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泠艺丛》40周年纪念专刊·弁言/陈振濂撰文

 攒菁堂 2019-08-02

《西泠艺丛》40周年纪念专刊·弁言

文/陈振濂

中国文联副主席

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

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西泠印社社刊《西泠艺丛》创刊至今,已历四十寒暑。几代人的努力,薪火相传,前赴后继,一灯孤悬,百折不挠,才有了今天的大好局面。

回想1979年初,整个国家开始步入复兴重振的“转型”时期,百废待兴;西泠印社在1978年秋冬即依托社刊编辑部的出版业务,在出版印谱的同时,为了迎接翌年的75周年社庆,开始筹划《西泠艺丛》不定期刊物(后改为季刊)作为印社社刊,先声夺人;为“浩劫”以后“九死一生”的老社员和社会各界爱好者,提振了来自百年西泠的极大信心。我还记得《西泠艺丛》第一期是方开本,封面是吴昌硕水仙花局部,刊名也是集缶老墨迹。在文化活动还很萧条,物资亦十分匮乏的年代,这本刊物堪称奢华,图版印制极精良。与当时为数不多且大都编印粗糙的刊物对比,大有“空谷足音”的效果。在其后的十几年之间,西泠印社无论是恢复元气阶段,抑或重为一个高规格的传统艺术社团,都坚持独特的诗书画印理念而没有被“大美术”的流行时尚同化。《西泠艺丛》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中流砥柱的作用。

◎ 《西泠艺丛》1979年2月创刊号封面

转载自西泠印社微信公众平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