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会速记】上海电气集团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程艳:高端装备制造集团的数字化转型

 阿明哥哥资料区 2019-08-02

2019年5月21-23日,由上海星环大数据产业技术发展促进中心主办的第三届前沿科技论坛在上海举办。本次大会,星环科技联合众多合作伙伴、用户展开应用案例分享,让更多行业人士了解大数据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效果。

特此推出嘉宾演讲速记,与大家分享,最大限度弥补未到场的遗憾。此为速记整理,一切以现场信息为准。

【演讲内容】

上海电气集团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程艳从实践的角度为大家分享传统高端装备制造集团的数字化转型,演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数字化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

二、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三、上海电气数字化战略愿景

一、数字化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

非常荣幸有机会来到前沿科技论坛。下面我从实践角度分享一下我关于“科技+制造”的看法。

分享的题目是“高端装备制造集团数字化转型”,为什么讲这个?

这和上海电气集团产业背景相关。这张图把上海电气集团整个产业的情况进行了描述。图的左边是能源装备,上海电气集团是中国能源装备领域产品覆盖范围最全的设备制造商,从煤电、气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生物发电,上海电气在各个领域都有产品。在输配电方面,有变压器、电缆、开关柜等输电和配电系列产品,同时还做分布式能源、智能微网,所以,在能源装备方面上海电气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工业装备方面,有几个比较有名的企业:三菱电梯,是上海电气和三菱合资的企业。海立股份,是全球最大的空调压缩机制造商。集优股份,是工业基础件公司。同时,上海电气自动化集团下面收购了德国宝尔捷,负责飞机装配流程制造。轨道交通方面,有轨交信号系统公司,环保方面有污水处理、生物质发电、固废处理等业务板块。最下面是集成服务、能源工程、输配电工程、能源服务。在“一带一路”提出之前,我们就在“一带一路”沿线做很多电站工程。

去年,最大的项目是迪拜38亿美金光热项目。同时,上海电气集团还有自己的财务公司、保险租赁公司、智慧能源、工业智能云平台。为什么我把这么多的行业都讲一遍呢?是因为以前产业线很多实际上不是特别好的迹象,下属三百家控股公司,产业太多太分散。但是在现在,在工业互联网环境下,我们发现产业多也是一种优势,因为我们有很多线下场景,在我们数字化转型、工业转型过程当中,在集团内部就有很多场景可以进行运用。

谈到数字化这方面,我们也理解数字化实际上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我们不把信息化和数字化进行很多区分,实际上我们认为数字化是信息化发展的阶段。数字化转型更多是借用数字技术对我们的业务过程进行重塑,使企业成为数据驱动组织,从而提高企业运营效率,提高企业洞察力和创新业务模式。未来每一个行业都会被数字化,数据将驱动业务创新发展。

那么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阶段是如何做的?以上海电气集团为例,最早我们是设备制造商,之后我们做产品相关服务提供商,再后面是“产品+服务”提供商。因此,传统制造从原来单纯的制造向制造服务进行转型。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实际上我们的信息化、数字化,也在同步进行。之前更多是做IT系统,后面做IT、OI融合系统,现在基于工业互联网创新产品服务,所以整个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服务化转型是相互依存关系。

二、企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在数字化转型基础之上,我们可以发现企业还是面临着很多挑战。挑战和机遇一直是并存的。我们做企业的时候,会遇到很多风险,但是风险的对面必将是机遇.比如说支付宝,当时为什么会出现支付宝,目的不是为了做金融工具,更多是解决买家与卖家之前的信任问题,搞一个中间渠道去解决风险问题。现在,支付宝变成了金融工具。这实际上是由风险转化为了机遇。当我们在看企业风险的时候,也要同时看到机遇。

从四个维度来看我们的机遇和挑战。

1、客户维度。现在的客户要求很高,希望公司能提供差异化的解决方案,这给我们也有一些机遇。客户要差异化的解决方案,他也愿意为差异化的解决方案买单。如果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能够给客户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产品,我们将获得更多销售或者是利润。

2、运营方面。实际上运营成本不断提升,运营效率也是不断降低,现在新的技术手段让我们运营成本有下降的可能性。

3、产品方面。同质化竞争比较明显,从1到N复制很多。在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可能好一点,但是比如以前的共享单车,很快就被模仿。如果想让产品不那么容易被模仿,只能把数字化能力融入到产品中,体现出和其他产品差异化内容,才能够带来跨界竞争。

4、员工方面。我们发现员工希望更多的关怀度,现在已经不是80后的世界了,90后已经开始工作,接着00后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是我们的收入吗?可能不是,他们要的更多是有价值,有一个好的工作环境,有一个好的发展方向,会需要更多信任感。

从行业来看,上海电气集团和美国GE和德国西门子类似,我们一直跟GE和西门子对标。GE推出了PREDIX,可能GE现在遇到一些困难,也遇到一些瓶颈,但是我们认为他探索的路还是正确的。

西门子推出了MindSphere,正如刚刚王主任所说,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有200多个,对我们来说可能影响不大,但是MindSphere落地中国,我们是有一丝担心,因为西门子是传统竞争对手,一旦他们来做工业互联网,对我们就有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上海电气提出了我们要做自己的数字化转型。

