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马奈(Édouard Manet),1832-1883,19世纪印象主义的奠基人。 马奈取名自拉丁语“Manet et manebit”,意为“他活着,并将活下去” 这篇开始将进入印象主义的画家介绍,印象派被认为是近代艺术和现代艺术的转机,而丰子恺在《如何看懂印象派》一书开头也对包含印象派在内的之前介绍的艺术流派进行了精准的总结—— “理想主义(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是注重“意义”的绘画;写实主义是注重“形”的绘画,印象主义是注重“光与色”的绘画。从“形”到“光与色”,是程度的展进,不是性质的变革。是量的变更,不是质的变更。故写实主义与印象主义,可总称为“现实主义”,以对抗以前的“理想主义”。” 所以,首先,马奈是和库尔贝一样的现实主义,而后世普遍把马奈看成是印象派的创始人或者奠基人,是因为他比库尔贝又将现实主义向前推进了一步。 首先,因为优越的出身,马奈是一个“浪荡公子*”,他描绘的对象常是巴黎资产阶级或小资产阶级,场景常是咖啡厅、音乐会...所以有评论家评价——“米勒把农夫描入画中,库尔贝把平民描入画中之后,马奈就描潇洒的巴黎女子......” 《杜伊勒里花园音乐会》,1862,马奈早期作品 马奈家境优渥,父亲是内务部首席司法官 《伊尔玛布伦纳像》,1880 *“浪荡公子”(flaneur)是巴黎印象主义鼎盛时期的一种独特现象,指举止优雅、无所事事、特别注意仪表、但是对文学、艺术又持相当严肃态度的绅士。 其次,马奈摒弃传统的色调圆柔、画面圆润的画法,舍弃中间调色,大胆采用鲜明色彩表明阳光创造的鲜明而又真实的对比,也认为“自然没有线条”。 《春天》,1881,74*51.5cm,洛杉矶盖蒂博物馆 马奈四季系列中只完成了两幅,另一幅是《秋天》。 《阳台》,1868-1869,170*124.5cm,巴黎奥赛美术馆 这幅是马奈追求光色变化效应的典型作品,画中坐着的女子是莫里索,她是马奈画中出现最多的模特,也是印象派的杰出画家,常常入选马奈都常落选的沙龙展,她与马奈心心相惜,但是最后却嫁给了马奈的弟弟,反正也是个奇女子啦。 最后,马奈的贡献在于他将绘画从追求立体空间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朝二维的平面创作迈出革命性的一大步。 《吹笛子的少年》,1866,160*98cm,巴黎奥赛美术馆 这幅画中没有阴影,没有视平线,没有轮廓线,以最小限度的主体层次来作画,否定了三度空间的深远感。杜米埃说马奈的画平得像扑克牌一样。 直接用艳丽颜色、不调和色彩,从追求立体到回归二维空间,描绘巴黎都市的莺莺燕燕,马奈的这些突破听起来好像是绘画的倒退,但是结合19世纪工业革命带来的变更,绘画从追求描绘事物本身到寻求新的出路上看,马奈的确是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而他的确对印象派也有着深刻的影响,不论在光影描绘、色彩使用、内容笔触上面...所以即使他自认为不是印象派、即使没有参加过印象派的展览、即使他很喜欢用印象派不太用的黑色,他也当之无愧的被印象派大师们推崇为创始人。 上面介绍了马奈对于绘画发展和印象派的重要影响,而对于他个人绘画生涯来说,最重要的节点和作品就是1863年在落选者沙龙中的《草地上的午餐》,这幅作品被认为是现代派绘画的开端。 《草地上的午餐》,1862-1863,208*265.5cm,巴黎奥赛美术馆 该画呈现的明暗交错表明马奈已经注意到光对描绘物体的影响,因此该画被认为是印象派的先驱。 