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钟书论“慰情退步”

 依然听雨依然闲 2019-08-01

《管锥编-毛诗正义》札记之四十四

 钱钟书论“慰情退步”

/周敏          

《管锥编-毛诗正义》第四十四则《衡门》,副标题为《慰情退步》。

《衡门》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

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

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余冠英今译:

支起横木就算门,横木底下好栖身。泌丘有水水洋洋,清水填肠也饱人。

难道吃鱼,一定要吃黄河大鳊鱼?难道娶妻,一定要娶齐国姜家女?

难道吃鱼,一定要吃黄河鲤鱼尝?难道娶妻,一定要娶宋国子家大姑娘?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是《诗经-衡门》的一句诗。

对“泌之洋洋,可以乐饥”这句诗:

《笺》:“饥者见之,可饮以疗饥。”

《正义》:“饮水可以疗渴耳;饥久则为渴,得水则亦小疗。”

《笺》注和《正义》注,意思大致为:人饿缺食,饮水可以充饥。

作为印证,钱钟书举了《宋书·江湛传》的记叙:牛饿了,驾车的人来要草料,江湛想了很久才说:“给牛饮水吧。”

(江湛,南朝宋大臣,廉洁奉公,所以很穷,据《宋书》记载:“二十七年,转吏部尚书。家甚贫约,不营财利,饷馈盈门,一无所受,无兼衣余食。尝为上所召,值浣衣,称疾经日,衣成然后赴。牛饿,驭人求草,湛良久曰:‘可与饮。’”)

还有一种解释,是“观水可以忘饥”。

钱钟书认为不靠谱,说这种解释过于闲情雅致了,是不食人间烟火之人说的话,不如《笺》、《正义》的解释平实近人。

对《衡门》后面两章:“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取妻,必齐之姜?岂其食鱼,必河之鲤?岂其取妻,必宋之子?”

钱钟书指出:

“食鱼”不必“河鲂”、“河鲤”,“取妻”不必“齐姜”、‘宋子”,亦皆降格求次,称心易足也。

由此,钱钟书用四个字来概括《衡门》这首诗的诗旨——“慰情退步”。

“慰情”之意,是自我安慰,缓解心情;

“退步”之意,是生活上退一步,用钱钟书的表述是:“降格求次,称心易足”。

这是古人经历磨难和挫折后的一种心态调整和处世智慧,即退而求其次。比如:如果不能锦衣玉食,只要能吃饱穿暖,就心满意足了。

以下,钱钟书援数例,以加深对“慰情退步”的理解:

1、《战国策·齐策》:“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齐宣王召见颜斶,说:“颜斶上前来!”颜斶也说:“大王上前来!”朝廷之上,君臣不悦,问责于颜斶。颜斶回答:“我上前是趋炎附势,大王上前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趋炎附势,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接着,就“王贵”与“士贵”一番唇枪舌剑,齐王终于为颜斶折服,以爵禄相笼络,欲拜颜斶为师,劝颜斶进宫,每餐有肉吃,出门有车坐,荣华富贵享受不尽。颜蜀回答道:

我甘当贫民。晚一点吃饭,吃起来觉得香,权当吃肉;悠闲散步,非常自在,权当是乘车。

无肉,不妨降一格,晚点吃;无车,不妨降一格,以步当车。

2、陶潜《和刘柴桑》:“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

——醪:浊酒。饥劬(qú):饥渴劳苦。劬:劳累。薄酒虽不比佳酿、总比无酒强。后一句是比喻,弱女子虽没有男孩管用,作为感情之慰藉,总比没有后代强,用以比喻,也是说劣酒总比无酒强。

没有佳酿,不妨降一格,劣酒聊胜无。

3、苏轼《薄薄酒》:“薄薄酒,胜茶汤;粗粗布,胜无裳;丑妻恶妾胜空房。”

——苏轼《薄薄酒》是白话诗,无需翻译。

无香茗好汤,不妨降一格,以薄酒代之;无锦衣华服,不妨降一格,以粗布遮体;无贤妻美妾,不妨降一格,有丑妻恶妾也行,总比空房强。

4、刘过《赠术士》:“退一步行安乐法,与三个好喜欢缘。”

——如果并行有阻碍,不妨降一格,退后一步行走,是最好的避让方法;对人家说三个好,便能让人喜欢,结个好人缘。

5、白居易屡道此意——

如《首夏》:“食饱惭伯夷,酒足愧渊明,寿倍颜氏子,富百黔娄生。”

“食饱惭伯夷”伯夷叔齐隐居首阳山不食周粟,白居易能饱食终日。

“酒足愧渊明”陶渊明饮酒常不足,白居易藏有家酿,喝酒时有丝竹僮妓相伴。

“寿倍颜氏子”颜回贤德却寿短,只活了40年,白居易74岁尚举行“七老会”,饮酒赋诗。

“富百黔娄生”黔娄生,操行高洁的贫寒隐士,以穷闻世,白居易财富超出其百倍。

与此诗相映发,公元838年,白居易作《吟醉先生传》,曰:“吾生天地间,才与行不逮古人远矣,而富于黔娄,寿于颜回,乐于荣启期,健于卫叔宝。幸甚,幸甚,余何求哉!”

