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汗,脐疗

 道佛儒医旧葫芦 2019-07-31

中医认为,汗属于人体五液之一,是由阳气蒸化津液所得的。那么,津液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正所谓“津血同源”,津液自然是与血液一同生化而来的。而且,中医理论说,气属阳,血属阴。可见,唯有阳气与阴血都充裕的情况下,汗液才能正常地排泄。《素问·阴阳别论》有云:“阳加于阴,谓之汗。”阴与阳哪一方面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汗液的正常疏泄。

汗液是通过肌肤的毛孔排出的,而主管毛孔开合的关键环节在于肺气。这是因为,肺主皮毛,皮肤与毛孔的状态直接由肺功能主管。当肺气不足,难以控制住毛孔的正常开合,就会引起病理现象,比如无缘无故出汗。

准确地说,肺气不足、阴阳失调、阴虚火旺、邪热郁积等因素均会导致汗液分泌与排泄失常,也就会诱发汗症的出现。在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下,汗症大致可以分为自汗与盗汗两类,其中白天醒着的时候不自主地出汗、活动时候出汗更严重,即为自汗;睡觉的时候出汗多,但醒来的时候不出汗的情况被称为盗汗。

自汗,这主要是由阳虚引起的,在治疗上应该以温阳固表、敛肺止汗为主。其具体配方如下:

【搭配治疗】加贴肺俞穴(取坐位,先找到第3胸椎棘突,棘突下凹陷处即是)、中府穴(取坐位,双手叉腰,先找到锁骨外端下方凹陷处的云门穴,然后在云门穴直下方量约1寸,再找到前正中线旁开6寸即可),效果更佳。

其他对症贴脐方

在中医学者们看来,自汗以气虚、阳虚多见,而盗汗以阴虚火旺更为常见。根据它们不同的病因,我们应该对症用药,科学贴脐。

▲营卫不固型

症状表现:以自汗为主,伴有盗汗,主要是头、肩背部出汗较为明显,神疲乏力,面色少华,容易感冒等。

贴脐方法:敷脐法取霜桑叶15克,五倍子30克,麻黄根10克。将上述药物一起研磨成细粉末,倒入醋调和成糊状,外敷于肚脐,覆盖上纱布,并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营卫失调型

症状表现:以自汗为主,伴有盗汗,全身都出汗,畏寒怕风,不发热或伴有低热,精神疲倦,食欲不振等。

贴脐方法1:敷脐法取煅五倍子60克,枯矾30克。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细粉末,然后用鸡蛋清调和成糊状,搓成药饼,直接敷于肚脐及其周围,上面覆盖纱布,用胶布固定即可。每日换药1次。

贴脐方法2:填脐法取五倍子、郁金各适量,蜂蜜少许。将五倍子与郁金混合,研磨成细碎末,过筛,加入蜂蜜调和成膏状。取适量药物填入肚脐中,以纱布覆盖,用胶布固定即可。每日换药1次。

▲气阴亏虚型

症状表现:以盗汗为主,伴有自汗,形体消瘦,汗出较多,精神不振,心烦失眠、睡着后汗多,口干,手足心灼热等。

贴脐方法:撒脐法取人参、麦门冬、五味子、浮小麦、煅牡蛎各10克。将上述药物一起研磨成细粉末,然后直接撒在肚脐及其周围,大约半小时后取下即可。每日换药1次。

▲湿热郁积型

症状表现:自汗或盗汗,多见于头部或四肢,汗出皮肤热,汗渍呈黄色,口臭,口渴,小便赤黄,舌红等。

贴脐方法1:填脐法取藿香叶、栀子、甘草、防风、佩兰各10克。将上述药物一起研磨成细粉末,然后倒入姜汁调和成膏状,直接填入肚脐中,并以纱布覆盖即可。每日换药1次。

贴脐方法2:熨脐法取五倍子、五味子各10克,龙胆草、泽泻各20克。将上述药物一起研磨成细粉末,过筛,加入浓度为75%的酒精调和成糊状,装入瓶中。治疗时取适量药糊,置于蜡纸上,用热水袋熨之,然后贴于肚脐上,用纱布覆盖,并用胶布固定即可。每日换药1次。

生活调理

1.保持心情愉悦:日常生活中不妨散散步、听听音乐、做做手工活等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从而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2.多吃些有利于健脾和胃、滋阴散热的食物,如银耳、冬瓜、薏米、海带、苦瓜、小米等,可改善自汗或盗汗症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