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个采访了10000人的鲁豫,你其实并不认识她

 好办法 2019-08-02

拾遗物语

如果一件事,你坚持做二十一天,

它会成为你的一种习惯。

如果一件事,你坚持做了十八年,

那它一定包含了很多情感因素,

比如说责任,比如说爱。

——陈鲁豫

不久前,

在《鲁豫有约》里,

刘德华因为给鲁豫剪头发,上了热搜。

大家都想不到,

华仔竟然还会专业的“洗剪吹”。

很多人也是第一次看到,

镜头前的华仔,褪去巨星的光环,

和我们这些普通人一样,

与老朋友吃饭,闲聊,说些日常的琐事。

鲁豫似乎有一种魔力,

总能让聊天的人轻松卸下防备,

袒露出最真实的不为人知的一面。

的确,谁会想到呢?

一个瘦瘦弱弱的主持人,

一档形式简单的访谈节目,

居然能火十八年。

那个在荧幕中随和、克制的鲁豫,

你真的认识她吗?

1

1994年的鲁豫,还在美国留学。

有一天,

她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主持人,

叫奥普拉,黑黑胖胖的,一点也不起眼。

那是一档人物访谈节目,

厅中摆着一张米黄色的沙发,后面是一块屏幕,

布置虽然简陋,主持人和嘉宾随意的聊天,

却一下子把鲁豫吸引住了。

她的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电视机。

那时的她还不知道,眼前的节目,

是美国历史上收视率最高的脱口秀。

有一个月的时间,

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天天看奥普拉,

越看心里越激动不已。

“我也要像奥普拉一样,

做一档日播节目,现场坐满观众。”

一枚小小的种子,就这样埋进了她的心里,

这一等,就是十年。

2

此前的鲁豫,

一直以为自己会做翻译。

她打小就喜欢英语,

上大学也是进的外语系。

而且,这丫头有股敢豁出去的劲儿。

13岁的时候,她在上海过暑假。

那时候,

上海的人民公园正好有个英语角。

那里总是聚集着百十来人,各行各业的都有。

谁也不会在意一个穿花布的小女孩。

没想到,这个小孩丝毫不胆怯,

站在黑压压的人群里,

一口流利标准的英语,立刻引起了轰动:

“我叫陈鲁豫,是北师大实验中学初一的学生,我的学校是……”

大人们都好奇地团团围了上来,

用欣赏的语气谈论着她。

可事实上,

她那时不过才会几十个单词,三五个句式而已。

大人们怕丢脸,才不敢练,

鲁豫可不管自己说得对错,

直接就大声地哇啦哇啦说起来。

从此,她成了英语角的小明星,

旁边的大人们啧啧称赞:

“这小姑娘,有胆气。”

敢想敢做,像小牛犊一样四处碰撞,

即使有十分的实力,

也要拿出十二分的底气,

那么,自身产生的力量,甚至连自己也无法估计。

鲁豫在北京读大学的时候,

看到报纸上有举办申奥英语演讲比赛的广告。

她想都不想就报了名。

预赛、初赛、复赛,

凭着十几年扎实的功底,

她一路过关斩将,直杀进了决赛。

等比赛的那一天,她才傻了眼,

和她同台的,全都是北外的学生,

人家那才是专业级别。

鲁豫转着脑袋一想:

“我是弱势群体,输了也光荣。”

那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她干脆放开了,拿出从小在人群里练出的胆量,

在舞台上一点也不拘泥。

结果连她自己也想不到,自己能拿冠军。

3

当时,她在大学里读书的时候,

央视来学校里挑主持人。

在一群播音系的靓丽女孩中,

鲁豫极不起眼。

她最后一个上场。

面试她的,是央视导演张晓海。

他已经站了两个多小时了,眼神中有些烦躁。

鲁豫此前并不了解他,

只知道台里还有两个大胡子导演。

她拿起话筒,目光利落地看向张晓海。

“我就采访你了。”

张晓海点点头:“行!”

