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把一件无聊的事,写成了千古背诵的名诗,不得不佩服

 修悟搏 2019-08-01

杜甫辞官远离长安后,一家人在四川成都定了居,在友人的帮助下建成了至今仍留有遗址的成都草堂。这草堂仅是由茅草搭建的房舍,远谈不上富丽堂皇,但杜甫却十分地心满意足,有家的踏实感让杜甫在这里创作了40多首诗。为后世了解当时风土人情留下了宝贵研究史料。

可是这踏实感没过多久便被打破了。一场八月的秋风和秋雨让茅屋变得摇摇欲坠。其实呢,房子主题结构并无大碍,只是房顶上的茅草被风吹走了,难道古代也有偷工减料一说?毕竟这草堂离建成才一年多点。不过这也不算是什么大事,从古至今每年因自然原因受灾的房屋恐怕不计其数,甚至编纂《唐宋诗醇》的清朝文人卞孝萱都认为这本是一件“极无聊事”。但是杜甫却不这样认为。

或许在他看来,自己耗费心血盖成的温馨家园,就这样被一股风出走了,吹走的不仅仅茅草,更是希望。这希望里面夹杂着复杂的感情。希望国家战乱赶快结束,希望天下每个人都能有个稳定的家。于是越想越气,悲愤交加,写下了具有崇高思想境界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如下: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上片写八月的一阵秋风,把我屋顶上的茅草吹得纷飞四散。“怒号”用的形象,说明风很大,大到都能听到啸啸声音。大风把茅草都吹过了江,这里有点夸张了,这里的江只指的是浣花溪,当时是杜甫门前的一条小溪流。茅草随风肆意纷飞,有的被吹散挂到了树梢上面,有的则飘落到了低洼的水坑里。更可气的是,邻村的一群小孩欺负我年老无力,竟然当着我的面,抢走了我的茅草,这简直就和“盗贼”一般。当然他们不是真正的盗贼,作者用这来强调当时的无奈又气愤心情。作者口干舌燥呼喊制止无效,回到家里只能扶着拐杖独自叹息,可以想象作者头发花白,衣衫褴褛,拄着拐杖在焦急的寻找着被风吹散的茅草的情形。

中片写不一会风停了,天色也昏暗了下来,夜晚很快降临。被子盖了多年也未曾清洗,本来盖起来又冷又硬,偏偏小儿子睡觉的时候又把这被子蹬破了,雪上加霜。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自从安禄山起兵造反以来,作者忧国忧民,睡眠一直不好。

下片笔峰一转写怎么样才能得到那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呢,让天下贫寒的读书人都能住进去,即使风雨再大也能安稳的在里面读书作文,这样的事情什么时候才能实现,到时候,我宁愿在我的茅草内忍受冷冻之苦也无所谓!

最后几句把描写茅屋受灾平常而又“无聊的事”直接升华了。作者高风亮节,忧国忧民的情感跃然于纸上,那博爱的胸襟和崇高的理想不因贫苦而磨灭,不因眼前的困难而消散。而在当下衣食无忧的我们,更需要杜甫的境界和精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