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斯曼帝国简史(洋务运动)

 陆一2 2019-08-02

推接上文。

-

-

1807年,奥斯曼汗(塞利姆三世)被罢黜,穆斯塔法四世继位。

-

奥斯曼帝国与俄罗斯帝国签署和平条约,此后奥斯曼帝国支持塞利姆三世的野战军回国,他们企图恢复塞利姆三世的统治。穆斯塔法四世赐死了塞利姆三世和其它皇族,其中有一位继承人被看守他的狱卒藏于炉火灶中,躲过一劫。当穆斯塔法四世面对少数民族野战军,认为自己的地位无法撼动时,马哈茂德二世站了出来。1808年,奥斯曼汗(穆斯塔法四世)被废黜,马哈茂德二世继位。

-

奥斯曼汗(马哈茂德二世)当政以后,开始在奥斯曼帝国清洗政治敌人,那些杀害改革派的凶手,杀害塞利姆三世的凶手,发动叛乱的凶手,以及穆斯塔法四世的亲信都被从肉体上消灭。

-

接着,奥斯曼汗(马哈茂德二世)开始重启塞利姆三世的洋务运动。他组建了新的军队,召集全国各地的行政官员到伊斯坦布尔开会,商议国家大事和改革方案。经过大家的商议,地方豪强与中央达成了协议,就中央与地方的权利划分做出了积极的尝试。

-

此时的法国对奥斯曼帝国的看法,法国的拿破仑认为奥斯曼帝国就是一只待宰的羊,现在的问题就是如何杀他。拿破仑是建构主义,所谓建构主义就是将一切打破重来。法国认为,巴尔干地区西部归奥地利,巴尔干北部地区归俄罗斯,阿尔巴尼亚、希腊、克里特岛归法国所有。为此,法国与俄罗斯结成了同盟,同时拿破仑抛弃了奥斯曼帝国这个盟友。

-

-

此时,奥斯曼帝国正和俄罗斯帝国开战,法国开始居中调停,其实就是让奥斯曼帝国做出让步。假如,奥斯曼帝国拒绝调停,法兰西帝国就可以找借口出兵奥斯曼帝国。俄罗斯并不想让法兰西插手巴尔干地区的事务,所以俄罗斯帝国并没有向奥斯曼帝国提出特别过分的要求,找到了一个大家都满意的和谈结果,草草结束战争。

-

法俄的争议焦点就在于博斯普鲁斯海峡,俄罗斯的终极目的是迁都伊斯坦布尔,恢复君士坦丁堡的荣光。法国希望占领伊斯坦布尔,这样就可以打开他向西扩张的通道。双方对于伊斯坦布尔的归属问题无法谈拢,接着就是博斯普鲁斯海峡。

-

在俄罗斯的设想中,他的帝国将会占领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两岸,博斯普鲁斯海峡作为俄罗斯的大门,钥匙当然要在主人(沙皇)手中。而法国认为,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法国具有特殊的经济利益,在黑海、地中海具有自由航行权,具有不受限制和约束的贸易条约,法国的利益不能受到侵犯。所以博斯普鲁斯海峡必须对法国无条件开放,于是沙皇和大帝闹的很不开心。

-

最后拿破仑提出,搁置争议,先找机会瓜分奥斯曼帝国再说。沙皇心里想的是,沙俄又打不过你法国,搁置个鬼啊,所以俄罗斯帝国对瓜分不感兴趣,他想的是独占。1811年,在黎塞留的挑拨下,法兰西帝国---俄罗斯帝国之间的联盟破裂,拿破仑出兵攻打俄罗斯帝国。此时的俄罗斯帝国急需要同奥斯曼帝国停火,而拿破仑却为奥斯曼帝国送去了火枪、大炮、军官,希望奥斯曼帝国可以同法兰西帝国一道出兵莫斯科。

-

此时,俄罗斯不合时宜的拿出了拿破仑的秘密约定,盛怒之下的奥斯曼帝国选择和俄罗斯帝国停战和谈。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签署的和约为《布加勒斯特和约》,条约规定塞尔维亚是奥斯曼帝国高度自治的一个自治区,这样原本独立的塞尔维亚又重新回归奥斯曼帝国的熊抱。这一次塞尔维亚人很识时务的让出了贝尔格莱德和军事据点,土耳其人则按部就班的慢慢开始蚕食塞尔维亚人人军事据点,然后拆除之。

