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枝加葛根汤医案

 学中医书馆 2016-02-15
医案一:男,39岁,项背强几几1天。(病人头部向前,低头、抬头、转头均受限,胸背部略驼,直腰、弯腰受限(主要在颈部、上胸背部,下腰部无异常),无恶寒、恶风、汗出。
    触诊:颈部、胸背部肌肉僵硬。
    舌诊:舌淡苔白。
    脉诊:浮、缓、长、虚。70次/分。
    辩证:项背强几几,无汗恶寒者,葛根汤;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该病人除项背强几几,余无自觉症状,葛根汤脉当浮中有紧象,桂枝加葛根汤脉浮缓。(存疑:为何既没有恶寒又没有汗出恶风?)
    方剂: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9白芍9炙甘草6生姜9大枣12个葛根16 二剂煎服。
    疗效反馈:第一剂服后,电话专访无任何效果,第二剂服后电话专访也无效果,第三剂服后,项背强几几明显缓解,自述愈2/3,早起身上有汗,双手心出汗,脚无汗。嘱其原方加当归9人参9二剂煎服。(后得知,病人只服用了桂枝加葛根汤三剂,数日后痊愈)
    经方条文依据: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补记:思索二日,无汗者,在桂枝加葛根汤证的基础上进一步津液有亏,不能自汗出。脉浮虚已提示。服药三剂后,津液恢复,故出现自汗出、手汗伴病解。故当加当归、人参。(也许桂枝加芍药汤加葛根更合拍,或者说桂枝加葛根汤合芍药甘草汤?理由:白虎加人参汤有汗出!)此处若以无汗而予以葛根汤则误矣,犯虚虚实实之弊。若脉浮、细、长、缓,则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桂枝加葛根汤脉有汗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无汗出,若将二方相合,是否更合拍?)。服药无效也有可能是药轻病重所致。
    医案二:自己,40岁,左腰背部僵硬疼痛活动不利,无口渴,无明显汗出,无恶寒,纳眠可。2014-03-18
    舌诊:舌淡苔薄白,水滑。
    脉诊:72次/分,浮、长、紧,左脉略无力,右脉有滑大之象。
    触诊:左侧腰肌僵硬。
    辩证:
    方剂:桂枝加葛根汤 葛根12桂枝9白芍9炙甘草6生姜9大枣12个切  一剂后,腰部僵硬疼痛缓解,活动时略有不适,三剂愈。
    项背强几几:
    无汗恶寒,脉浮紧数,葛根汤。
    汗出恶风,脉浮紧缓,桂枝加葛根汤。
    无汗出无恶寒,脉浮紧缓短,桂枝加葛根汤合芍药甘草汤。
    无汗出无恶寒,脉浮紧缓长,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脉沉迟长紧,瓜蒌桂枝汤。
    医案三:2014-12-11 
    初诊:女,64岁,左侧张口困难、疼痛月余,汗出、恶风、恶寒等皆不明显。略感口干。纳眠可。
    舌诊:舌淡胖,薄白苔略显黄腻水滑。
    脉诊:72次/分,浮滑长略大有紧之象,右脉虚于左脉。
    辨证:张口困难者,痉之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僵痛而恶寒。其标为太阳证。脉缓者,太阴脉。证痉、脉紧者,阳郁欲伸之象。脉大者,阳明邪实之象。左为阳,左侧患病、右脉虚于左脉,太阳郁结宣发不利之象。脉证合参,桂枝加葛根汤合桔梗汤合小陷胸汤。
    方剂:
桂枝加葛根汤合桔梗汤合小陷胸汤  葛根12桂枝9白芍9炙甘草6生姜9大枣12个切桔梗6黄连3半夏6瓜蒌18 三剂水煎服。
    
经方条文依据:
    
1、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2、
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宜桂枝加葛根汤
    3、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桔梗,苦辛,解除太阳湿郁。《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中有一医案,小便不利,范老用了四逆散合桔梗汤,思之数年,方悟出范老的用意。
    二诊:张口困难、疼痛病愈大半,诉服药后哽咽感、恶心,思之多时,不明所以,在诊病开方后嘱其每剂加大枣12个切开时,病人诉前方中大枣未切开,方才明白,若是前方大枣切开,恶心可能不会出现,效果会更好。希望治疗右膝关节冷痛。
    舌诊:舌淡薄白。
    脉诊:76次/分,浮滑略大有紧之象,左脉略长。右脉短。 
    方剂:黄连汤合栀子豉汤 黄连9半夏9桂枝9干姜9党参9炙甘草9大枣12个切栀子12 三剂水煎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