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朝军事实力究竟如何?《长安十二时辰》张小敬当的是什么兵这么强悍?

 Wjwelf 2019-08-01

今天是星期一,又到了近来大家喜闻乐见的《长安十二时辰》更新日了,作为檀棋的铁粉,我也得雷打不动地追剧去。但在追剧之前,咱还是抓紧时间写一篇文章,就唐代的军制流变做一个简略的科普,算是作为《长安十二时辰》的部分补充背景资料,也算是对张小敬的从军历史做一个简单的注解吧。

从军的张小敬

当然,我大唐作为古代中国历史上国祚延绵289年的强盛帝国,其军事体制、军队装备、兵种编成、战术战法的流变过程异常复杂,几乎每一个时间断面拿出来都可以写一堆文章出来。因此小编先确定两个前提:

《长安十二时辰》剧照

一是时间线的论述到《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大唐天宝三载为止,天宝年间伴随着九节度使制度的形成,唐军的军制在经历了初唐和中唐的多元化现状后终于趋向一元,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唐军“内轻外重”的战略格局逐渐明显,尤其是安史乱后诸节度使不服中央统制,离心倾向日隆,帝国中央后期只能以北衙禁军主力神策军作为基本盘尽力制衡,呈现出罗马帝国式的禁卫军团-北境军团互相牵制的格局;

唐朝疆域图

二是初唐到中唐时期唐军的军事制度极为复杂,呈现出多种军事体制并存的局面,要用较短的篇幅将其全部理清颇为困难,先后经历:①初唐府兵制及辅助制度;②盛唐的兵募、健儿制度;③开元年间的募兵制度(张小敬入伍);④九大节度使以及辅助制度(张小敬的第八团属于其中一个节度使)。本文主要是普及一些唐朝的军事知识,大家也可以直接跳到第3部分了解与《长安十二时辰》相关的内容。


初唐时期 府兵制

咱们先从唐代早期说起。初唐时期,唐军军制承继西魏鲜卑、北周与大隋,主流沿用的是相当成熟的府兵制。所谓府兵制的特点有如下几条:

一是建立在西魏鲜卑军户制度的基础上,即最高统治者收容鲜卑诸部落与关中豪强私兵部曲,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出征。统领军户从下至上形成“二十四开府,十二大将军,八柱国”的部落兵体系——值得一提的是,《长安十二时辰》里的“李必”祖先就是北周权臣,“八柱国”之一的李弼,妥妥的名门贵胄。(电视剧和小说的区别:李必-李泌、林右相-李林甫、何执正-贺知章、李玙-李亨、程参-岑参等)

《长安十二时辰》剧中的李必

二是与军户制度并行的均田制度,即在长期战乱、古代中国北方存在大量无主荒地的情况下由中央政府出面授田,将荒地授予无地农民与军户。依初唐制,中男、丁男人均可授田100亩,老男、残疾、寡妇授田数则少于100亩。农民与军户得田后需承担向国家缴纳贡税并服兵役的义务,部分农民即成为府兵的一员。

三是府兵武器、装备自备,按年参加军事训练,战时由帝国中央任命“行军大总管”或“行军总管”(相当于战时统筹调度、前敌指挥的司令员)率兵出征。战争结束后军队班师,大家各回各家,“行军总管”回朝复命,府兵继续回乡务农。总而言之,府兵制度构成了唐代早、前期军事制度的基础。

按史料所载,初唐时期折冲府(府兵制的基层组织军府的名称)遍布全国,总数记载不一,如《唐六典》记折冲府594个,《邺侯家传》记折冲府630个,《新唐书》记折冲府634个,但经当代学者研究,比较倾向于贞观时期574府,开元年间的638府和天宝初年的593府,最高峰可能有700-800折冲府,但无名可考。折冲府分上、中、下三等,上府下辖府兵定额1200人,中府下辖府兵定额1000人,下府下辖府兵定额800人,全国府兵总定额约70多万。因初唐时期的基本军事战略以稳固其起家根本关中地区为主,故关内道、河南道、河东道折冲府总数与府兵战斗力冠绝天下,有名可考的总数占到了600余府的78%之多,其中又以关内道约200折冲府的20万府兵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可以说是李唐贵族夺取天下的绝对基本盘与主力军。

当然,由于隋唐之交与初唐时期战事频繁,各方势力长年发动大规模战争,府兵损失较大,因此作为府兵制度的补充甚至代替,初唐时期帝国中央还辅之以两种军制:一为兵募,二为蕃兵。

在这两种军制中,“兵募”制度可以被认为是玄宗开元年间募兵制度的前身,即国家出面招募(后期则以征发为主)大量的汉民编户临时参战,在战争结束后则再令其还家各务本业,在“兵募”中还有部分精锐力量“健儿兵”的服役期相对较长;而“蕃兵”制度则是初唐时期帝国中央羁縻并收容周边游牧民族、战时借助这些部族领袖成建制调用本部族士兵参战的做法。

