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你的孩子是网红

 hercules028 2019-08-01

题图 Pascal Campion

当代中国吸金能力最强的网红是谁?不同平台,英雄辈出。快手有能带货力超强的驴家班,淘宝有「口红天王」李佳琦,他们的带货吸金能力,都让人叹为观止。

要说中国「网红出海」谁最强?最近有机构公布YouTube网红收入:中国区排名第一的是@办公室小野,单月广告收入459万,全年预计5508万。排名第二的美食博主@李子柒,全年广告收入预计4452万元。

这两位美女博主发的视频,都以美食和生活为主。他们在国内就非常红,到外网还是深受欢迎。「美女+才艺」的模式,果然通吃世界。

YouTube 上广告收入最高的网红是谁?一位名叫瑞安的7岁男孩。他在网上分享汽车,火车,托马斯、乐高这些玩具,2018年赚到了2200万美元广告费。经瑞安推销的玩具,几乎都能卖光,他甚至还拥有专属品牌玩具。

一个不满7周岁的小男孩,就能大赚其他孩子的钱,人和人的差距真是大。

目前,韩国带货能力最强的网红也是一个小孩,她的名字叫李宝蓝。她的生财之道也是分享玩具,开箱各种宝贝。她还有一个频道,专门分享家庭的日常生活,也深受欢迎。

李宝蓝在YouTube 有3000万订阅,比韩国人口总数的一半还多。有一次统计,李宝蓝的网络直播月收入近40亿韩元,约合人民币2300万元,相当于中小企业的收入水平。

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中国人对此倒是习以为常。不少上市公司的盈利水平,就是不如网红。

最近,李宝蓝家庭在韩国富人聚集的江南购置房产,花了90多亿韩元(约5500多万人民币),买了一幢258平米的5层小楼。消息传出,引起轰动。

韩国大学生毕业生要不吃不喝,攒许多年的钱,才能凑一套小房首付。李宝蓝一个未成年孩子,只是分享下玩具和生活,两个月收入就能在富人区买豪宅。赚钱太容易了吧,许多韩国民众请愿,希望限制网红收入。

看到这里,我突然觉得:还是中国网友可爱。中国互联网上,每天都有各种网红暴富的传说,大家只是羡慕地流口水,「哇,这人好厉害啊」。从没听说政府管一管。

互联网给了普通人出头机会,成功概率也许不太高,但反映出来的数量,却多得让人惊喜。一个原本平平无奇的柜姐,只要专业能力强,把货搬到网上,就能创造销售奇迹——这就是今天中国在发生的事情。

这种神话如此之多,以至于每个人都能说出几个。我最熟悉的是美食博主王刚。一个相貌平平无奇的饭店厨师,普通话也不标准,拍摄视频也没什么技巧,就凭着一板一眼地炒家常菜,获得无数粉丝喜爱。王刚现在每年也有数百万收入,丝毫不逊于任何世界顶级厨师。

只要有手艺、有诚意、够勤奋,再加一些运气,普通人也能逆袭,市场就是如此公平。大家只有羡慕没有恨,潜台词大概是:总有一天,我也能成功。这种心态才是真可爱。

我看了一下李宝蓝批评者的意见,基本站不住脚。一种说法是,李宝蓝的父母太狠心,居然让女儿干活赚钱,考虑过女儿幸福吗?让孩子在镜头表演吃喝,这不涉嫌「虐待」吗?

李宝蓝父母有没有虐待孩子?镜头之外不敢说,镜头之内肯定是没有的。几千万人欣赏的视频,真有所谓「虐待」,观众接受吗?说难听点,谁会伤害自己的「摇钱树」呢?不应是千疼万爱,百种呵护吗?

父母带孩子做节目赚钱,合情合理。观众喜欢,父母愿意,孩子也未必排斥。一些节目可能有不妥当的环节——无须担心,挑剔的观众会及时反馈。说「孩子被父母当成赚钱工具真可怜」,这是毫无意义的废话。

没有生拉硬拽搞强迫,我们就无法苛责父母的安排。真正可怜的,怕是没办法陪伴孩子,打工加班、却赚不到多少钱的人吧。

还有一种说法,不应让孩子打广告做销售,做成年人的工作。诱导其他小孩和家长买买买,这是毒害自己和其他孩子的童年。

我读大学时看过一本传播学名著,尼尔·波兹曼的《童年的消逝》专讲这问题。他说现代社会之下,小孩子和大人接受相同的信息,小孩子成年化,大人们低龄化,信息隔绝下的童年环境,就此消逝。

从这个角度谈资本主义之恶,网红时代似乎变本加厉。小孩子已经不是广告道具,还是广告制造者,他们像大人一样勾引同龄人,用物质填满欲望,使他们丧失了童真。

这种思考如此悲悯,确实容易打动人,尤其容易击中知识分子的心灵。

但是请注意,这种「伤害」并没有真的发生。只有具体的强迫和侵害,小孩子被殴打辱骂,我们才好断定他/她受侵害。知识分子用哲学语言建构「伤害」,只有文学的价值。这种「伤害」是想象而虚幻的,充满主观臆断。

儿童走向成年,变得社会化,从来不由法律规定,某一天自动发生。它是一个渐进的、逐步适应的过程。家庭环境不同,孩子成年化的时间也不同。利弊交织,都是基于各自生长环境下的选择。尊重他们的选择,而不是要求剥夺,才是最大的善。

生育孩子就是打开新生活方式,孩子有表演的天赋,能成为网红,为家里赚大钱,这是生活的惊喜。哪怕不是网红,他们也给父母提供快乐和希望。生活美好的一面,需要阐释发挥。

中国当下的真人秀节目,我偶尔看「爸爸去哪了」这类亲子栏目。通过亲子节目,许多观众能跳出毒鸡汤洗脑,看到家庭关系美好的那一面。父母并不总是祸害,家人也可以是朋友。很多人看了亲子类节目,会感慨,好想也有女儿/儿子啊。拓展了想象力,看到美好的一面,人会变得乐观积极。

这样的解读和认识,是不是比苦大仇深的「剥削孩子论」好点呢?韩国小网红李宝蓝通过网络直播,赚到很多钱,让家人生活变美好,这非常了不起。她给社会带来的美好气息,需要更多辩护,而不是任人诋毁。

嫉妒是邪恶的,打着冠冕堂皇的旗号嫉妒网红,尤其可耻。幸好这种情绪在中国还不普遍。要小心这种情绪的蔓延,嫉妒的人不会自己承认。他们总是抛出一些高尚说辞,本质上是想替别人做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