这些处方也可用于痢疾。汉方诊疗三十年

19痢疾——刘渡舟医案

王某,男,46岁。患菌痢,未彻底治愈,缠绵变成慢性痢疾,每日少则三、四次,多则五、六次,排便甚急,不及入厕,便污衣裤,登厕后,又排便不爽,下重难通。大便不成形,有红白粘液。诉下痢以前,觉胃中有一物,往肠子里下砸,这时就必排便,急不可耐,伴有腹痛肠鸣等症。观其所服之方,寒如芩连,热如姜附,补如参术,涩如梅,尝之殆遍,迄无所效。切其脉沉弦而滑,舌红苔则白。证,此乃脾胃阴阳不和,肝气郁而乘脾之证。如误服寒药则先伤脾,误服热药则先害胃,脾胃阴阳不能自和,而肝脾又不能自调,致使病延多年不愈。治法着重调和脾胃阴阳,并于土中平木。桂枝9克,白芍18克,炙甘草9克,生姜9克,大枣12枚,服二剂,下痢减至日一、二次,照方又服两剂而痊愈。(刘渡舟老师治验)

按:《伤寒论》云: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方用桂姜以和脾阳,芍草枣以调胃阴,使脾胃之阴阳自和,重用白芍至18克之多,取其土中平木,解痉止痛耳。经方应用

论:桂枝加白芍汤的证,大多都肠痉挛,或胃扭转或木陷疏泄。桂枝加大黄汤的证,大多都是肠壅满或停积内阻,而成便结,或日泄数行。皆因脾家之虚脾陷肝郁则筋急挛结,胃逆不降,则肠燥不行。

20下利挟表——张志民医案

患者女性,三十九岁。初诊:一九六一年八月七日。三天前渴饮生水,遂腹痛下利。时自汗出,微恶寒,无发热,下腹至脐间歇作痛,喜按,按之则痛减,所下为泥状便,日夜各三、四次;腹壁软。舌苔薄白,脉浮弱。方用:桂枝10克、赤芍18克、炙甘草10克、生姜10克、红枣十二枚。服两剂,痊愈。伤寒论方运用法

论:同样渴饮水而病,有的腹痛下利,如本案。有的水停胃中(茯苓甘草汤),有的脾阳虚而四逆(四逆汤),各种各样。

Image

21便秘——刘含堂医案

秦某某,女,26岁,工人。20031013日初诊。患者自述:1年前因失恋而心中郁怒,渐感大便不畅,以致便秘,不断服中西药治疗,始终无效。现症:面色苍黄,形体消瘦,腹胀,大便3~5日一行,排便时坚涩难下,颇为痛苦,气,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弦诊为便秘,证为肝气犯胃,大肠腑气不通。治宜疏肝和胃,通降大肠腑气。以桂枝加芍药汤加味,处方:桂枝10克,生白芍20克,炙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4枚,柴胡12克,枳实12克,佛手10克。水煎服,5剂。

二诊:排便较前有改善,其他症状亦有好转,继用前药,生白芍加至60克,又服10余剂,病乃愈。嘱患者之母,对女儿当劝慰开导,尽早给其介绍朋友,以消除病因,以免复发。

大概思想工作做得好,追访年余未复发。经方治病经验录

22阴亏便秘——祝谌予医案

周某,男,62岁,19729月初诊。19703月患急性肺炎入院治疗,一个月后痊愈出院。此后体力衰弱,纳食甚少,每日不过四两左右,大便每十余日一行,或服番泻叶,或用开塞露,始能解下大便,都如球状,颇以为苦。刻诊:纳少腹胀,大便难解,每解如球状,形体瘦弱,唇暗口干但不多饮,舌质红,脉沉细诊为大病后阴液大伤,肠枯不润,以桂枝加芍药汤为主方加当归、肉蓉:桂枝9克,白芍30克,甘草6克,红枣5枚,生姜3片,当归15克,肉苁蓉30克。6剂。

服药1剂,大便即下,腹不痛,胀亦消。连服6剂,每日均有大便,但量不多。食欲增,精神好。随将原方加5倍量,研为细末,蜜丸,每丸重9克,早晚各一丸,以巩固疗效。

原按桂枝汤有滋阴和阳之功,加芍药则滋阴力更强,盖阴充则肠润,阳和则肠通,而大便徐下矣。摘自:高德,伤寒论方医案选编[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18.经方治验消化病按语:桂枝汤有滋阴和阳之功,加芍药则滋阴力更强,盖阴充则肠润,阳和则肠通,而大便徐下矣。伤寒论名医验案精选

