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人跟凉州有关!他创造了中国多项第一,隋炀帝千里迢迢率军十万赶来瞻拜圣迹

 昵称29947447 2019-07-31

    (557年凉州七里涧佛头,现存永昌博物馆)

        凉州有个小村庄,离城很近,在红崖村的南边,叫红中村。这个村庄现在虽然不起眼,但在十六国时期,却是大名鼎鼎。村东有条大河,叫七里涧,水大的很哪,过往行人需要摆渡。所以,这是一个大渡口。翻开大正藏佛经,七里涧这个地方还频频出现在佛经中。在佛经的史部里,一而再,再而三,反复讲一个地名或一处圣迹,凉州也就是阿育王塔(大云寺塔),再就是七里涧。

      我到山陕、江浙去旅游,看过许多的塔寺,见过许多的文化人。交谈中,佛教文化界人士老是提起七里涧这个地方,很崇拜。不是几个人在提起,而是一拨拨的人在提起。

      七里涧为什么名响在外?在佛教文化史上,有小乘与大乘之分。小乘,是阿罗汉的时空世界,修行人比较现实,都想当世得道。他们眼里的佛,就只有释迦牟尼一尊,佛祖驻世时的经文才算正经,行走各地,都在寻找瞻拜佛祖遗留的头发啊指甲啊钵盂啊啥的。可是,大乘佛教却不同,是菩萨道的时空世界,修行人特别博大,在他们眼里,佛不是一尊,而是千千万万尊,甚至所有人都可成佛。佛祖当世经文、后世编辑的经文,乃至引申的经文,都是正经,一火车皮都拉不完,不是汉代人们念的那点阿含经系列的佛经,而是晋代以后人们念的般若、涅盘、法华、宝积、华严等等理论体系繁多的佛经。

      那么,就出现了一些小混乱,啥小混乱?比如佛的标准像问题。既然十方世界有千万亿的佛,总得有个佛的标准像吧?所以,西晋之前,修行人他们就在争议这个事,西亚键驼罗的工匠比较积极,拿着凿子,在山崖上发挥大乘世界的审美主张,八尺高的,丈八高的,立的坐的睡的,五官问题因人而设,没有统一的标准。西域有三十六国,这佛像也有三十六种,甚至更多。疏勒人说他们的是真像,于阗人也说他们的是真像,各执一词,互不服气。于是,遇上节日,就抬着他们各自的标准佛像游行,叫作行像。399年,中原僧人法显一伙西天取经,路过西域就遇上了这样的热闹事。

    

       要说标准佛像,在鸠摩罗什爹的时候早就有了。《佛说优填王经》是个大乘经,优填国派出几十个工匠,去临摹佛的真容,千辛万苦才得答应。但佛是真金之容,工匠们目眩,看不清楚。佛祖就站在大河边,把身影投向水面,这才能够仔细临摹。佛像草稿拿来,国王就选最好的牛头旃檀木,给佛祖造像。这是第一批的真容,五天竺国有许多的小国,都照样临摹造出一批。鸠摩罗什的爹爹是贵族,得到了这样的一件旃檀瑞像。后来,他背着佛像就到了西域,得到西域各国的追捧,当上了龟兹国的驸马爷,才生下了鸠摩罗什。法显一伙到达河西走廊时,是399年,此时的鸠摩罗什与标准佛像就在凉州城。但那时,凉国闹分裂,一个后凉国分出了南凉、北凉,后来又分出了西凉,南凉、后凉打得凶,路不通,所以,法显一伙绕道走的扁都口,没敢到凉州城。鸠摩罗什岁带的这个标准佛像,历史地位至高无上,在北方中国流通到1900年给丢了。即便这样,南路传播的佛教还是另整了件标准佛像,说他们的才是真正的标准像。可见,究竟哪个才是真正的标准像,争到南北朝结束前,还没定论。

       西域人的标准像的高鼻深目的,中国人的标准像是肥头大耳的,西亚人的标准像呢?是卷发细眼长下巴的。标准不统一,争论就停不下来。

       隋结束了几百年的纷乱割据,重新统一了全国。佛像标准问题就提到了国家层面上来。中央政府与佛教学者们沿着时光上溯,寻找佛像统一的历史证据,这时,一段佛像公案引起了隋王朝的重视。

       什么公案?凉州御山谷天然石佛的记载。围绕这个天然石佛,佛像的标准尺码有了依据。

       

      唐以后的佛史中大量记载,北魏太延元年,就是435年,这个时候的北凉国早已灭毙了其他凉国,统一了河西走廊和西域天山以南。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发现佛舍利的名僧慧达,从江浙出发,向西寻找佛舍利的遗迹。当时的佛史记载,中国有十九处佛舍利,凉州有一处是佛的眉骨舍利,在大云寺塔下,最为珍贵,是一切佛舍利之王。慧达就奔此而来,结果无条件发掘,就隐在七里涧生活。后来,他去了番禾(即永昌),在山里转悠,因缘成熟,发现了一处了不得的地方,大吃一惊。这个慧达大师,前世因缘太厉害,是佛祖授记过的利宾菩萨。他对随从说,不久以后,这里将自动出现一尊天然佛像,是佛的真容,是无上瑞像。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瑞像预言。