这幅画“一夜成名”,成为学院派和公众猛烈抨击的对象,因为出现在画作的裸体不再是维纳斯或神话女神,而是一个淡定自信的现代女性,更“大逆不道”的是她旁边是两个谈笑风生的着衣绅士,公众不仅惊呼“成何体统?!” 这幅画另一大争议就在于构图的“不合理”,近处草地上的静物处理的潇洒流畅,非常真实,完全可以独立成画;而远处河中少女与三人的比例显然不对,过于遥远;而前景景物呈俯视角度,中景三个人物呈平视角度,远景呈仰视角度,把不同视角混融在一起在传统中也不多见。 《奥林匹亚》,1863,129.5*189.9cm,巴黎卢浮宫 而第二年的《奥林匹亚》更把马奈的叛逆推到了新的高度,不仅有现代裸女直勾勾地看着你,还有黑人婢女。马奈用在平面上展现整个身体的角度来表现裸体,不求立体感,也不求半立体感,而是采取了一种独特的压缩式立体感,结果身体却比乍一看来所显得更有体积感,裸女身体和其他明亮部分整体具有了一种特别的轻巧感和光彩,有如衬托在画面深色背景上的一块明亮的浮雕。 《草地上的午餐》和《奥林匹亚》的灵感分别来自于威尼斯画派乔尔乔内的《田园协奏曲》和提香的《乌尔比诺的维纳斯》,关于这两位画家的介绍可见我之前写的文章。;) 乔尔乔内,《田园协奏曲》,1510 提香,《乌尔比诺的维纳斯》,1538 《恋人游乐园酒吧》是马奈人生中最后的一幅杰作,创作于他去世前一年,这幅作品是在光、色和笔触方面最能体现印象主义特点的作品,也是马奈最富于幻想性的作品,这幅画参加了1882年沙龙展获得极大成功,被授予“荣誉团勋章”。弥留之际的马奈总算获得公众的认可,但他对此只说了一句“这实在太晚了。” 马奈运用了拿手的光的表现效果,到处是耀眼的灯火、诱人的美酒、花哨的表演,形形色色的男女在这里喝酒、调情,呈现了一派巴黎社交生活的缩影,而女郎身后的一面大镜子将这一切无限扩展开来。这里的一切都是朦朦胧胧的,以如此梦幻般的光影来再现现实,这是无论在马奈之前还是在马奈之后都没有人做到的。 《恋人游乐园酒吧》,1882,95*130cm,伦敦考陶尔美术学院美术馆 马奈选择了当时被认为是欧洲大都会中最现代、最令人激动的酒吧作为描绘对象,据说每晚会有约两千多男士和七八百女士在酒吧消遣。 而这幅画的奇特之处还在于有意的忽略了透视和光学的法则,画中镜子和女郎都是位于画的正面,不可能出现女郎的背面是有角度的映射在镜子中,更不会出现一个说话的男子,后世有的解读是观画者取代了镜中的顾客男子,有的解读为镜子的映射正好反映了这种迷幻的错觉,是对醉生梦死、充满欺骗色彩的巴黎夜生活的最好喻示。 开启现代艺术的重要推手,作为深刻影响印象派、野兽派等现代艺术流派的奠基人,也许马奈自己也没想到一生执念于以入选沙龙展为成功标志、创作只不过是顺从自己叛逆不羁的浪荡公子,会在艺术史中有这么重要的地位,他没有刻意为之,也无多大野心,他虽地位突出,这里有很大程度是时代的造就,所以莫奈常被认为是真正能体现印象派理念和技法的画家,而不是马奈,下一篇将会介绍莫奈。 最后的最后,说过那么多次时代造就了马奈,时代也需要印象派的出现,摘蒋勋的《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书中的最能体现的一段话作为结语。 “19世纪的欧洲体现了人类历史最多重的矛盾,同时激发了最丰富的思潮和艺术形式。 19世纪,火车改变了人们的空间概念。 19世纪,照相机挑战了人们的视觉记忆。 19世纪,光学理论引发了色彩本质的争议。 19世纪,数千年的农业传统一夕间土崩瓦解。 19世纪,工业革命的机械轰轰然响起。 19世纪,农村的人口四面八方涌向大都市。 19世纪,最保守的君主复辟与最激进的人民公社并存。 19世纪的画家将何去何从? ...... 印象派是西方美术通向现代的起点,也是和漫长的西方古典美术做的正式的告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