鲁豫劈头就问:

“为什么文艺部的导演都有大胡子?

你、赵安、张子扬。”

张晓海被问愣了,还没来得及反应,

另一个问题已经掷了过来:

“你们三个,是中央台最年轻有为的导演,

你们之间的竞争厉害吗?”

张晓海又愣了。

很多年之后,

他对鲁豫这段“恶狠狠”的采访,

仍然念念不忘:

“她问得问题一个比一个尖锐,

逼得人没处躲。”

那次采访,像是在冥冥中,

决定了鲁豫一生的道路,

她成为了电视台主持人,而且一做就再也放不下。

4

2001年,《鲁豫有约》在凤凰卫视开播。

刚开始,每周播一集,每集采访一个名人,

节目的新颖和温情打动了很多人,

慢慢地,《鲁豫有约》成了凤凰卫视的王牌节目。

可是,鲁豫最想做的访谈节目,

还是奥普拉那种日播方式的,

采访对象从名人扩大到普通大众。

现在轻松的工作,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她。

她开始与自己的工作较真,准备掀起一场改革。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

鲁豫对公司说出了内心真实的想法:

“我要把《鲁豫有约》搬进演播室,

每场300个观众,而且每天做一期。”

“这怎么可能?这太疯狂了!”

大家都惊得目瞪口呆。

要知道,这个节目已经定型,口碑也不错,

万一搞砸了,巨大的损失谁来承担?

把原来一周的工作量增加到五倍,

这意味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

整个团队都要跟着整改调配,

其中的难度和强度得有多大?

可为了做到这件事,

鲁豫已经等了十年了,

余生还能剩多少个十年去等呢?

她身上那股拧劲儿又出来了,

她要立刻行动。

于是,她找来朋友讨论,

又和身边的人反复商讨,

直到方案成熟,

她才最终依次说服了公司高层。

2005年,在凤凰卫视的支持下,

《鲁豫有约》全新改版。

鲁豫开始负责起整个团队。

从制片到宣传,她都要操心。

一周五天的节目录制量,

使她几乎处于全年无休的状态。

但她对自己的要求极严,

做节目时,她从来不用提字器、手卡,

每天几十页的背诵量,

完全依靠高强度的记忆,

有时候连录四个小时,

她竟然一个故事点也没落。

看着她每天忙得人仰马翻,

身边的人都很担心:

“她可别生病,不要被累垮。

因为说实话,我们的导演都是轮波替换的,

每一期一个导演负责。

可是鲁豫没有人换班,

所有的行程线和采访线,就只能靠她自己。”

5

为了保证节目的高质量,

幕后的她,对团队的要求非常严苛,

在细节处反复琢磨调整。

每天节目播出后,她都要亲自审核。

字幕有没有错,灯光调的到不到位,

观众的镜头切的好不好……

制片人樊庆元曾讲过一个真事。

有一次上午十一点,

制片人召集了主编开会,

他看了看表,

那个时间点正是节目首播结束的时间。

每天这个时候,

鲁豫都会给他打电话,

讨论这一集的修改意见。

于是,他立刻掏出手机,

做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

所有人盯着他的手机,

听他数:“三、二、一”,

“一”刚念完,手机就叮铃铃响起来。

他对着电话那头说:

“你可真行,一秒都不差!”

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一个年轻的团队,

在这样日复一日的磨合中,

逐渐走向成熟。

6

这十几年间,鲁豫采访了无数的人。

很多人都猜测:

鲁豫究竟有什么样的背景,

可以轻而易举地采访到那么多名流大腕?

殊不知,为了采访到这些人,

她常常不走正常程序,

通过各种“旁门左道”极力争取,

不达目的不罢休。

1999年奥克兰举行APEC峰会。

为了采访到中国外经贸部时任部长石广生,

各路媒体成天堵在饭店门口,抢来抢去,

 就为了能拍出一条独家新闻。

那时的鲁豫还是个不出名的小人物,

她虎着胆子,直接将电话打到了石广生住的酒店。

没想到电话竟然接通了。

听明来意后,

石广生一口答应了她的采访。

是啊,谁能想到,

有人敢直接打给部长约采访呢?

