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炳辉:“杨公地理”用于祭祀的启示?

 神坤算人 2019-08-01

祭祀是“杨公地理”礼仪中的重要部分,礼有五经,莫重于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神。天神称祀,地祗称祭,宗庙称享。古代中国“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祭祀有严格等级。天神地衹由天子祭,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只能祭己祖先和灶神。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是祭祖日。

祭祀”也意为敬神、求神和祭拜祖先。原始时代,人们认为人的灵魂可以离开躯体而存在,祭祀便是这种灵魂观念的派生物。最初的祭祀活动比较简单,也比较粗略。人们用竹木或泥土塑造神灵偶像,或在石岩上画出日月星辰野兽等神灵形象,作为崇拜对象的附体。然后在偶像面前陈列献给神灵的食物和其他礼物,并由主持者祈祷,祭祀者则对着神灵唱歌、跳舞。祭祀礼节祭品有一定的规范,旧俗备供品向神灵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进入文明社会后,物质的丰裕,使祭祀礼节越来越复杂,祭品也越来越讲究,并有了一定的规范。民族的不同,构成各具风格的祭祀文化。中国历代各民族的祭祀是一门历史文化。

祭祀二字,祭侧重的是向祖先向天地汇报工作。祀侧重的是,希望天地祖先,对自己未来的新工作,给予新的指导、教诲和启发。“祭”的上半部分,左边是牲肉,右边是一只手,下面是神。华夏人的神,分为自然神和祖先神。因为华夏人认为,万物都是天地所生,所以,祖先神一直往前追溯,也是自然神,创造世界的神的后裔,在根本上,他们都是统一的。“祀”,左边是神,右边是已。已也,四月,阳气已出,阴气已藏,万物见,成文章,故巳为蛇,象形。在华夏文化中,阳为吉,阴为凶。华夏文化中的神,也不是指人格化的那种妖怪,而是主导阴阳二气造化的自然力量,通过祭祀,可以申请让这个力量,出阳藏阴,便可趋吉避凶,趋福避祸。

祭祀的对象就是神灵,神灵的产生是有其发展过程的。在人类的原始时代,人们思维简单,富于幻想,对于自然物和一切自然现象都感到神秘而恐惧。天上的风云变幻、日月运行,地上的山石树木、飞禽走兽,都被视为有神灵主宰,于是产生了万物有灵的观念。这些神灵既哺育了人类成长,又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威胁;人类感激这些神灵,同时也对它们产生了畏惧,因而对这众多的神灵顶礼膜拜,求其降福免灾。

平时我们提到的祭祀的对象则是,自然神和祖先神。中国人适合拜洋鬼洋神吗?当然不适合。子日:“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是他该祭的鬼神也去祭,那么他在人格上,就是一个谄媚贪鄙的小人。他不仅不会有好结果,还会反遭淫祀之祸。

杨公地理”称,中国古代字宙观最基本的三要素是“天、地,人。”《礼记·礼运》称:“夫礼,必本于天,肴于地,列于鬼神”。《周礼·春官》记载,周代最高神职“大宗伯”就“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祗之礼”。《史记·礼书》也说:“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杨公地理”的祭祀对象分为天神、人鬼和地祇。地界神灵主要有社神、山神、水神、石神、火神及动植物诸神,它们源于大地,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祭品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献食

食物民以食为天,最初的祭祀以献食为主要手段。《礼记礼运》称:'礼之初,始诸饮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抱饮,蒉桴而土鼓,犹可以致其敬于鬼神”。意思是说,祭礼起源于向神灵奉献食物,只要燔烧泰稷并用猪肉供神享食,凿地为穴当作水壶而用手捧水献神,敲击土鼓作乐,就能够把人们的祈愿与敬意传达给鬼神。研究文字的起源也会发现,表示“祭祀”的字多与饮食有关。

在诸多食物中,又以肉食为最。在原始采集和狩猜时代,肉食是人们拼着性命猎来的。当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发展起来时,肉食仍极为宝贵。孟子构想的理想生活,就以70岁能吃上肉为重要标准,弟子拜师的礼物也不过是两束肉干,可见肉食的难得。正因为如此,肉食成为献给神灵的主要祭品。

古代用于祭祀的肉食动物叫“牺牲”,指马、牛、羊、鸡、犬、豕等牲畜,后世称“六畜”。六畜中最常用的是牛羊豕三牲。鱼兔野味也用于祭祀,但不属“牺牲”之列。

作为祭品的食物除“牺牲”外,还有粮食五谷,称“粢盛”。鲜嫩的果品蔬菜在民间祭祀中也是常用的祭品,《诗经》中屡屡提及;佛教传入中国后,“斋祭”中果品更丰。另外,酒也是祭祀神灵的常用祭品。

祭祀,总要在某些地点举行。早期的祭祀没有固定的场所,随时随地均可祭献。随着祭祀规范化,逐步出现了固定的场所。最初的祭祀场所是比较简单的。如祭天,或在高山上,或在大树下,或在水边,或在树杆下。后来为了表示对神灵的虔诚,便修建了神庙、祭坛或坟墓。

杨公地理规定祭祀日子有十二禁忌:一忌意不诚笃,一忌仪度错乱,一忌器物不洁,一忌生气口角,一忌衣冠不整,一忌闲谈外事,一忌喜笑无度,一忌长幼无序,一忌投犬顿器,一忌刀勺声响,一忌内祭未毕,不洁出屋,一忌外祭未毕,不洁入屋。

杨公地理的祭祀时间:

清明节:四月初五,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但因与寒食节相邻也就成为扫墓祭祀先人的节日。

端午节:五月初五,是中国年历的一个节日,为驱虫。

鬼节:七月十五,中国传统称中元节,民俗中称鬼节。佛教称之为盂兰盆会,但其是来华以后才有定为这天。

十月初一:称之为寒衣节。据说起自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所谓“十月一日送寒衣,哭倒长城千万里,抱骨回乡。”

十一月十六:此日祭供有请求佛祖超度亡灵的意思。

十二月二十三:俗称小年,是送灶神、祭祀迎春之。

同时,每月初一、初八、十五、十九、二十三、二十九和三十祭供,以消罪生福。另可按逝者卒日进行祭祀。

另外,农村各地还有祭龙王、祭土地神、祭灶神、祭财神等活动。还有各地寺、庙、祠、观的各种祭祀活动都是为祈祷平安,风调雨顺,消灾灭病。另外还有木匠祭鲁班,铁匠祭老君,不一细说。

公祭轩辕黄帝盛典:'以春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夏至,而麦熟。天子祀于太宗,其盛以麦。…以夏日至始,数四十六日,夏尽而秋始,而黍熟。天子祀于太祖,其盛以黍。……数九十二日,谓之秋至。秋至而禾熟。天子祀于太郊,西出其国百三十八里而坛,服白而統白,搢玉总,带锡监,吹埙篪之风,凿动金石之音,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于百姓,号曰祭月,牺牲以彘。......以秋日至始,数九十二日,天子北出九十二里而坛,服黑而魅黑,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号曰祭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