白居易说,自己贤德方面的声名不如四人,但食物优于伯夷、饮酒好于渊明、寿命高于颜回、财富多于黔娄,以此自慰。

还有:

《六年立春日人日作》:“年方吉郑犹为少,家比刘韩未是贫。”

白居易自注:[分司致仕官中,吉傅、郑谘议最老,韩庶子、刘员外尤贫。循、潮、封三郡客皆洛下旧游也。]

《吟四虽》:“年虽老犹少于韦长史,命虽薄犹胜于郑长水,眼虽病犹明于徐郎中,家虽贫犹富于郭庶子。”

——白居易此诗有自注,曰:“分司同官中,韦长史绩年七十余,郭庶子求贫苦最甚,徐郎中晦因疾丧明,予为河南尹时,见同年郑俞始受长水县令,因叹四子而成此篇也。”

诗中四人皆白居易同僚好友,韦长史比白居易年长,郭庶子比白居易家贫,徐郎中比白居易视力差,郑长水比白居易命运坏,白居易借此类对比使自己怏怏不快的心情安慰许多。

6、陈洪绶《宝纶堂集》卷二《太子湾识》:“吾生虽乏聪明,亦少迟钝;五车不足,百字[卷?]有余:书即不工,颇成描画;画即不精,颇远工匠;文即不奇,颇亦[非?]蹈袭;诗即不妙,颇无艾气;履非正路,人伦不亏:遇非功勋,醉乡老死。”机杼都同。黄之隽《?堂集》卷一六《颜触说》发挥此意尤隽永。

——陈洪绶说,自己的智商和书、画、诗、文以及做人、功业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古代贤士在封建社会唯一可行的处世方略。

致仕称“达”,可以施展才华,惠民建功,罢官号“穷”,惟有回归平民,独善洁身。通观古贤们,起初莫不有济世情怀,一旦现实击碎了理想,其身由“达”转“穷”,大多会选择“慰情退步”。

古贤的“退步”,是以“退一步”的办法来调适人生,由“兼济天下”退到“独善其身”,这是现实处境的迫不得已,也是心灵觉悟的明智抉择。

“退步”,是退一步思维,和混得比自己差的人比处境,和条件比自己苦的人比生活,以缓解激愤之情,慰藉憔悴之心,打开“减压阀”,以免自己的心胸因遭遇不公而郁闷爆裂。

以上所举陶渊明、苏东坡、白居易等,他们“慰情退步”的诗文莫不在丢官之后,莫不在由“达”转“穷”之后。

古贤退一步,降一格不是人格退一步、降一格,而是生活水平退一步降一格。

古贤“慰情退步”,由无可奈何到主动适应,是情非得已,也是一种睿智,有利于使自己心理平衡,心情澹静,不致于使自己崩溃和沉沦,有利于坚守自己的名节和情操,有利于给心灵赢得更多的空间和活力去寄情山水,有利于给自己预留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精湛诗文。往往生活水平的退步和降格,换来的是心灵的平静,人格的提升,修为的突进,诗文的精湛!

                                          二〇一九年七月二十七日

(注:篇中斜体字引自《管锥编-毛诗正义》第四十四则)

附录:《管锥编-毛诗正义》第四十四则

四四 衡门·慰情退步

“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乐饥。”《笺》:“饥者见之,可饮以疗饥。”《正义》:“饮水可以疗渴耳;饥久则为渴,得水则亦小疗。”按此解颇类《宋书·江湛传》:“家甚贫约。…牛饿,驭人求草,湛良久曰:‘可与饮!”或解为观水可以忘饥,似过于逸情雅致,乃不食人间烟火者语,不如《正义》之平实近人也。诗意正类《战国策·齐策》:“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陶潜《和刘柴桑》:“谷风转凄薄,春醪解饥劬;弱女虽非男,慰情良胜无。”苏轼《薄薄酒》:“薄薄酒,胜茶汤;粗粗布,胜无裳:丑妻恶妾胜空房。”刘过《赠术士》:“退一步行安乐法,与三个好喜欢缘。”《诗》下文言“食鱼”不必“河鲂”、“河鲤”,“取妻”不必“齐姜”、‘宋子”,亦皆降格求次,称心易足也。白居易屡道此意,如《首夏》:“食饱惭伯夷,酒足愧渊明,寿倍颜氏子,富百黔娄生。”《六年立春日人日作》:“年方吉郑犹为少,家比刘韩未是贫。”《吟四虽》:“年虽老犹少于韦长史,命虽薄犹胜于郑长水,眼虽病犹明于徐郎中,家虽贫犹富于郭庶子。”(参观王禹偁《小畜集》卷三《除夜》,查慎行《敬业堂续集》卷四《广四虽吟》)。陈洪绶《宝纶堂集》卷二《太子湾识》:“吾生虽乏聪明,亦少迟钝;五车不足,百字[卷?]有余:书即不工,颇成描画;画即不精,颇远工匠;文即不奇,颇亦[非?]蹈袭;诗即不妙,颇无艾气;履非正路,人伦不亏:遇非功勋,醉乡老死。”机杼都同。黄之隽《[广吾]堂集》卷一六《颜斶说》发挥此意尤隽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