-

法兰西拿破仑与俄罗斯沙皇之间的矛盾,让奥斯曼帝国又存续了一个世纪。

-

接着是希腊人的民族主义运动。

-

伴随着法国大革命思想的传播,希腊人也开始学习这一先进文化,刚开始只是上层的希腊人在学习,现在这些思想开始向基层传播。在爱琴海的各个岛屿上,有希腊人自治的城邦,他们从事半商半贼的海上贸易。自从奥斯曼帝国征服希腊,一直就有不愿接受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希腊人落草为寇,有事没事就干个杀人越货、打家劫舍的勾当。现在他们为自己找了一个更好的存在理由,那就是替天行道。

-

此时的希腊半岛,不愿意皈依穆斯林的东正教徒,其实受到多重剥削。他们皈依了伊斯兰教,什么税都不用缴纳。他们现在归各个军阀控制的城邦所有,他们不仅要受到奥斯曼帝国的剥削,他们还要受到军阀、神职人员、地主的多重剥削,正可谓生不如死。奥斯曼帝国派出了希腊人组成的镇压部队,这些部队一和希腊的反抗分子接触就倒戈了,以至于希腊人的独立事业越做越大。

-

希腊商人则在希腊人中间宣传民族主义,还创办了类似于共济会一类的秘密组织(友谊社),为武装势力提供金钱和理论支持。希腊人不断的找寻希腊散步在欧洲的贵族,希望他们可以回国当他们的国王,最后一无所获。最后找了一个归化奥斯曼帝国的希腊人当希腊国的总干事长,这个家族情况异常复杂,其家族成员在奥斯曼帝国任过大维齐尔,在俄罗斯帝国担任过幕僚。

-

1820年,友谊社将亚历山大-伊普斯兰提斯任命为希腊的总干事长。不怕傻子,就怕傻子有理想。总干事长(亚历山大-伊普斯兰提斯)有一个理想化的设想,那就是将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塞尔维亚、摩尔达维亚搞成一个国家,一种类似于泛巴尔干主义的思想。

 -

-

他认为这些地区都是东正教地区,所以大家都会夹道欢迎他的归来,而事实上,巴尔干的地区的局势非常复杂,有着不同的人种和民族,就是宗教也异常复杂,有大量皈依伊斯兰教的民众,还有大量天主教徒,所以等着总干事长(亚历山大-伊普斯兰提斯)的只有冷言冷语。还有些东正教徒世代在奥斯曼帝国内部当官,所以是忠于奥斯曼帝国的投机主义者。

-

对这件事最愤怒的就是俄罗斯的沙皇,他本想吞并巴尔干地区,而经总干事长(亚历山大-伊普斯兰提斯)这么一搅和,现在南斯拉夫的民族主义情绪开始高涨,开了一个泛南斯拉夫主义不好的头。而俄罗斯是希腊民族独立最主要的支持者,沙皇(叶卡捷琳娜大帝)还为希腊人准备好了一个凯撒,现在全让搅屎棍给搅了。所以俄罗斯终止了干事长(亚历山大-伊普斯兰提斯)的军籍(不知道俄罗斯的军籍多值钱?),东正教牧首赶快开除了干事长(亚历山大-伊普斯兰提斯)的教籍。

-

奥斯曼汗(马哈茂德二世)还是没有搞清楚状况和民族主义到底是个什么东东,他认为不就是一群乱民在暴动。一直以来,希腊半岛都是格局的军阀在控制希腊半岛。奥斯曼汗(马哈茂德二世)不合时宜的掀起了内战,这就导致原来制约希腊起义者的力量消失,于是希腊烽烟四起,东正教徒疯狂的杀害穆斯林,夺取城堡,控制城市。于是穆斯林也武装起来,开始互相仇杀,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抵达后,也开始屠杀无辜的东正教徒。盛怒之下的奥斯曼汗(马哈茂德二世)还把奥斯曼帝国世代为官的希腊人全都处死,用以泄愤。希腊人在奥斯曼帝国的革命同情者,不断制造破坏,而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则残酷镇压,对于没有参加起义的希腊人成批贩卖为奴。

-

希腊人那边并没有建立起什么现代政府,而是翻开历史书迅速的建立起元老院,据说有一个中央政府,但说什么都不算。神职人员、地主、军阀、东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海商、山贼、各色人等都心怀鬼胎,希望从这个新政权捞到一点好处。由于法国大革命屠杀法国贵族和国王的原因,这个时候的欧洲不能听到革命两个字,不然就头皮发麻,所以欧洲国家对希腊民族独立运动一片斥责之声。

-

对于希腊人而言,国家那是几千年的一个名词,民族主义这个东西只是听说过,各个城邦还是几千年的状态,封建割据。最搞笑的是每个城邦之间都不服气,很快他们之间就开打了,简称为新时代的伯罗奔尼撒战争。