为了能采访阿米尔汗,

她和团队花了半年的时间,

一遍遍地将这个人物吃透,

连阿米尔汗喜欢的魔方都准备好了。

一行人从北京远赴孟买,

在换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后,

辗转七天才到达,

而一下飞机就是全天十二小时的拍摄,

她还没来得及喘口气,

就要顶着烈日和大家一起干活。

还有一次,鲁豫跟着节目组来约旦拍摄,

当时的约旦国王正好在杰拉什开地方会议。

她脑中一个大胆的想法突然蹦出来:

采访约旦国王。

想想看,这又不是两国官方的会谈,

只是一个连名字都没听过的小小节目组,

一时心血来潮的想法,

更何况,此前从来没有一个外国媒体,

能进入国王开会的场所。

鲁豫不怕,只要还有丝毫的希望,

她都要试试不可。

当国王到达会场时,

鲁豫一行只被允许远远的拍摄,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眼看着白跑一趟,

她灵机一动,就对旁边的警察说:

“我们的电池快用完了,我能去拿一块吗?”

然后又小声地对同行的摄影师说:

“假装换电池,越磨蹭越好。”

在一群白袍子中间,

突然闪出一个鲜衣丽服的女子,

这难免引起大家的注意。

鲁豫趁机对身旁的导游说:

“帮我写个条子,递给首相,

就说我们是凤凰卫视,

从中国来的,想采访国王陛下。”

导游被惊得目瞪口呆。

过了一会儿,导游兴冲冲地回来:

“首相同意了,但只给五分钟。”

鲁豫的嘴角露出一抹狡黠的笑:

“到了我手里,就由不得你们了。”

果然,一个五分钟过去了,两个五分钟过去了……

国王陛下就这样,

站着回答了半个多小时的问题。

看来,鲁豫每一段成功采访的背后,

不知道要付出多少锲而不舍的努力,

那些看似行不通的方法,

如果不去试试,怎么知道办不到呢?

7

她做节目是为了求真,而不是为“秀”。

很多主持人采访,会事先和嘉宾见面串词,

但鲁豫从来不那样做,

因为真实的、质朴的,哪怕稍显粗糙的采访,

也胜过彩排无数次的完美表演。

有一次,她和嘉宾见面,没有被抓拍到进门的镜头,

为了故事的连贯,编导让她重新敲一下门,

鲁豫当场拒绝,虽然那样也就花几十秒钟,

她也不愿意去做,觉得太假了。

面对那么多的嘉宾,各种各样的性格,

鲁豫常常能轻而易举地击溃对方的防线。

挖掘出他们自身中很独特的一面。

有一次,鲁豫去朴树家采访。

朴树吃完饭后,有睡午觉的习惯。

这次也不例外,一吃完就呼呼睡了起来。

鲁豫就静静在外面等他醒来。

大家眼中的朴树,是个极其低调的人,平时的话很少。

两人坐在地板上闲聊,

一天前还为采访紧张的朴树,

在见到鲁豫本人后,

一下子就放松了下来。

像和自己知心的朋友那样,

展露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鲁豫和他一起骑单车,吃饭,到音乐室。

鲁豫问他:“你怕老吗?”

他说:“我不怕老,我怕失去勇气。”

“外边的人把我给夸大了,

我没那么好,也没那么糟,

其实我跟大家一样,经历了一个特别复杂的人生而已,

我觉得没有人是容易的。”

朴树的干净与寂寞,有了烟火的味道。

一向很少夸人的马未都说:

“我就觉得鲁豫特别聪明,

在这个时代,主持人都不是她这个状态,

她特别松弛,非常不像主持人,

其他的主持人一到镜头前就特别死板,

只有她有那种机灵劲儿让我眼前一亮。”

8

刘翔在众人眼中的形象,算得上大起大落。

他参加了48次比赛,

取得36次冠军,6次亚军,3次季军,

这个成绩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极少有的,

可是人们只记得他跌下神坛的退赛。

鲁豫问他2012年的退赛,

他笑着说:“我一直不想说,

在特定的时候,特定的场合好像就我一个。”

眼里有泪花闪过,像是随时会哭出来。

鲁豫问:“所谓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那时候能感受到吗?”

