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空调,哪个朝代的古人避暑姿势最开放?

 茶香飘万里 2019-08-01

今年出现了加长版的“三伏天”

从七月中旬一直持续到八月中旬

共计40天

在昼蒸夜煮的“三伏天”

#全国空调开机预警地图#

掀起了空调十二时辰的热浪

电力压力可不小呢

要是夏天夜晚突然停电

空调、风扇全都集体罢工

回归“原始社会”的夏夜

你是被迫失眠还是心静自然凉?

而在没有电力的古代

古人过得比你还野呢

袒胸装、快乐肥宅水、空调冰箱

一言不合就集体罢工

样样都让你大跌眼镜

古人夏衣都这么潮?

看过古装剧的古代服装

里三层外三层裹得跟粽子似的

夏天这样穿估计都得集体中暑吧

但是“姜还是老的辣”

穿得多不代表穿得厚

人家穿六件还能看到胸口的痣

你穿一件能吗?

历史书上赫赫有名的潮牌

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素纱襌衣”

长160厘米,通袖长190厘米

仅重49克,还不到一两

“薄如蝉翼”都不是说说而已

这手工活可是顶呱呱

为了夏天穿得凉快

汉朝人可是真豁出去了

全民流行穿“开裆裤”

是不是像极了小时候的“开裆裤”同款

但是

大人穿“开裆裤”也是要面子的

都是把“开裆裤”穿在“裳”里面

只要胯下漏风,顿觉通体生凉

作为重礼的古人

为了防“走光”

专门设立了一条明确规定

不能轻易提起下裳

除非你正在过河

其它任何时候一律视为失礼

汉代尚且如此“开放”

还是比不上民风开放的唐朝

唐朝女子的夏装有三大要素

薄、露、透

半肩装、袒胸装都是流行款式

王亲贵族还尤爱冰蚕丝做的纱衣

古人喝快乐肥宅水?

你的夏日续命水是什么?

快乐肥宅水?奶茶?冰镇西瓜?

在古代人眼里

这些都是开胃小菜

先秦时代开始藏冰

用冰做成各种加冰的凉水

周王室为了保证夏日有冰块使用

还专门设立了相应的机构管理“冰政”

负责人统称“凌人”

这个机构一直延续到晚清皇家

可见古代皇帝对冰块的热爱

在唐朝还普及了制冰技术

有了自制冰块后

古代冷饮也就彻底火了

唐朝皇室的专享“酥山”

底层是冰

浇淋着奶油、酥油、花朵的冰点

类似小时候吃的沙冰

唐章怀太子墓壁画 侍者手捧酥山

老百姓吃不起“酥山”

但也做起了“蔗糖味”冰棍

古人喝起快乐肥宅水比你还野

宋朝的夜市冷饮铺营业至三更时分

雪泡豆儿水、甘草冰雪凉水

荔枝膏水等各色“凉水”

花样多到你开心地冒泡

宋人坊肆间买冷饮

你现在吃的冰淇淋

其实是元代“冰酪”的化身

当年忽必烈赏赐了马可波罗的一支冰酪

马可波罗回国后念念不忘

后面就做了山寨版的冰酪

这玩意儿是不是看着眼熟

清代掐丝珐琅莲花纹冰鉴

这可是古人的宝贝冰箱呢

大名鼎鼎的“冰鉴”

里外两层,外层放冰

里层用来冰镇瓜果

外壳上开几个孔往外排气

相当于冰箱空调一体机

这大脑不得不服吧

古人的空调这么牛?

夏天有空调的地方才叫人间

古人没有此等高科技

夏天照样过得凉呼呼

老祖宗转动了智慧的大脑

汉代皇室发明了冬夏两用空调房

冬季用房叫“温调殿”

夏季用房叫“清凉殿”

王亲贵族的待遇就是不一般呐

《长安十二时辰》中提及过

唐朝的纳凉佳地—自雨亭

这可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

在宫殿的四檐上装上水管

把水引上屋檐上

凉水在屋上循环

室内温度自然就下降了

降温效果堪比空调

如果在古代

家里没很多矿也没有当官的爹

还能在家凿洞避暑

统称中央空调的“深井冰”

借助地底的冷气降温

古人为了避暑也是不容易啊

除了高大上的“自产空调”

风扇自然也得配齐了

“叶轮拨风”

在巨轮上安7片叶子

一个人摇动手柄

叶轮就会旋转起来

带来凉风

就像手动版的大型电风扇

在避暑这件事上

平民百姓也不甘落后

“平民避暑神器”样样不少

蒲扇、凉簟、香囊和木屐

值得一提是

香囊里放茉莉、珠兰等香花

助眠驱蚊

堪称天然的驱蚊器

要是实在热得受不了

古人也是会脱衣服放飞自我的

元代刘贯道《消夏图》

古人夏天集体罢工?

好汉不挣六月钱

古人在夏天可是“要命不要钱”

即使生意找上门

也拒绝赚钱的机会

宁愿在家像咸鱼一样躺着

这让脱贫青年情何以堪

看完古人的避暑攻略

真心为老祖宗的智慧打call

夏日炎炎

在家吹空调煲剧吃西瓜

可是很舒服的现代避暑方式呢

本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