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过糖尿病患者的眼睛,能够窥探更多健康秘密

 糖果堡宝 2019-08-02

然后点右上角“…”菜单,选择“设为星标

作者:杨金奎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当你看向外界的窗口出现了问题,就该提高警惕了,因为它可能会反映出更多的健康问题。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视网膜病变是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国际糖尿病》有幸邀请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杨金奎教授为我们介绍,通过视网膜病变能够窥探到糖尿病患者的哪些健康秘密,从而尽早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应忽视的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20~74岁人群新诊断失明的最常见原因,是糖尿病非常常见和不容忽视的一种并发症。在病程超过20年的糖尿病患者中,几乎所有的1型糖尿病患者及超过60%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会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因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需要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

根据疾病严重程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分为无明显视网膜病变、非增生性和增生性三大类。其中,非增生性可进一步细分为轻度、中度和中度三种。通过散瞳检眼镜可观察到不同的病变(表1)。

表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国际临床分类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大脑认知及心肾功能受损的预警价值

糖尿病靶器官损伤包括微血管病变(肾病、视网膜病变)和大血管病变(卒中、冠心病等),二者存在重叠的病理生理过程(图1)。因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对于大脑认知及心肾功能受损具有重要的预警价值。通过视网膜病变的相关研究来探索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早期诊断与防治有望成为糖尿病并发症诊疗的新视角。

图1. 糖尿病靶器官损伤重叠

视网膜病变与大脑认知

视网膜微视野计,是一种新的识别T2DM患者发生阿尔兹海默病的风险评估工具,具有简单、无创、快速的特点,根据患者在光斑刺激视网膜特定区域时可以感知到的最小光强度来测量视网膜敏感度。2017年,Diabetes上发表的一项研究[1]发现,视网膜微视野计在检测视网膜早期功能改变方面比多焦视网膜电图更敏感。结果表明,通过微视野计评估的视网膜敏感度与大脑神经退行性变有关(图2),其可能是识别T2DM患者有阿尔兹海默病发展风险的一种有用的生物标志物。

图2. 视网膜敏感度与评估认知障碍的MRI具代表性的脑代谢减退参数(18FDGG-PET)(A)皮质厚度、灰质、海马体积;(B)后扣带回、左颞、右颞;T2DM患者伴阿尔兹海默病(黑圈)或伴轻度认知障碍(白圈)

视网膜病变与心脏功能

既往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是T2DM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2],且多呈隐匿性,26%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无症状心肌缺血(即有缺血证据但不伴有心绞痛症状)[3]。杨教授团队专门开展相关研究,探讨了T2DM患者发生基于SPECT诊断的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危险因素[4]。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男性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与SMI呈正相关。另外,SMI发生率与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分级具有相关性。他们团队前期的meta分析还显示,与眼底正常者相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发生卒中及心力衰竭的风险显著增加。

对相关文献分析可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心血管病变相关的可能机制如下:一方面,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微血管病变具有共同的发病机制,包括内皮功能障碍、炎症及氧化应激等;另一方面,心脏血管病变包括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

视网膜病变与肾功能

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理一致,两者可并存。糖尿病肾病的确诊往往需要借助肾穿刺活检,比较困难;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相对容易,通过眼底照相即可实现。因此,从视网膜病变探索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杨教授团队2017年发表于Diabetes Care上的研究[5]发现,视网膜病变特异性的尿触珠蛋白是预测T2DM患者肾损害的一种新型的生物标志物(图3),可作为尿白蛋白的补充。而且,该研究成果已被《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所采纳,并入选2018年CDS十大研究。

图3. 尿蛋白和肾功能下降的关系


结语

通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眼睛,临床医生可预测多种慢性糖尿病并发症,为糖尿病并发症的早期诊断与防治提供新视角。


专家简介
杨金奎
  • 教授,一级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民盟中央委员,北京市人大代表。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内分泌与代谢病学系主任。

  •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糖尿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分会副会长、内分泌医师分会常委。

  • 2018年担任北京市政府编办批准成立的“北京市糖尿病研究所”首任所长,为独立法人科研事业单位。

  •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北京市重大科技计划项目4项。发表SCI论文60余篇(IF 10分以上5篇)。发明专利3项。

  • 近期主要研究重点: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探索肾病病理诊断的无创检测方法、胰岛素分泌过程中复极化钾离子通道的作用与药物靶点研究与探索、致死性遗传性基因突变的体内基因修饰治疗、北京市糖尿病社区防治诊疗纲要的制定与推广。


参考文献:

1. Ciudin A, Simó-Servat O, et al. Diabetes. 2017; 66(12): 3098-3104.

2. Cheung N, Wang JJ, et al. Diabetes Care. 2007; 30(7): 1742-1746.

3. Zhang L, Li H, et al. J Diabetes Complications. 2014; 28(3): 413-418.

4. XR Zhu...JK Yang. (Unpublished Data)

5. Yang JK, Wang YY, et al. Diabetes Care. 2017; 40(2): 253-260.

(来源:《国际糖尿病》编辑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