这是IDC今年1月份发布有关数字化转型相关评估数据,评估模型很早就有了,从评估数据可以看出,实际上40%-50%的企业处于数字化探索阶段,这说明我们发展数字化业务还是有比较大的空间,数字化转型还是可以给企业带来一些收益。如果没有价值,没有带来收益,数字化转型就跟耍流氓一样。数字化转型一定要看到价值,是否能够通过数字化带来增量收益、新型收益和运营效率提升。

上海电气在数字化方面也是进行了很多探索,也形成了一些能力。2004年上海电气开始做整个上海电气的H股上市工作,为了加强集团管控能力,05年开始做集团信息化规划和集团信息化平台建设。

10余年来,我们构建了从集团到企业整个经营全过程的集团级平台,通过信息系统横向贯通、纵向集成,实现企业运营透明、数据集中共享、跨区域业务协同。我们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电梯产业向“制造+服务”转型。目前有六万台电梯都在我们的电梯物联网上进行连接,能够实时监测电梯运行状态。

在上海市内,如果后台看到某个电梯出故障,18分钟之内就会有人到现场,不是报修而是看系统里面反馈出来的电梯运行有问题,我们就会过去。在新能源研发方面,我们的“风云”系统实现风场智能化运行。目前已经接入140个风场,监控4000多台风机,提供风资源评估、远程监测、预测性维护等解决方案。

最后一个是海立股份,以前都是在上海制造,但是上海的人工成本太高,因此,通过机器人改造生产线,打造无人车间,从而提升产业能级。用一个工人管理七台机器,去替代二十一个熟练的工人。虽然在上海做了无人化机器人产业线改造,很先进,但是上海工厂的整体成本依然较高,所以海立从去年开始,除了上海的制造基地之外,其余的往外迁,我们在印度、绵阳、安徽、南昌都有相应的制造基地。上海制造基地将逐步不会生产空调压缩机,会换到其他的线上,这是为了能够更多降低成本。

三、上海电气数字化战略愿景

有了这些探索,在2017年,我们制定上海电气集团数字化战略愿景,我们希望立足于装备制造业的优势特点,通过实施“数字赋能”,推动产业形态、经营形态、价值形态升级再造,成为集团发展新引擎,和工业细分领域“先行者”,支撑集团新一轮发展战略的实现。

虽然数字公司可能做的是IT项目,但目标并不是为了卖出更多的软件产品,而是作为上海电气数字化转型的载体,作为上海电气数字化培育能力的载体,是上海电气数字化平台建设和运营的载体。因此,我们要通过数字公司,数字化能力的培育,提升传统产业的能级,在存量上做得更优,在存量基础上有新的增量出来。

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做了几件事情。

一、打造平台推进企业数字化升级。我们在电梯、风电和火电方面都做了研究。对于上海电气来说,这么多产业都要做工业互联网平台吗?不可能。所以,从去年开始,我们就打造了集团工业互联网平台,集团要打造一个平台作为“插座”,把我们不同的业务做成“插头”,使我们的产业可以在上面进行产业应用,比如,风电应用、火电应用、燃机应用、机床应用、康复机器人应用,所有应用都会嫁接到这个平台上。

二、整合资源,打造数字科技公司。这是数字化转型工作,把原来集团做集团平台建设和运维的人,做物联网的人和引进外部的人员,共同打造数字科技公司,形成数字化工业转型的各类应用。

三、培育能力,形成产品和解决方案。有了公司以后,我们重点是培育能力,如果没有能力,成立公司就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我们会在数字公司里面研究一些共性的数字技术和解决方案,重点不是为了底层研发,而更多是希望把外面好的解决方案、好的技术,在内部进行加工,为企业内部不同的产业,包括集团层面,产业集团层面和企业层面,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四、队伍转型,打造双模IT队伍助力转型。队伍也是在转型,传统IT和现在所做的工业互联网IT还是有很大得差别。传统IT更多是核心IT,也就是模式一的IT。还有一块是模式二的创新IT。模式一的IT更多是如何让企业信息更加透明,使企业规则更加标准化,目标是为了管理;而模式二的创新IT,更多是价值发现,探索性,能够为企业新的业务快速迭代,快速试错,快速形成它的一些价值。所以在数字科技公司内部,也是两个团队同时进行培养。

五、构建生态,发挥线下资源优势。构建我们的生态来发挥线下资源优势。刚才看到我们有那么多产业,几百家企业,内部生态有产业生态、市场渠道、供应链体系、金融资本和增值服务,加上外部生态,包括百度、腾讯、阿里云和星环等,我们希望把内部和外部生态进行融合,真正构建全生态资源优势,来创新出上海电气集团的数字化应用。我把它叫做1+2+X,1是平台,2是软件产品和硬件产品,在一个平台和软件、硬件平台基础上可以打造X种系统集成和解决方案。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关山初度路犹长,数字化将助力企业更好的明天。我们处于数字化转型的起步阶段,未来的路还很长,是否能够真正实现数字赋能,帮助我们企业和产业提升能级,还需要一段时间,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