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杂谈‖五脏六腑皆是虚位,二气周流才是真经

 华华YHBH0207 2019-08-01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很多理论与经验看起来很有道理,等到自己去验证才能去伪存真,找到适合的知识,中医更是如此,因为其一直强调三因制宜原则,橘生淮南与淮北就有很大差异。

几千年来,历朝历代都会有各种各样的名医去用几十年来写作和践行自己的理论与经验,时间累积下来,中医学的著作汗牛充栋。现代的医学专家们由于升职加薪等各种压力也会出不少的书籍,写不少的文章,产量高的一年就可以编上几本大作,质量可见一斑。

所以,现在读一本有价值的书确实不容易,尤其是无效的读书占据了很多时间。不过学中医还算好的,实在没啥读的还可以反复啃一下经典,其他学科就不知道什么情况了。

书读的不在多而在于精,如果是真传,一句话就够了,比自己啃上一些无用的万卷书还管用,比如这句

“五脏六腑皆是虚位,二气周流才是真经”

我觉得对学中医的同志而言,还是会有很多的启发。

这句话出自于郑钦安先生的《医理真传》,以前读过,印象不深,现在看来却是别有一番风味。这突然让我怀念起读大学时坐在图书馆地板上去翻书的日子,那时候学校条件简陋,图书馆是由几间教室拼凑的,桌椅板凳也很少,就躲在书架的角落里翻书。由于基础有限,也仅是翻一下,看一些名词而已。因为火神派的发源地就在我所就读书的成都,上课的时候也会有老师提及,所以对于郑先生的大作还是稀里糊涂翻阅了一遍,等到后来又去翻阅黄元御的作品,发现其中更是有些无法名状的共通之处。

后来又听到这句话是一个陕西榆林的朋友说的,起因呢是之前去看杨真海先生的针灸视频,记得里面有一段内容大意是说用针灸治病要把人体看成一个经络系统,然后把脏腑仅仅看作是经络所过的一个穴位而已,这给自己有很大的震撼,因为作为一个用药的医生,无论中西医,基本上要以有形的脏腑为核心,除去脏腑还怎么治病?他的一个理论感觉又开启了一扇对中医的认知之门。

然后和那位陕西的朋友交流时我说了自己的看法,他就回复了一句五脏六腑皆是虚位,二气周流才是真经”,自己神叨叨的说半天,还是这两句话总结的精辟。

曾几何时,中医不自觉的向现代医学靠拢,去步其后尘,以脏腑辩证理论为核心去解决一切问题,临床实际操作中却总不是那么得心应手,靠着一本西医内科学可以称为一个不错的西医大夫,但是就算你背完所有中医内科学的病名、证型和遣方用药也未必能为患者解除病痛。中医也许不能依靠一个系统或一个大一统的理论可以解释的了的,如果仅仅是掌握了一个理论,那中医之路必然狭窄。

一个受过系统中医教育的人如何看待五脏六腑皆是虚位,二气周流才是真经”这句话,当然,考试也不会考你这些。

如果重新理解一下,中医的心还是不是心,中医的肝还是不是肝,中医的藏象还是不是实体的器官?对于这个观点,高校的老师有些会讲授,有些可能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吧。

换一个思路,也许临床用药习惯和思维方式就会开阔一些。

这句话完整是这样说的,“三阳本乾元一气所分,三阴本坤元一气所化,五脏六腑皆是虚位,二气流行方是真机”,大概说的是无论是三阳还是三阴都是阴阳二气分出来的,五脏六腑功能,其藏象是阴阳二气周流在五脏六腑的盛衰表现而已。

记录生活·对话生命

记录 | 分享 | 医学 | 生活 

ID:dafangzata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