-

奥斯曼汗(马哈茂德二世)派去的军队倒戈了,再派也就是肉包子打狗,于是奥斯曼汗(马哈茂德二世)决定以夷制夷,他让埃及的统治者(穆罕默德-阿里)去攻打希腊,并许诺将克里特岛和伯罗奔尼撒划给埃及帕夏(穆罕默德-阿里)。埃及帕夏(穆罕默德-阿里)手里有一支按照欧洲陆军(拿破仑入侵过埃及)建设的私人武装,接下来的故事就是埃及帕夏(穆罕默德-阿里)横扫希腊。

-

血腥的希腊战争(奥斯曼帝国内战)一共打了六年,欧洲国家终于坐不住了,于是英法俄组织了一支舰队准备干预希腊独立运动。三国要求希腊、奥斯曼帝国接受调停,只不过这一次奥斯曼帝国硬气的拒绝了。三国再次政治威胁奥斯曼帝国,如果奥斯曼帝国不接受调停,他们将承认希腊为主权国家,奥斯曼帝国还是拒绝调停。三国舰队并没有收到本国政府明确发动战争的指示,所以只能站在一边看着事态的发展。可是傲娇的奥斯曼帝国,有一艘军舰向搭乘外交人员的运输船开火了,接着海上战争就拉开了序幕。

-

埃及帕夏(穆罕默德-阿里)的舰队被全歼,此时在陆地作战的军队事实上已经撤不出来了,也没有了补给。此时的希腊事实上已经独立,只不过他还少一纸文书,而英法俄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

-

俄罗斯帝国抢先发球了,他在高加索地区频繁调兵,修筑军事堡垒。奥斯曼汗(马哈茂德二世)再次向俄罗斯帝国宣战,沙皇(尼古拉一世)骑着马儿唱着歌就打了过来。沙皇(尼古拉一世)占领了罗马尼亚、摩尔达维亚,很快就越过了多瑙河,战争再次陷入僵持状态。俄罗斯帝国的将军迪比奇做了一个奇怪的决定,那就是奔袭伊斯坦布尔。他留下一支部队与奥斯曼人僵持,而他自己则带领部队强行军九天九夜,打到了阿德里安堡。

-

巴尔干山脉一直被称为不可逾越的天险,而这个时候根本无兵守卫,以至于迪比奇元帅一战成名。此时的俄军兵疲将乏,又没带攻城武器,当然是一举歼灭的最好时机。然而尴尬的事情发生了,奥斯曼帝国最大的军事堡垒(阿德里安堡)一枪没放投降了。

-

-

当然这还不是搞笑的,搞笑的是俄罗斯帝国的迪比奇元帅,此时上天无路,入地无门,面前就是天下第一城伊斯坦布尔,他决定再冒险一次,带领军队向前行进了160公里,然后伊斯坦布尔就沸腾了。

-

奥斯曼汗(马哈茂德二世)屈服了,他选择了投降。此前奥斯曼帝国不承认的不平等和约和俄罗斯非法军事占领的土地,这一次全部承认。希腊的独立被写在纸上,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希腊人在欧洲人商议后,挑选了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为希腊国王,而且奥斯曼汗(马哈茂德二世)被迫承认了希腊国王的地位。

-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战争的好处,战争打残了割据埃及的藩镇,消耗了阻止奥斯曼帝国改革的近卫军,奥斯曼帝国救亡图存的声音再次响彻天空。1826年,奥斯曼汗(马哈茂德二世)打算学习俄罗斯帝国的彼得大帝,开始清除奥斯曼帝国的近卫军。

-

他首先提出一个古怪的要求,要求近卫军每个营都要抽出150人送往新军,于是近卫军再次叛乱。只不过,奥斯曼汗(马哈茂德二世)这一次早有准备,他在街道上布置了大量的新军火枪兵,而且还学拿破仑把大炮架设到了街道上。叛乱一开始,就遭到了残酷的镇压。近卫军逃回他们的城堡,希望和新军在城堡内展开肉搏战,而奥斯曼汗(马哈茂德二世)运来了攻城的重炮,切记不是大炮,直接把有四千人驻守的城堡移平。奥斯曼汗(马哈茂德二世)只用了半个小时,就把征战欧亚几个世纪的近卫军消灭的干干净净。

-

从此以后,近卫军在奥斯曼帝国成为禁词,再也不许被提起。此后,奥斯曼帝国陆续又有很多近卫军被肉体消灭,军队掌控这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

在近卫军背后给钱、出主意的是穆斯林教团,于是奥斯曼汗(马哈茂德二世)开始向这些教团出手。很多穆斯林教团被宣布为违法,他们的修道院被拆毁,领袖被处决,追随者被流放,改革派将这一事件称为:吉祥事件。

