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外将敦煌文化推向世界,详勘藏经洞第一人

 飞虎catzbc 2019-08-02

 2019/5/1321:09

史上首位详勘藏经洞的专家,将敦煌文化推向世界,其实非我族类

就像参观故宫,我们不仅仅是看宫殿建筑,那里还有大量的文玩字画等宝贝一样,敦煌石窟,也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雕像和壁画,还有数以万计的经卷、法器、字画艺术品,像百科全书一样反映着古老中国的学问。

敦煌石窟作为佛教道场并非一开始就为世人所瞩目的,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受到自然侵袭和人为破坏,并在北方游牧民族入侵中被废弃。那些被尘封的文化遗存,经过了近千年的沉寂,一直到清朝末年,才在一个偶然的日子里被发现。

老外将敦煌文化推向世界,详勘藏经洞第一人

这个封死的洞口分明就是个密室

清光绪二十六年,也就是1900年6月22日,夏至日这一天,不仅对道士王圆篆来说,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而且对整个中华民族而言,都是一个文化之殇的开端。

这天,他像往常一样,与请来抄经的杨姓书生一起清理石窟的淤沙。无意间在墙壁上发现了一条整齐的细缝,轻轻刮去外层干燥的沙土,一个窗口样子的洞口就清晰呈现在眼前。这就是今天我们可以参观的16号洞窟,入口甬道附近墙壁上开着一个洞口,向里望去有一个不到20平米的侧窟,编为17号洞窟,这就是闻名全世界的莫高窟藏经洞!

老外将敦煌文化推向世界,详勘藏经洞第一人

王道士在莫高窟已经生活修行了八年。几乎走遍了南区大大小小492个洞窟,但从没想过这些破败沧桑的洞穴还会有什么密室存在。但是墙上这个封死的洞口分明就是一个密室!

那么这个洞是谁开凿的呢,对于大字不识几个的王道士来说,他没有这个考据能力。但经后来敦煌研究所的学者查证,这个16号窟连同上层的365号窟,再向上一层的366号窟,均是晚唐时期河西都僧统吴洪辩独立开凿的。后来王道士在窟前搭建出三层木质窟檐,称为“三层楼”。

在之后的岁月里,曾多次找到当地县府、州府乃至省府,报告敦煌发现宝藏的消息,可国运衰微,没人重视这个不起眼的道士带来的消息。他得到的指示就是检核封存,就地保管。

就在王道士心灰意冷的时候,1906年4月,英国探险家斯坦因来到了敦煌。斯坦因是第一个进入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专家,是历史上第一个详细勘测藏经洞的人,也是第一个把敦煌文化带向世界的人。

藏经洞是宋代时封存的,当时敦煌被西夏统治,战乱频繁。莫高窟的僧人把历代珍宝放进石室并封存起来。谁知他们逃难后再没能回来,以致这些文物与世隔绝了将近九百年。

藏经洞的价值敦煌学者也说不清

从重视珍惜文物价值,到中外文化交流,到让世界看到中国,到中国官方默认许可……斯坦因用洗脑的办法说服了王道士带他进入到藏经洞里参观。

老外将敦煌文化推向世界,详勘藏经洞第一人

他回国后出了本专著《西域考古图记》,描绘初入藏经洞时的景象:“只见一束束经卷一层层地堆在那里,约有10英尺高,鳞次栉比,散乱无章。计约近500立方英尺,剩余空间仅能勉强容下两人。”

藏经洞约有19立方米,满满堆放历代经卷文书画卷5万卷,藏经洞中最大量的是一些文书、经卷、典籍、方志、信札等文字资料,在印刷术出现之前,因此都是手写珍本、善本甚至是孤本。时间跨度大约从5世纪至11世纪,也就是从魏晋到北宋初年之间。除汉文、藏文外,还有大量不再使用的古老文字,突厥文、西夏文、吐蕃文、回鹘文、粟特文、怯卢文、梵文等,对研究这些古老文明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藏经洞价值,敦煌学者研究至今也没能充分论证确切。内容广泛得让人难以想象,以其中的汉文文献为例,大致可分为佛教与非佛教两大类。佛教典籍包括《大藏经》已收以及未收之经、律、论著、疑伪经、经论律、章疏等,其它还包括大量的僧人诗文、遗书等,它们既是文学作品,也是当时僧人生活的实录。而非佛教典籍又包括摩尼教经典、景教经典、我国传统的儒家经典经史子集,道教经典、周易占卜、炼药方单等。

其他世俗文献,包括文学作品、戏剧剧本、绘画书法、乐谱曲谱、乐舞舞谱、地理地质、穴位图、天文历法、军事文书、史地著作、官方文书、私人借契、锻炼铸造、农业水利、体育竞技、医学、算学、酿造、印刷、等等。堪称一部大百科全书!

