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至3岁的人格教育(孙福榕原创早期教育)

 忆如悟真 2019-08-01

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种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习惯和高尚的情操。知识不多就是愚昧:不习惯于思维,就是粗鲁或愚笨:没有高尚的情操,就是卑俗。

—车尔尼雪夫斯基

根据生理学、心理学、脑科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每个人都要经过两个胚期:一是从受孕到离开母体,这是成为独立个体的胎儿期:二是从出生到三岁,这是婴儿的精神胚胎期。这两个时期对每个人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是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是育人的原则。年轻的父必须牛记。

从婴幼儿的身心发展出发,精神胚胎期的人格教育要重点培养婴幼儿运用感官和肢体认识周围事物的能力,在积极的愉快的交往中获取人际交往的经验。

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认为,教育就要”开其知觉”、“调理其性情”、“发其志意”、“导之以礼”、“动荡其血脉”、“固束其筋骸”,通过“诱之歌诗”、“导之习礼”、“讽之读书”,使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

我第一次见到《三字经》是在1975年。那时,正在批判《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至今不忘。参加工作后,读到王充、杨雄的文章,对“性本善”产生了怀疑。杨雄认为,人性的善恶都是与生俱来的。他说:“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王充说:“举人之性善养而致之则善长,性恶养而致之则恶长。”

人的遗传基因不会因为社会发展,人类进步而发生改变。人类表现出来的崇高的品质都是后天教养的结果,并非与生俱来。英国的人类学家做过一个实验,两个不同母亲同时出生的婴儿吸一个母亲的奶,那个先吸着母亲乳汁的婴儿会用脚踹另一个婴儿。反过来也是如此

      2019年7月15日发布于悟真书斋

      关注孙福榕  写作不用愁  坚持原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