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少吃主食,开始降糖作用明显,后来就越来越不灵了,血糖还可能越来越高呢?

 也可以请心 2019-07-31

为啥少吃主食,开始降糖作用明显,后来越来越不灵了,甚至反而血糖越来越高?这是因为,很多体重超重、身体发胖的人,不但胰岛素抵抗严重,他们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高胰岛素血症,也就是他们餐后的胰岛素水平不低,甚至高于正常人。

开始的时候,因为胰岛素抵抗严重,他们每餐少吃主食,是人为的减少了每餐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碳水化合物摄入少了,食物的升糖作用就减弱了。所以,一开始,减少主食量,是可以看到立竿见影的血糖下降。

随着体重降低,体内脂肪减少,胰岛素抵抗也越来越弱,人体细胞对胰岛素越来越敏感,这个时候,高胰岛素血症的问题就日益凸显,人体为了对抗胰岛素过多,有可能导致的血糖过低或者半夜低血糖,就会大量分泌升糖激素,增强肝细胞自己合成葡萄糖和向血液输送葡萄糖的能力。

也就是说,因为你少吃,食物中提供给我们身体需要的最基本的碳水化合物不足,葡萄糖供应满足不了我们身体代谢的需要,我们的身体就反应性的自己合成葡萄糖来维持和升高血糖,保证每时每刻身体各种细胞的代谢需要。

表面上看,我们少吃主食,减少了血液葡萄糖的供应,但我们忘记了,人体也有南泥湾,也会自力更生,你断粮越狠,它自给能力会越强。

所以,我们长期少吃的结果,一方面是减肥控制体重,降低胰岛素抵抗,另一方面,我们也在训练我们身体自己合成葡萄糖,靠升糖激素不断维持和推高血糖的能力。

如果我们日常没有监测血糖的习惯,我们就会经常发生反应性高血糖而不自知,长期的反应性高血糖的结果,就是损伤胰岛 β 细胞,降低胰岛功能,让我们从糖尿病前期一步步快速走向糖尿病。

所以,不是简单的少吃主食或者不吃主食,就能真正避免糖尿病发展的。你必须要监测血糖,根据自己的血糖情况,调整饮食控制,避免主食吃的过多导致的摄入性高血糖,更要避免主食吃的过少,物极必反,导致的反应性高血糖。

如果你监测血糖,发现经常是空腹血糖或者餐前血糖,高于餐二或者餐三血糖,或者,餐二血糖下降了,餐三以后血糖又开始高起来了,而且后面血糖一直高,你要小心了,你这时的高血糖,不是食物碳水化合物导致的高血糖,而是你自己身体分泌过多升糖激素导致的反应性高血糖。

只要你反应性高血糖持续时间一长,你的胰岛 β 细胞就会受到伤害,你的胰岛功能就会迅速减退,你这个时候的饮食控制,不是在避免糖尿病的发生,反而在促进糖尿病的发展。

所以,方法本身没有错,但你过度使用,物极必反,反而会得不偿失。

至于第二点,从不采用保护和恢复胰岛功能的方法,我相信这不仅仅是绝大多数糖尿病前期人的错,也是医务人员的错。因为我们现在谁都不重视保护和恢复胰岛功能,我们更重视的是血糖本身。

我们很多人去医院检查,医生会让他们测糖耐量试验,可同样喝葡萄糖水,同样抽五次静脉血,

为啥不开两个单子,一个测血中的葡萄糖,一个测血中的胰岛素或者C肽呢?

为啥不比较一下胰岛素分泌情况和血糖高低的关系?

为啥不看看是不是有高胰岛素血症?

原因就是,我们大多数人只关心结果,不关心结果后面的原因和过程,没有人真正重视胰岛功能。特别是在糖尿病前期阶段,更没有人在乎这一件事情。

(欲知后事如何,请看明日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