把藏经洞的文物悉数勘查一遍后,斯坦因提出用2000两银子带走藏经洞所有文物,王道士没有答应。斯坦因随后花了整整六天时间,把藏经洞里的所有文物精选了一遍,直到5月28日,挑出自认为最有价值的写本和画卷。通过多次讨价还价后,王道士最终答应200两银换走他选出的经卷,再加上55搁典籍写卷。

老外将敦煌文化推向世界,详勘藏经洞第一人

1907年6月的一个深夜,斯坦因的驼队离开甘肃。驼背上足足有29箱半共上万件文物。这些文物中,写经最早可至北朝,最晚至西夏王朝统治河西走廊时期,绢画大部分是唐代作品。绝大部分藏在了大英博物馆。

老外将敦煌文化推向世界,详勘藏经洞第一人

他带出敦煌的这批文物震惊了世界

在东方古国的西北边缘,一个几乎被朝廷遗忘的地方,惊现巨大的文化富矿,这个消息震惊了世界。

1908年2月25日,法国探险家伯希和也赶到莫高窟。他一头扎进藏经洞,便“惊得呆若木鸡”。通晓中国历史的伯希和自称“每小时阅百卷,阅读典籍之速,堪与行驶中的轿车相比较”。同年10月,伯希和悄悄抵达北京,把绝大部分敦煌文物偷偷发回法国巴黎。同时也留下了一些文献自我鉴赏把玩,在对其他收藏家夸耀时,才引起我国一些学界人士关注。

老外将敦煌文化推向世界,详勘藏经洞第一人

至此,敦煌藏经洞文献丢失的事情才在我国的学术界披露。经学者们长达两年的多方呼吁,昏聩愚昧的清政府才在1910年下令地方政府,将剩余的藏经洞文物悉数运往京师图书馆。当时的数字是:18箱!这18箱文物,也仅仅才8000多卷。即便这硕果仅存的8000卷,在运往京城的沿途也边走边丢,每到一地都遭到当地官员雁过拔毛式的掠取。

此后,敦煌藏经洞就像一扇被打开的破窗,不设防地瘫敞在全世界面前。先后有英、法、日、俄等多国探险队纷至沓来。认识到了敦煌文物的巨大价值,政府又没有登记造册,王道士也开始私藏经卷文书,胆子便越来越大。

1912年,日本的橘瑞超和吉川小一郎探险队抵达敦煌,从王道士手里半买半偷弄走500余卷文书;1914年,斯坦因再次来到莫高窟,从王道士手里用500两银子骗购570卷文书;1914~1915年,俄国鄂登堡探险队剥走北魏、隋、唐、五代等各期间岩画多方,并盗走一些塑像。其拿走的藏经洞遗存文书详细数目不详。

口子一旦撕开就越来越大,此后除了那些探险队,不断有零散外国人找来,王道士也就不断地拎出一捆捆私藏的文书经卷,零零散散地小宗交易。

老外将敦煌文化推向世界,详勘藏经洞第一人

1924年,美国人华尔纳抵达敦煌,因为所剩不多,他只得到藏经洞文书三卷,并盗走唐代供养菩萨一尊。此人可谓不折不扣的匪徒,不满足的他用特制的涂着黏着剂的胶布片,敷于壁画表层,剥离莫高窟第335、321、329、323、320等洞窟的唐代精品壁画26幅,总面积32006平方厘米。华尔纳在揭取岩画时采纳的方式极端无知、愚笨、低劣、粗犷,致使宝贵的千年岩画受到了永久性的糟蹋。今天走这些洞窟,看到残损的壁画仍感到感触目惊心。

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地也

老外将敦煌文化推向世界,详勘藏经洞第一人

老外将敦煌文化推向世界,详勘藏经洞第一人

至此,藏经洞原五万多卷的古代文献,居然有足足四万多卷被劫往国外,而运到北京图书馆的也才八千卷!这些被盗取的文物,目前分散在世界各地,件件都堪称不可复制的无价之宝。世界各地研究敦煌文物的机构很多,拥有大批深谙佛教艺术与东方传统文化的敦煌学者。这门学问叫做“敦煌学”。

提出“敦煌学”这一概念的大学者陈寅恪先生,在莫高窟前奋笔疾书“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地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