他点点头。

“我能放过自己,别人不会放过自己,

这都是每个人的命,我的命。”

语气里满是无奈和酸楚。

真诚就像一把刀子,扎哪哪出血。

这个曾经为国家带来荣誉的飞人运动员,

独自一人浸泡在苦水里,很少有人能走进那扇门,

看见里面早已血迹斑斑。

郑渊洁曾评价鲁豫:

“鲁豫和别的谈话类节目不一样的地方,

就是你看着她就要告诉她,

把难以启齿的事都想告诉她,这就是天赋。”

陈建斌在人生的很多重要时刻,

也都上过《鲁豫有约》,

他欣赏鲁豫身上的那股真诚劲儿。

和她聊两句,你就特别想倾诉。

“在节目录制过程中,你突然就失控了、失态了,

你会哭、会流眼泪,但这不是作秀,这是真情的流露。”

鲁豫则看的理智客观:

“采访不是一锤子买卖,对于大众来说,这是一档节目,

但对于嘉宾来说,这是TA的人生。

我请嘉宾来不能为了博眼球,

而不计后果地消费对方,

我希望给彼此留余地,留分寸。”

她在保证让观众满意的同时,

又努力地保护嘉宾不受伤害。

因为放下明星的标签和光环,

他们也都是一个个需要被保护被尊重的个体。

她理解。

9

不过,即使站在对方的角度,

报以理解之心态。

她也不愿意为此失去自己的持守。

曾经有一次,

鲁豫要采访一位奥斯卡影后。

按计划,采访要进行一个小时。

但等到节目组赶到时,

对方却突然变了卦,

因为个人的原因,

临时将访谈时间改成了15分钟。

而且这位影后的经纪人要求,

必须要完全按照对方的提纲来,一字都不能改。

鲁豫采访是自由惯了的,

她最受不了这种照本宣科式的敷衍,

所以,刚问了几个问题后,

她还是想按最自然真实的方式来,

没想到,一旁的经纪人立刻站起身阻拦。

鲁豫索性站起来:“OK,我不访了。”

说罢,便转身离开了,

留下身后的人一脸错愕。

后来,她说:

“作为一家媒体,怎么能让别人来控制你?

尤其还是在中国的主场控制中国媒体?”

10

一件事,一坚持就是十八年。

如今,《鲁豫有约》已播出了3000集,

采访了上万人,

在电视节目中已成为屹立不倒的存在。

鲁豫也因此被CNN称为“东方的奥普拉”。

这期间,更新了多少代观众,

换了多少位采访人物,

改了多少拨工作人员,

鲁豫却始终不曾离开。

曾经有人问她:

“节目做了十几年,你采访过无数人,

最让你感动的点是什么?”

她平静地说:

“就是觉得一切都会过去。”

“因为我采访过的每一个人,哪怕是最成功的人,

他也曾经有过失意到,

你会觉得几乎人生,

已经黑暗到不可能再黑暗的那个时刻。

但当他们在我面前的时候,你觉得他们都能够过去,

那么你也没有过不去的坎,好的坏的都会过去。

这样我对我的人生至少是有些底气的。

当我不好的时候,我觉得,也会否极泰来。”

在这十八年的磕磕绊绊里,

她平静地用人物记录了一个时代,

在每段人生的冬夏里,

她捕捉到了生命震颤的瞬间。

是啊,看了那么多的人生,

雨雪会来,冰霜会来,没有人能一生无波澜,

但就像《鲁豫有约》里的那份海阔云淡,

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会重来,

我们依然可以深情地生活,

用力地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