如李唐王朝起家之本之一的、由四十三功臣之二的河西豪族安修仁与安兴贵(这二位并非汉人,系昭武九姓杂胡之一的“安姓”粟特人)统帅的“赤水军”即为胡、汉混合的强大野战兵团,因其率兵来归有功,甚至成为了李唐夺取天下的绝对主力,故而后来全军就从蕃兵荣升为百姓,从羁縻变成了帝国的臣民。


盛唐时期 “兵募”“健儿”制度

到盛唐时期,伴随着整体形势的变化,唐帝国的经济、政治、地缘格局都发生了深刻变革,带来的后果是:府兵制度的严重过时——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考察,在武则天当政期间,帝国的土地兼并已经非常严重,而府兵制度本身的基础是“耕者有其田”的均田制度,府兵是离不开土地的,大量无地农民的出现导致了各地折冲府缺额严重;加之武将地位下降,连带着导致府兵战斗力逐渐下滑;同时,由于帝国的军事对峙线逐渐外推,由传统的农耕民族雨养农业线外推至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甚至中亚七河流域,恶劣的不适宜开展农耕的自然环境决定了在以上地区靠“平时为农,战时为兵”的府兵维持军事存在是不可想象的。

武则天

因此在武则天执政后期的万岁通天年间,以初唐府兵制度为代表的军制已经逐渐名存实亡,尽管名称一直存在到肃宗(就是《长安十二时辰》里的太子李玙)时期,但彼时的唐军军制已经从府兵过渡到长期服役的“兵募”“健儿”制度,同时女皇还下令河北诸道自行征发“团结兵”,由帝国中央委派的团练使担任军政领导统制,这些“团结兵”作为预备役性质的军事力量,平时训练与承担各州、县卫戍,战时则征发充实到各边军做镇兵。


开元年间 募兵制

开元年间,唐军军制发生了两大极为深刻的变革,乃至让唐帝国随后150年的军制基本定型:一是伴随着帝国扩张距离的增加,帝国中央与边疆诸军镇的信息联系也逐渐困难,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全权负责边境事务的节度使制度;二是府兵制逐渐没落的情况下,于开元十三年玄宗纳宰相张说策,下诏正式颁行的募兵制——张小敬就是在这一年应征入伍。镇守一方的节度使加上长期服役、作为职业军人在边境镇守的募兵,真是一对绝妙的组合。

驻守边境的张小敬

当然,伴随着募兵制度的推行,早前作为府兵制度配合的“兵募”和“蕃兵”也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兵募”从早期偏招募的征兵手段,在唐代中后期越来越演化为针对有地编户和无地农民的强行征发;而“蕃兵”则进一步演化成了“在蕃”与“人附/城傍”两种,所谓“在蕃兵”,指的是在一定程度上维持着自身独立性,通过羁縻的模式向唐帝国中央表示效忠,战时整建制征发,自备武器、粮草、器械,由本部首领率领或帝国军官代领,跟随节度使出征。

怛罗斯之战

如怛罗斯之战中跟随高仙芝率安西四镇唐军出征,但战至第五天突然反叛的葛逻禄部骑兵。而“人附/城傍”则是被安置在帝国军镇旁边的游牧民族部落,平时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唐帝国节制,战时同样是整建制征发,自备武器,但由唐帝国提供粮草甚至军饷,由帝国军官代领并跟随节度使出征。简单来讲,相比较初唐时期,“兵募”越来越具有炮灰兵的性质,而“蕃兵”、“人附/城傍”则长得越来越像皇协军了。


九大节度使

天宝三载,除了发生了小说/电视剧中上元节的右相机关算尽,李必运筹帷幄,张小敬大杀四方,还有一件事——九大节度使辖区基本形成,盛唐时期唐军诸军布防图景与承担战略任务基本明晰。按照《资治通鉴》等文献所载,刨除历史流变更加复杂的宿卫长安的北衙禁军,唐诸军战斗序列与战略任务如下:

安西四镇节度使

驻防唐帝国最西端的,是安西四镇节度使,战略任务是保卫中亚七河流域安全,保持对中亚诸羁縻国家的控制,并兼顾从西北方向威胁吐蕃帝国。下辖四个镇守使的四镇镇兵,一半兵力为胡人,一半兵力为来自关内的汉军,另有说法称安西四镇节度使镇兵由陇右节度使所辖镇兵抽调,全军兵力24000人。

