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会分类、进步非常大

 水果大圣 2019-08-01

草莓炭疽病死的很零乱,根腐病死的很憔悴!

很多人分不清根腐病和炭疽病的区别

不会区分就不知道如何用药

可能根腐病按炭疽病去治疗

炭疽病按根腐病去治疗

钱没少花,结果都是白搭

根腐病有镰孢菌、疫霉菌、腐霉菌等真菌侵染引起的

炭疽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毛盘孢属草莓炭疽菌侵染所致的

是一种非常专注侵染草莓的病菌

对付半知菌药剂:吡唑醚菌酯、嘧菌酯、 咪鲜胺、三唑类等均有好的防效。但是若想铲除病菌,就需要辅以对应的保护剂或者治疗剂瞄准靶点,兼治或预防其他病害,配一些修复的叶面活性成分,达到对症对药、方案解决的效果,使作物修复胜初。

我认为之所以难治疗就是他的专一

根腐病相对好预防

炭疽病是防不胜防

今天重点说说炭疽病防治药剂的分类

1、保护剂类

药液喷布在叶面之后,粘附在植株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使病菌不能侵入叶片,从而起到不得病的目的。

保护剂的优点:一是广谱性强,可预防多种病害;二是不易产生抗药性,在同一生长季节和同一作物上均可多次使用,三是价格相对较低。使用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必须在发病早期用药,才有效果,二是必须喷布均匀周到防效才会高。

2、治疗剂类

针对性强,不同药剂针对不同病害,多用或用错无效果。

杀菌谱窄,某一药剂仅对某一类的病害有效。

多有内吸传导功能,喷药以叶背面为主,兼顾正面。

具有治疗铲除功效。

单一使用会产生抗药性。使用专用杀菌剂首先要对症用药,药液量要确保植株能尽量多吸收药液进入体内。

3、植物免疫剂

激活植物自身的免疫系统

激活植物防御机制

增强作物自身抗性

1.1 保护剂分类

1.1.1:铜制剂:碱式硫酸铜  波尔多液、喹啉铜、松脂酸铜等

1.1.2:有机硫杀菌剂 代森锰锌、丙森锌、代森联、百菌清

1.2  治疗剂分类

1.2.1 三唑类: 苯醚甲环唑 戊唑醇 丙环唑

三唑类杀菌剂是防治草莓炭疽病最常用的内吸性杀菌剂

具有很强的内吸传导性,药液喷施在作物上,很快即被吸收。

叶面喷施后,可从已受药部位向叶尖端传导,叶鞘受药能向叶部输导。

但是叶片受药后不能向下输导

输导仅限于同一张叶片,不能转移到其他叶片。

防治炭疽病除了杀菌外,更主要的是合理控旺

控旺可增加草莓苗茎叶的木质化程度,这也是三唑类杀菌剂的优势

1.2.2 咪唑类杀菌剂(咪鲜胺、抑霉唑)

咪鲜胺是防治草莓炭疽病使用最多的杀菌剂

成本低,无内吸性,有传导性,对草莓炭疽病高效

1.2.3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 嘧菌酯、吡唑醚菌酯

这两种药都具有保护性和治疗性,持效期长,防病范围广,除了防治炭疽病外,草莓叶斑病、褐斑病也有不错的效果。

这两种杀菌剂除了杀菌外,还具有保健作用,都可以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促进氮肥吸收,减少植物呼吸作用,增加作物净光合作用,可提高植物抗高温、低温、涝害的能力。

虽然这两种杀菌剂都具有保护作用,但不是保护性杀菌剂,连续使用很容易产生抗性

嘧菌酯具有内吸渗透性,能够在叶片中流动

也可以通过根部吸收传导到草莓植株的各个部位。

防治草莓炭疽病除了喷雾外也可以灌根或滴灌,同时有助于增加植株长势的作用。

吡唑醚菌酯内吸性不如嘧菌酯,只能在叶面局部渗透

因此一般只用于茎叶喷雾使用

内吸性不如嘧菌酯,对炭疽病的活性高于嘧菌酯

1.2.4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SDHI)

氟唑菌酰胺(巴斯夫 健达)

吡噻菌胺(三菱化工)

氟唑菌苯胺(拜耳)

氟唑环菌胺(先正达  利农)

苯并烯氟菌唑(先正达)

氟吡菌酰胺(拜耳)

isofetamid(石原产业)

氟唑菌酰胺是一种广谱性杀真菌剂,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抑制孢子发芽、菌丝生长和孢子形成

内吸传导性强,吸收到蜡质层后被均匀输送到叶片尖端,持效期较长,对病原菌高靶标性;并对三唑类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产生抗性品系的多种病菌高效,与三唑类杀菌剂组合后使用会产生增产效果。

铜制剂已经使用了200年,无明显抗性,农药残留少。随着我国种植者用药水平的提高,铜制剂未来在国内的发展潜力巨大。

众所周知,作物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细菌性病会经常多发。近几年,受到极端气候的影响,作物细菌性病害发生的数据成不断上升趋势,加上细菌性病害非单一发生状态增加了识别困难,一旦发生后传播速度快,导致其对作物的危害程度越发严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