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朋友聊股票,大家普遍感到比较迷惘。 比较流行的观点是:大盘在3000点上下颠簸盘旋三四年了,这样的苦日子何时是个头呢? 与这些迷惘的朋友们相反,我却表达了相当乐观的理由: 从市场的角度,熊市之中,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便宜货。 中国平安在2015年股灾前,最高价一股70来元,股灾后最低一股25元,一股变3股。 雅戈尔在2015年股灾前,最高价一股25元,股灾后最低一股10元上下,一股变2.5股。 如果不是股灾,不是熊市,哪来这样的好事? 从投资者的角度,熊市才是我们大展自己特长的时候。 目前中国股市已经大约注册了1.5亿投资账户,其中95%以上的账户归属于个人投资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普通投资者”。 这95%的普通投资者中,又有大约95%以上的账户归属于工薪阶层。 所以,市场上真正称得上专业的投资者是非常少的。 而工薪阶层的普通投资者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就在于我们是工薪阶层,投入股市的资金主要来自于我们每月都会到手的、或多或少的薪金。 这就意味着,我们始终没有满仓,始终有后续的现金流可以驰援股市。 所以,熊市有多长,我们就可以买多少便宜货。 以我自己为例—— 腾腾爸大约是在2006年前后才开始进入股市的,在股市里摸爬滚打的时间,满打满算也不过十三四年。 但经历过两次“史无前例”的“大雪崩”、“大股灾”,完整地经历了两轮超级大熊市。 第一次,2008年到2014年,时间跨度大约6年。 第二次,2015年至今,时间跨度已经4年,并且还在持续中。 2006年至2008年是单边上涨的牛市,但那时我初出茅庐,还处在新手的懵懂期,再去掉这两年的话,我以清醒状态参与的牛市时间,也就2014年至2015年这一年多一点的时间。 所以,我今天在股市取得的这点成就,真还都是拜长期的熊市所赐。 我以前经常向人炫耀:腾腾爸有丰富的斗熊经验。 这话还真不是瞎掰的。 对于普通投资者如何在熊市中赚钱,我还真是有一点儿心得可以总结和传授。 我经常自问,如果单单从投资的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我这些年究竟做对了什么? 为什么是名不见经传的腾腾爸挺过了熊市、收获了熊市呢? 思来想去,我认为我主要是做对了如下两件事: 第一,我培养和坚持了自己的逆向思维。 熊市股票更便宜。 熊市越长,可以买越多的便宜货。 熊市应该坚持播种。 这类的话在我心底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我做到了知行合一、言出行随。 从小到大培养出的在逆境中不服输的精神,在股市中也成全了我。 第二,我培养和管理好了自己的后续现金流。 从第一次感受到套牢的滋味的那个时候起,我就意识到后续现金流的重要性。 就像人在落水窒息后,自然能感受到空气的重要。 买好股,并且还得有钱继续买好股,这是熊市中投资者的不二选择。 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能发财。 对投资者来说,想明白了第一点,最重要的就是第二点。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第二点呢? 即:我们怎样才能经营和管理好自己的现金流呢? 我认为,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靠谱的步骤就是以下循序渐进的三步: (1)找一份好一点的工作。 如上所述,市场上95%的人都是靠工资吃饭、并且是靠工资来进行投资的,所以一份好的工作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就是安身立命的基础。 没有工作,连吃饭都困难,怎么好支撑起自己的股市投资呢? 正因为我认识到工作和工薪对普通投资者的意义,所以我在写作《生活中的投资学》一书时,拿出大量心血和精力,在全书的最后一章反复探讨工作的经济学价值。 从投资的角度,工作的经济价值越大越好。 直白点说,就是工资越多越好。 (2)买高股息股票。 我们进行股市投资,最终的目的就是能为自己带来正的现金流——手里现金没了,关键时刻,就像落水后的无氧窒息。 所以,能为我们带来稳定的高股息收入的股票,是非常有意义的,因而也是非常金贵的。 杨天南先生在总结巴菲特的成功投资时,提炼出了八个字,叫“与时俱进,良性循环”。 所谓的“良性循环”,在股票市场上就是股票越来越多,能够获得的现金流入越来越多,而现金流入越来越多之后,就是能够买入的股票越来越多。 杨先生私下里告诉我,“良性循环”四个字,是他们最近几年才总结出来的——腾腾爸听了,骄傲无比。 因为,实话实说,我在很早之前,就悟透了这一点。 (3)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丰沛的现金流体系。 工作、股息,同时努力寻找其他一切合法的收入来源,最终在正良性循环力量的推动下,打造一个归属于自己的、强大的现金流体系,这才是投资者进阶的终极归属。 还是以腾腾爸为例,我有工资,有稿费,有股息,目前已经实现了三璧合一。 这样我在漫漫熊市中,就拥有了强大的御寒工具。 为什么我在股市下跌中总是气定神闲? 原因就在于此。 我喜欢便宜货,并且在便宜货出现时,有或多或少的银子可以进行买入操作。 我就是巴菲特口中的那个“股票净买入者”。 常常有朋友问我:腾腾爸,我买股被套牢了,没有钱加仓了怎么办? 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我只要反问一句就行了:你的现金流体系建立起来了吗? 如果没有建立起来,这本身就说明你的投资是有问题的呀。 你最应该反思的,其实是这个! 全文完。 作者简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