论:肺炎后的便秘,肺炎者,外感卫热内陷,肺病热燥也。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病枯燥,不能下润大肠,则肠燥便结。此应是麦冬润肺,杏仁降气,麻仁润肠。用桂枝加芍药汤,也能治愈。

23腹胀痛便秘——大塚敬节医案

43岁妇人,1950125日初诊。素来身体健壮,好像从来没有生过病。数年前丈夫病故,现与双亲、女儿4人生活。

121日傍晚,突然剧烈腹痛,请附近的某胃肠道专科医生到家出诊,注射了药物。医生考虑轻度阑尾炎,嘱其冷敷盲肠部。

但是,夜间又腹痛难忍,医生出诊又予以注射治疗。第2天注射2次,第3天注射了3次镇痛剂。然后嘱其服用驱虫剂。

从那时开始,腹部出现严重膨满,背部和腰部疼痛,口渴。

此日予以灌肠,但只是药物逆流而出,没有排出大便样东西。

翌日腹痛加剧,医生出诊数次,又予以注射治疗,并嘱用湿薄荷敷在腹部,然后灌肠,结果出来的仍只是药物。

又过了1天,也就是发病的第5天,邀我往诊。

往诊时症状如下:患者因腹痛呈痛苦表情,4天来几乎未眠,也几乎没有进食,但看上去不太虚弱,面色也较好。脉大而缓,体温37.0℃,无汗出恶寒,无下肢发冷等症状,但也在使用暖水袋。因口中无唾液而发音困难,用水湿润口腔后,才能说话。腹部膨隆,各处按之疼痛,回盲部并无明显压痛。

诊断为阑尾炎有些奇怪,这种症候并不能断定是阑尾炎。若是肠扭转,脉搏和一般情况都过于好,不相符合。因而考虑开始不是很重的疾患,是不是因误治而出现了这种状态。在汉方医学,即使病名诊断不明确,也能确立治疗方案。该患者有腹满、腹痛、便秘、口干等症状,其中便秘可能是某医师持续使用镇痛剂抑制肠管运动所致,口干也可能是服用莨菪流浸膏所致。严重腹满,大概是便秘5天引起的。基于以上的考虑,虽说有腹满、便秘等症状,但轻易使用大承气汤也是很危险的。其证据在脉象上表现出来,大而缓之脉不是使用泻下剂的脉象。但是在这里必须注意的是,《金匮要略》中有病者腹满,按之不痛者为虚,痛者为实的条文,该患者腹满疼痛,不就是实证吗?若是实证应该用泻下法。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结核性腹膜炎等病也有腹满,也有按之疼痛等症状,但是几乎没有作为实证使用泻下剂的。既然这样,此条文也不能无条件地参考。

基于以上的考虑,我让患者服用了桂枝加芍药汤。该方剂见于《伤寒论》太阳病篇,用于腹满、腹痛、呕吐、腹泻者,即使无呕吐、腹泻,但有内虚者也可用之。

该患者不是用大黄类攻下的实证,诊断为虚实夹杂,使用桂枝加芍药汤。如果手足冷、脉弱,也许可以使用真武汤,但该患者无手足冷、脉大而缓,所以否定了真武汤。

患者服药3小时后,接二连三排气,腹痛缓解了许多。翌日仍有腹痛,但是间断发作且变得很轻。至晚上8点,排出了大量黑褐色软便,身体舒适了许多,晚上睡得很好。第2天有了食欲,此后每天有自然正常的大便,腹满消失,心口窝仍有压痛,少许痞塞感,遂改服半夏泻心汤。服药5天,心口窝处压痛、痞塞感消失,但是又出现便秘、下腹胀。

再给予桂枝加芍药汤,服药7天,治愈,患者已可坐电车来诊。(《汉方诊疗三十年》)汉方治验选读

————桂加芍药汤备忘录

*桂枝加芍药汤虽然只是将桂枝汤中芍药的用量增大,但其用途却与桂枝汤有了很大不同。古人用桂枝助阳,用芍药助阴,桂枝汤是太阳病的治疗方剂,但增大了芍药用量的桂枝加芍药汤成为太阴病的治疗方剂。