电视剧中的胡人士兵

北庭节度使

与安西四镇节度使辖区相邻的是张小敬当兵时所属的北庭节度使,治所庭州(今新疆昌吉县),战略任务是保持对西北方向的突骑施汗国(十箭突厥之一)足够的战略压力,并与安西四镇互相配合形成掎角之势。下辖三个军,其中瀚海军12000人,驻庭州,也就是《长安十二时辰》里烽燧堡之战中第三十三折冲府第八团的求救对象;天山军5000人,驻西州,伊吾军3000人,驻伊州西北三百里甘露川,全军胡人与中原募兵依然是各占一半。

驻守在烽燧堡的第八团


河西节度使

北庭节度使防区以东的是河西节度使,治所凉州(今甘肃武威),战略任务是割断北方的铁勒诸部与从青海而来、咄咄逼人的吐蕃帝国的联系。该节度使防区东西向距离较长,因此诸军较为分散,下辖8个军,其中战斗力最强大的当属我们前文提到过的赤水军,驻凉州,全军33000人,次之则是玉门、建康、大斗、莫离四军,各有5000余人,还有新泉、宁寇等只有千余人的小军,张掖、交城、白亭三个守捉(守捉类似于唐代的),总兵力73000人,除赤水军依然由回纥、铁勒、昭武九姓杂胡等胡人部族组成,其余兵力全部为来自关内、中原等地的汉人募兵。

守捉城的遗址

陇右节度使

北庭节度使防区东南是陇右节度使,这里是张小敬最早当兵的地方,也是在石堡城下被宗室名将,信安王李祎赐无用横刀的地方,同样是长安崔器“攒下八十四颗贼头”的地方。战略任务是从青海方向威慑吐蕃帝国。治所鄯州(今青海乐都),下辖临洮军、河源军、镇西军、安人军等四个万人军,莫门军、振武军等六个千人军,绥和等三个守捉城,全军75000人,均为汉军。

崔器曾在陇右道当过兵

朔方节度使

北庭节度使防区东北则是朔方节度使,这里是太子李玙的基本盘,也是安史之乱唐帝国绝地反击、一举翻盘的根据地。战略任务是从南方威慑后突厥汗国及其崩溃后剩下的回纥、铁勒余部。治所灵州(今宁夏灵武),下辖经略军,共21000人,振武军、丰安军、定远军,共24000人,东、西、中三受降城驻军,全军兵力约65000人,其中一半是游牧部族士兵,一半是汉军。

剧中的太子——李玙

河东节度使

在朔方节度使防区以东的,是河东节度使,战略任务是从另一个方向威慑后突厥汗国。治所太原,下辖天兵军,共20000人,大同、横野、岢岚三军及云中守捉,以及三州地方军。全军总兵力55000人,依然一半游牧民族士兵,一半是汉军。

范阳度使&平卢节度使

在河东节度使以东的,则是后来非常著名的、作为安史之乱主力在历史上狠狠刷了一把存在感的范阳与平卢节度使,当然天宝三载安禄山尚未总领两节度使兵权,这两个节度使府的名气也不大。其中范阳节度使的战略任务是防御当时还是小字辈的契丹部落,治所幽州(今北京),下辖经略、横武、清夷、静塞四个万人军和唐兴、衡海、北平等五个千人军,兵力90000人;平卢节度使的战略任务是防御威胁更弱的室韦、靺鞨等部,治营州(今朝阳),下辖平卢、卢龙等军,兵力34000人。这两个节度使的兵力混杂,除了镇兵,还有大量城傍蕃兵,后来成了安史之乱的主力。

剑南节度使

除了遍布帝国北方的8个节度使,还有一个剑南节度使,驻成都,战略任务为从东部威慑吐蕃帝国在川西高原的渗透,以及安抚云南诸蛮獠。下辖团结、天宝、昆明、宁远、南江五军,另有多个羁縻州的地方军,全军30000人均为汉军。

岭南五府经略使

在九节度使之外,为了确保对岭南地区的控制(毕竟当时的岭南地区还是人烟稀少,居民尚未开化的蛮夷之地,帝国中央的控制力非常弱小),唐帝国另设岭南五府经略使,战略任务为强化帝国在如今广东、广西一带的控制,治所番禹(今广州),下辖经略、清海两军及四经略使所辖地方军,总兵力大约为15000人。这就是盛唐时期唐帝国直辖野战部队的全部编制表与任务。


总而言之,盛唐天宝三载上元夜,彼时的唐帝国如日中天。唐军兵锋正盛,唐军的铁骑横行草原,从大兴安岭到中亚巴尔喀什湖与碎叶城,处处都传唱着帝国的荣耀:“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军武优选”是军武次位面专注挖掘军事风格好货的专栏,我们组建了专业的团队,致力于降低军迷的购物成品和挑选时间,为军迷挑选全球好货。“军武优选”——军迷的专属装备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