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书见证苦乐与共:白居易赠妻子的质朴情诗

 花随月转阴晴 2012-02-24

情书见证苦乐与共:白居易赠妻子的质朴情诗

花随月转阴晴收录于雅虎读书



摘自《最风流,醉唐诗》 作者:李会诗 出版:石油工业出版社

如果仔 细研究中国古代的情书,会发现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特征:回忆共同岁月。而外国的情书多是一种想象,借以描摹主人公内心的跳动。比如诗人茨维塔耶娃写给 里尔克的情书,“读完这封信后,你所抚摸的第一只狗,那就是我。请你留意她的眼神。”这样的句子写得生动有趣,一个活泼女子的形象立刻映入眼帘。

而中国的情书大都不是勾勒妻子的状貌或心理,而是对同甘共苦岁月的某种追忆和珍惜。

白发方兴叹,青娥亦伴愁。寒衣补灯下,小女戏床头。

暗澹屏帏故,凄凉枕席秋。贫中有等级,犹胜嫁黔娄。

白居易《赠内子》

“白发苍苍的我刚刚叹息,我的妻子也陪着我发愁。深夜已至,妻子还要挑灯为我缝补衣裳,只见小女儿无忧无虑地在床头玩耍,她哪里能够明白父母的困苦。屋里 的屏风已经破旧不堪,望望床上,我们只有枕头和席子。”这将是怎样一个凄凉的秋天啊!诗作结尾,忽而转入对妻子的安慰,“虽然贫穷,但嫁给我比嫁给更穷的 黔娄还是要强些的”。黔娄乃春秋时期的贤士,家贫如洗,死的时候席子放正了都无法遮盖全身。白居易用黔娄自比,既暗示了自己“不戚戚于贫贱”的志向,也安 慰了善解人意的贤妻。

虽然这只是写给妻子的赠诗,但也可以看作是一封动人的情书。白居易因诗闻名,也因那些讽喻时政的诗歌而被贬官。 宦海沉浮,能够有妻子同喜同忧,快乐可以加 倍,愁苦可以分担,人生还有什么更多的奢求呢。正如小说《牵手》的结尾留给人们的那句话,“共同岁月之于婚姻,有时候,比什么都重要”。所以,当光武帝刘 秀有意把姐姐湖阳公主嫁给贤臣宋弘时,宋弘谢绝了富贵的垂青,选择坚守自己的婚姻和爱情,并留下“糟糠之妻不下堂”这句感人之言。

在宋弘、白居易等人的眼中,那些甘苦与共的岁月、相濡以沫的支撑,是人世沧桑中最宝贵的一份真情。

贺铸有词云:“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贫贱夫妻百事哀,如果能够得到妻子的理解与陪伴,对仕途上常常遭遇挫折、并时常颠沛流离的文人来说,实在是一种难得的精神安慰。明晓了这层涵义,便不难理解古人的情书了。写给青楼歌妓的多为浓艳香软之词,而写给妻子的情书,虽然平实、质朴,但却深切感人。 正如世间无数个平白如水的日子,虽然没有咖啡的浓烈、可乐的刺激,但却细水长流、不可或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