*桂枝加芍药汤用于腹部膨满、呕吐、腹泻、时有腹痛,但也可用于无呕吐腹泻者。

*腹部膨满便秘时,有实证也有虚证。虚证的情况下,即使腹胀,但腹部缺乏弹力和底力,脉亦无力,此时若使用大承气汤等方,会出现剧烈腹痛、腹泻、乏力。在腹部有底力的实证情况下,腹有弹力,脉亦有力,才可以使用泻下剂。

*所谓脉缓意味着疾病为轻证。

*缓脉为浮软而无力,来去缓慢。

*桂枝加芍药汤证多见于腹部膨满和腹直肌紧张,但腹直肌紧张不是必然出现的症状。

*桂枝加芍药汤证出现腹泻时,多数伴有腹痛、里急后重。

*太阴病腹满是虚证,可用桂枝加芍药汤、小建中汤补益,即使出现便秘也不能泻下。汉方诊疗三十年

论:此腹痛者,是挛结痉挛,不是积滞,所以灌肠无效,也没排出什么。

24下肢疼痛——范中林医案

田某,女,70岁。北京中直机关家属。病史:左下肢疼痛,以小腿与膝关节为重,步履艰难,一年有余。某医院按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经理疗、针灸、中药治疗无效。19781128日来诊,按太阳证风湿论治,两诊而愈。

初诊:经人搀扶前来。左腿痛甚,难以着地,并有畏风及沉重感,入夜常剧痛难寐。关节不红肿。舌质淡红,苔白滑。此为太阳证风湿,法宜祛风胜湿,解肌通络,以桂枝汤加味主之。处方:桂枝3克,白芍10克,生姜15克,大枣15克,牛膝10克,炙甘草10.威灵仙6克,木瓜10克。二剂。

复诊:上方服两剂,腿痛消失。可下地自由走,为巩固疗效,清除余邪,原方加减,再服。处方:桂枝6克,白芍10克,生姜10克,牛膝10克,炙甘草10克,木瓜10克,紫苏叶10克,防风10克,法夏10克,服两剂病愈。

1979515日追访,因家中无人,邻居介绍:1977年患者腿痛,多处治疗,不见好转,痛甚时,背着儿女在家哭泣。范老几剂药治愈,现回乡探亲去了。(范中林医案整理小组.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选.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8

医案解要:本例关节疼痛.以小腿和下肢为重,关节不红肿,苔白滑,可知为风寒湿邪阻滞下肢经络,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而痛。用桂枝汤解肌风邪,调和营卫之效。加重用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并用牛膝、木瓜、威灵仙,通经活络,祛风除湿。由本案可见,桂枝加芍药汤治疗血络不通之疼痛确为良方。《名医经方验案

Image

25踝骨外伤——王鱼门医案

朱某某,男,30岁。1992316日上午初诊:昨夜一时许起床抬腿碰伤右脚,当时无不适,渐渐作痛。现右踝外侧红肿,全踝部酸胀痛,拒按,活动受限,素患胃病,有时作痛,现大便稀溏。投以桂枝汤加味:桂枝15克,赤白芍各30克,炙甘草10克,生姜5片,红枣10枚,当归15克,川牛膝15克,木瓜15.生苡仁30克,茯苓30克。上药水煎3次,上下午服1次,第三煎熏洗患处。3剂。3日后,患者特来门诊面告,药后病即痊愈。(王鱼门.万友生医案选.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7363

医案解要:本案患者素有胃病、大便溏薄,加之外伤血瘀,因此需标本兼治,用桂枝加芍药汤。桂枝汤调脾脏、和阴阳,芍药《本经》云能“除血痹”,方中赤白共用,加入当归、川牛膝活血化瘀、引药下行,木瓜、生苡仁、茯苓健脾除湿,其功益著。但使用时应当注意,若脾虚较甚脉弱者,芍药不可用量太大。《名医经方验案

论:本案外伤,突出了白芍的药理作用。行血以破其瘀滞。张锡纯白芍药解有言:赤芍,同于白芍,产于东北,而颜色独异于其它产地。本案之方,因有白芍,也适用于跌打损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