       果然,521年,在一次地震中,御山中悬崖上给自动出现了一尊大佛,但是,正当北方各地信众赶来瞻仰佛容时,却发现天然大佛没有头。又过了六六三十六年,557年,七里涧中出了大事,人们在河滩里发掘出一个夜晚的发光物,是一个石佛头。这个佛头的五官造型,与之前各种各样的佛头不一样,很新鲜。有着西域造像的高鼻,也有中原造像的隆额丰颐,还有着天竺造像的卷发、深目。这个佛头涵盖了中西方佛像造型的所有优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深刻展示佛祖内心与外貌和谐统一的杰出雕刻艺术珍宝。

        佛头一出,凉州官府震惊。马上有人与御山谷中无头天然大佛联系上了。敦煌壁画第七十二窟等多幅壁画,都在描绘凉州人敲锣打鼓、演奏唢呐、大轿高抬佛头去御山的热烈场面。结果,头与身给吻合了。这在557年轰动全国乃至西域的大事件。这年,北周建国,御山瑞像成了国庆之祥瑞,被宇文氏政权大肆宣扬。佛头出自七里涧,这个地名全国称颂。

    也就是说,自从七里涧佛头出现以后,中国历代围绕佛祖标准像的争议声戛然而止。北周及其隋王朝、唐王朝,都把七里涧这个石佛头称为瑞像,是毫无争议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了的佛祖标准造像。这历史意义与宗教意义,无疑是空前的。

      因为瑞像是慧达预言的,慧达也因此在中国佛教史上地位崇高。

     瑞在何处?自七里涧佛头面世之前,中西方世界从来没有佛像造型物与社会现实兴衰对应的例子,七里涧佛头第一次赋予造像与人世兴衰密切相关的佛教文化内涵。佛头是可以掉落的,因为社会风气很坏;佛头也是可以安然不动的,因为社会和谐、人世太平。社会兴,佛头稳;社会乱,佛头落。七里涧佛头成了千百年来人世悲欢离合的风向标。

      道宣法师著书立说,反复例举七里涧佛头落与安在557年至712年之间河西走廊预示的一系列大事。七里涧佛头的造型,也在隋唐之间风靡全国,成了至今中国各地佛寺大佛造型的不二依据。

    正因如此,609年,隋炀帝率领十万大军西巡,在张掖召见西域三十六国使者后,特别来到御山,瞻拜御山瑞像,题写了“感通”御笔。

       那么,文章题目是慧达的多个中国第一,再叙慧达其人。慧达之前,人们只是从佛经中知道中国有19处佛舍利,但没有一个人看见过。慧达他是发掘佛舍利的中国第一人。东晋宁康(373-375)中,慧达来到京师建康(今江苏南京),住在长干寺。在此之前,晋简文帝在长干寺造了一座三层塔,塔成之后,每天晚上都会放光,颇具吉祥之相。而慧达发现此塔刹最高处放出来的光色最为妙色吉祥,于是便去塔下诵经礼拜。入夜时分,当见到塔刹有瑞光发出时,就告诉寺僧,一起到塔下发掘,结果在入地一丈多的地方挖出了三块石碑。中间的那块石碑下放置着一个铁函,打开之后,铁函中又有银函,银函里放置金函,金函里有三颗舍利,还有一爪甲及一束头发。头发长数尺,卷则成螺,光色炫燿,这样的头发显然就是佛陀的螺发。当时国内佛教界一致认为,此处就是周敬王时期阿育王修造的八万四千塔中的一个。于是,又在旧塔之西,又新造了一个塔安放佛舍利。到了晋太元十六年(391),孝武帝将这个安置舍利的塔加建为三层塔。

     其次,慧达也是中国最早一批僧团西天取经的一员。隆安三年(公元399年),慧达与宝云、智严等潜往张掖,遇见法显一行,遂结盟西去,欲朝拜佛祖遗迹。《佛国记》记载,慧达大师西行时,“敦煌太守李浩供给度沙河。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则皆死,无一全者。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唯以死人枯骨为标帜耳。行十七日,计可千五百里,得至鄯善国。” “复西北行十五日,到傿彝国。”“在道一月五曰,得到于阗。”此后,慧达大师一行十一人时合时分,执命向西。“慧景、道整、慧达先发,向竭叉国。”不久,法显一行与慧达在此国相会。“值其国王作般遮越师。般遮越师,汉言‘五年大会’也。会时,诣四方沙门,皆来云集已,庄严众僧坐处,悬缯幡盖,作金银莲华,著缯座后,铺净坐具。”然后,众人继续西去,“西行向北天竺,在道一月,得度葱岭。葱岭冬夏有雪,又有毒龙,若失其意,则吐毒风、雨雪、飞沙、砾石。遇此难者,万无一全。”其间艰辛,非文字能言万一。

   “于此顺岭西南行十五日,其道艰阻,崖岸险绝,其山唯石,壁立千仞,临之目眩,欲进则投足无所。下有水,名新头河。昔人有凿石通路施傍梯者,凡度七百(里)。” 渡河便到乌苌国,自此始入北天竺。慧达大师在此国,朝礼佛祖晒衣石、度恶龙处,然后复与法显等分行,“向佛影那竭国 ”,“供养佛影、佛齿及顶骨”。此后,慧达大师东还,在弗楼沙国与法显道别,归西域访取经本。402年,欲入凉州寻访名僧,适鸠摩罗什携瑞像东去长安,遂东去,归离石译经。

    他也是中国少数民族中最早产生的本地崇拜神祗,他俗名刘萨诃,是离石胡人出身,本是武将出身。关于这方面我以后还要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