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登(生卒年不详),字公和,号苏门先生。汲郡共(今河南辉县市东五里固围村东二里)人。长年隐居苏门山,博才多识,熟读《易经》《老子》《庄子》之书,会弹一弦琴,尤善长啸。阮籍和嵇康都曾求教于他。著有《老子注》、《老子音》亡佚。 孙登是汲郡共县人,孑然一身,没有家属,独自在北山挖掘土窟居住,夏天自己编草做衣,冬天便披下长发覆身,平生好读易经,安闲无事,常弹弦琴自娱。性情温良,从来不发脾气,有人故意捉弄他,把他投入水中,要看他发怒的形态,可是孙登从水中爬起来,却哈哈大笑,毫不介意。 后来孙登居住在宜阳山,司马昭闻知后,命阮籍前往拜访,与他谈话,却默不作声。嵇康又跟随他游学三年,问他有何目标抱负,孙登也始终不答。 及至嵇康将离别时,对孙登说:"先生难道竟无临别赠言吗?" 孙登说:"火生而有光,如不会用其光,光就形同虚物,重要的是在于能用光,光就能发生作用。人生而有才能,如不会用其才,才能反会召祸,重要的是在于能用才,才就能利益天下,所以用光在于得到薪柴,可保持久的光耀;用才在于认识获得道德真才,乃可保全其天年。如今你虽多才,可是见识寡浅,深恐难免误身于当今之世,望你慎重。" 嵇康未能接受,后来果然被司马昭所害,临终作幽愤诗,诗中有 "昔惭柳下,今愧孙登" 两句,深表感慨,后悔当初不听孙登相劝之言所误。 有人说孙登认为在魏晋之际任职,容易被人猜疑,所以才沉默寡言。后来不知所终。 杨骏曾经把孙登请去,但问他什么他都不回答。杨骏赠给孙登一件布袍子,孙登就要了,但一出门就向人借了把刀,把袍子割成两半,扔到杨骏的门前,又把袍子用刀剁碎了。杨骏一怒之下把孙登抓了起来,孙登就突然病死。杨骏给了一口棺木,把孙登埋在振桥。几天后,人们却在董马坡看见了孙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