-

接下来,他开始参照欧洲的现代军队,开始大规模扩建新军。他开始对照欧洲的现代政府,设立民政部、外交部、枢密会议制度、内阁会议制度,将大权独揽的大维齐尔架空。接着又设立了最高军事会议、最高司法会议,教育部、商务部、农业部、工业部,进一步分化奥斯曼帝国高度集中的权利。
-

接着是乌理玛,他们负责传教,但又可以收宗教税和捐赠,还可以解释法律,就是他们带头摧毁了塞利姆三世的洋务运动。名义上,大穆夫提只是给奥斯曼汗(马哈茂德二世)提建议,可事实上,奥斯曼汗的废立都是由他们说了算。这一次改革,奥斯曼汗(马哈茂德二世)直接将大穆夫提从政府序列中移除,以后再也不会有宗教干预政治的事情发生。
-

大穆夫提原来不仅控制军队,还控制宗教学校,还可以收税,此后他将失去军事、财政、教育的权利。此后,奥斯曼汗(马哈茂德二世)还会进一步削弱他们。奥斯曼帝国还存在一个瓦合普体系,就是穆斯林信众把自己的财产贡献给宗教团体,而这个体系又反过来为大穆夫提提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现在他们也归属国家所有,进一步削弱了宗教势力。

-

接着是经济改革,奥斯曼汗(马哈茂德二世)丈量了土地,普查了人口,奥斯曼帝国很快将会以现代化国家示人。奥斯曼帝国的立国基础是西帕希骑兵,西帕希骑兵背后是封建领主制度,到奥斯曼汗(马哈茂德二世)直接废除,土地归国家所有,种地向国家缴纳赋税。

-

1824年,奥斯曼汗(马哈茂德二世)开始在奥斯曼帝国推行义务教育。奥斯曼汗(马哈茂德二世)向西欧国家派出了大量留学生,尽管有大量激烈的反对声,但此时的奥斯曼汗(马哈茂德二世)有军队支持。奥斯曼汗(马哈茂德二世)还在奥斯曼帝国修建第一所医学院,第一所义务教育世俗学校,第一所音乐学院,第一所外国语学院,开始在欧洲国家设立大使馆。

-

埃及帕夏(穆罕默德-阿里)、俄罗斯沙皇(尼古拉一世)、法国、奥地利都在等着奥斯曼帝国自然消亡,结果却是奥斯曼帝国一日好过一日。
-

终于埃及帕夏(穆罕默德-阿里)忍不住了,他派出了自己的远征军,占领巴勒斯坦、叙利亚、小亚细亚,而且扬言要进攻伊斯坦布尔。法国人支持埃及帕夏(穆罕默德-阿里)的危险举动,英国人不愿意救助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只能屈辱的求助俄罗斯帝国。
-

俄罗斯帝国很快就派出了8000人的援军,而且大部队还在后面,当然这还不是关键的,关键的是俄罗斯帝国事实上已经占领了奥斯曼帝国。英国人、法国人突然就醒悟过来了,分分钟同意干预奥斯曼帝国内战。英法施压俄罗斯帝国,俄罗斯帝国被迫撤军,但还是和奥斯曼帝国签署了密约,所谓密约就是俄罗斯可以自由的进出博斯普鲁斯海峡。
-

奥斯曼汗(马哈茂德二世)派出了陆军与海军进剿埃及帕夏(穆罕默德-阿里),可埃及帕夏(穆罕默德-阿里)老道的多,人家直接把海陆军的军事长官收买了,于是这些人纷纷带着部队投降了。

-

-

英国向埃及帕夏(穆罕默德-阿里)提条件了,要求他撤回埃及,但容许他保留伊拉克、叙利亚、巴勒斯坦、利比亚,但埃及帕夏(穆罕默德-阿里)粗暴的拒绝了。
-

于是英国人出动军队,摧毁了埃及帕夏(穆罕默德-阿里)的贝鲁特、阿卡军事要塞,截断了埃及帕夏(穆罕默德-阿里)回埃及的道路。英国海军封锁了埃及帕夏(穆罕默德-阿里)的亚历山大港,埃及帕夏(穆罕默德-阿里)怂了,分分钟同意回埃及。伊拉克、叙利亚、巴勒斯坦、利比亚都不要了,只要英国同意让他世袭埃及领地就可以了,同时他还愿意继续缴纳欠伊斯坦布尔的贡金。
-

1841年,伦敦条约签署,英法要求奥斯曼帝国容许英法军舰不受限制的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
-

1839年7月1日,奥斯曼汗(马哈茂德二世)病逝,他的儿子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继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