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了解自己,就是腐败

 摩诃般若波羅蜜 2019-08-01
“如果我没有了解自己,无论我说什么都毫无意义,都是腐败”,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如是说。不过,此腐败并非贪官的腐败。他接着说:“我所有的行动都会变得腐败——我当真是这个意思。我并不想过一种腐败的生活,而且无须运用意志以及所有那些荒唐的把戏,我就可以发现我必须了解自己。”
  克里希那穆提是印度二十世纪时的著名哲人,被誉为“慈悲和智慧化身的人类导师”,他在西方也有着广泛的影响。他主张真理纯属个人了悟,一定要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他一生的教诲皆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境界。他的六十多部著作,都是由空性流露的演讲和谈话结集而成,目前已经被译成四十七种语言出版。
  《探索与洞察》是克里希那穆提别具一格的作品,由他在20世纪70年代与密友、学者和追随者等人进行的十四次对话结集而成。克与后者共同探讨了意识、绝望和悲伤的本质、寂静的基础、恐惧的核心根源等问题,有些涉及到自我了解过程中的具体困惑,如自我了解与克氏教诲之间的关系、觉察之后的绝望感和崩塌感等,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犀利与深刻。这些探讨并非简单的问与答,而是典型的克氏探索方式——“对话”——拒绝急于找到答案,以试探性的方式开始,引发一连串毫不留情的发问、探索和质询,在那种强烈的质询中,自我深处的各个层面及其无数微妙之处,连同潜藏的各种逃避之道都被暴露无遗,更新鲜、更深刻的洞察得以产生。
  克里希那穆提主张了解自己,自己面向内心去追问、他说:“了解自己是最有趣的事情,因为你自己或许就是整个宇宙”。他更是强调这个宇宙不是理论上的,而是全部的宇宙。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以他的观念,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你就是世界,世界就是你呢?他认为,自我了解不是熟悉自己,而是明了思想的一举一动,因为自我就是思想。并且要放弃比较,一比较,心灵的认知就低了。克里希那穆提在《学会思考》一书中言:要培养正确的认知方法,就必须摒弃比较,因为当你开始比较,你就会停止理解。如果你比较、类比了,那么你就仅仅是处在竞争和野心中,这样一来你的目标就仅仅是成功,而它其实注定是失败的。
  克里希那穆提思想的追随者普普尔和苏南达在书的前言中写道:“当今世界,科学与技术革命释放出了人类意想的能量和知识。然而人类却没能在自己内心发现智慧与慈悲的源泉。一场人类心灵的内在革命已成为必需。人类所欠缺的洞察正是要懂得——他就是自身问题的制造者,而这个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他自己的心智。人类最终的自由就取决于这个方面的觉悟。”将人类一切问题的根源指向人的内心,不知道他们所说的通过回向自身最终获取的自由,是个体的,还是全人类的。通过自我的深醒,个体的相对自由,殊可获得吧。但是,全人类能吗?即便每个人都能尽善尽美,但是个体之间的差异总还是有的,所以人与人之间的摩擦,人与自然的矛盾,不会都消失吧?
  在物欲横流、把感官刺激当幸福、把物质满足当成就的时代里,已少有人保持着对人生对社会的追问了。人们总是在逃避,逃避责任、逃避义务、逃避理想、逃避命运,甚至逃避人生。悲伤是痛苦的,其实思考比悲伤更痛苦。克里希那穆提不逃避自己的痛苦、自己的孤独、自己的悲伤。在书中,我看到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的孤独前行。我周遭的一些人,整天就琢磨自己吃啥,或是谈论流行什么衣服,或是到哪里游玩什么的,也许这就属于克里希那穆提说的腐败的生活吧。
  克里希那穆提说:“只有洞察存在而别无其他。其他的一切都是时间中的运动。洞察没有时间,有的只是一种超越时间的动力。”这可能就是笛卡尔说的,我思故我在吧。其实,一个人的存在就是他的意识的存在。一个人的死亡对于他自己来说,就是他的意识的消失。倘若一个人完全失去了自己的意识,这个人也就相当于消亡了。
  克里希那穆提并不提供答案,这个世界又有谁能给别人提供答案呢?他的心智柔软灵活,在不断地学习、寻查和探索。他受到质疑,于是停下、观察、撤回,然后再次上路。
#读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