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色和沁色都分不清, 还玩什么和田玉?

 千冰室 2019-07-31

古人对于玉,最爱的是“白璧无瑕”,一块洁白的和田玉,不带任何杂色。要么就是“赤如鸡冠,黄如蒸栗,墨如纯漆”。古人似乎更爱纯色,但今人却更喜欢色彩鲜艳的皮色和沁色。近几年,皮色和沁色眼看要超越“一级白”、“二级白”,成为玩家最关注的因素了。

其实现在还有不少朋友对和田玉的皮色和沁色分不太清楚,今天和田玉黄师傅来跟大家谈谈皮色和沁色的异同。

就沁入深度而言,皮色被沁入的浅,基本只有1mm左右,而沁色会沁入的很深,甚至有可能整块和田玉都被沁透。

皮色是和田玉籽料独有的,山料、山流水和戈壁料几乎没有。皮色其实包含两个部分:皮和色。和田玉的皮是原石在自然风化、搬运过程中在表面形成的光滑的外层。色是矿物离子长期沁染籽料,使和田玉的表面颜色发生变化。

沁色的成因与皮色的成因基本相同。和田玉本身存在结构疏松,或者在自然搬运的过程中出现了裂隙,都会被铁、锰等致色矿物离子沁入内部,改变和田玉的颜色。沁色不仅存在于籽料中,山料和山流水中也会出现。沁色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致色源、玉质较疏松,以及漫长的沁染过程。

和田玉的皮色多种多样。因为每一块和田玉的自身条件、所处环境和致色元素都不一样,沁染出的皮色也是独一无二的。现在我们根据已有的皮色,分出了三大类:单色皮、多色皮和仿生皮。单色皮就是和田玉上主要是一种皮色,比如枣红皮、洒金皮、红沁皮等等。多色皮是和田玉的皮色不止一种,包括双色皮、三色皮、五彩皮等等。仿生皮就更有趣了,是指和田玉上的皮色看起来像生物的外皮,比如虎皮、鹿皮、秋梨皮、芦花皮等等。

相对于皮色,沁色就比较单调了,沁色以红、黄两色为主。

红沁是铁离子沁,铁离子分为三氧化二铁(红色)和四氧化三铁(黑色),所以红沁籽料上经常会同时出现红色和黑色。但是黑色会随着把玩逐渐变红,所以红沁的可玩性和可变性更强。黄沁的表面多出现棕黄色点状分布。

一般沁色从和田玉裂隙向内部沁入,所以颜色会有一个渐变的过程,从外至内逐渐变浅。即便是一块完全沁透的料子,沁色也会有浓淡变化。这种自然而又丰富的色彩变化,正是沁料的独特魅力所在。

在沁色形成的过程中,致色离子最先沁染和田玉的表皮,然后才能向内部沁入,所以通常来说,皮色和沁色是相互关联的,有什么样的皮色,就有什么样的沁色。经验丰富的玩家可以从一块玉的表皮推断出内部沁色的状况。

从沁色的形成来看,沁色和玉质一般难以两全。玉质较为疏松的和田玉才会被致色离子沁入,形成沁料,所以绝大多数沁料玉质不够紧密。而玉质紧密的和田玉很难出现沁色。

所以,现在皮色和沁色好看的和田玉不难寻觅,难的是有沁色还玉质紧密细腻的上品和田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